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而出现的眼位偏斜称为斜视。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及特殊类型斜视3大类。
一、共同性斜视病人的护理
共同性斜视是指双眼轴分离,并且在向各方向注视时,偏斜度均相同的一类斜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调节学说、融合功能缺陷学说、神经学说及遗传学说等。
(二)临床表现
眼视轴不平行,一眼偏斜,眼球运动基本正常,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并有屈光不正和弱视。
(三)治疗要点
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正位视训练、手术治疗。
(四)护理要点
1.指导患儿及家属配合弱视治疗或正位视训练,矫正屈光不正。
2.经非手术治疗半年后仍然偏斜者,应及时行手术矫正眼位。术后双眼包扎,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现象,教其减轻恶心的方法,密切观察术后感染症状。
3.遵医嘱继续进行弱视及正位视训练,以提高视功能。详细介绍视功能训练和有关治疗、手术知识、解除病人自卑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二、麻痹性斜视病人的护理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病变累及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病变而引起单条或多条的眼外肌发生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它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点在于是否有眼球运动障碍,即眼外肌是否有麻痹或部分麻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有先天发育异常、产伤和眼外肌缺如等;后天性有外伤、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眼球运动受限且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侧偏斜,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代偿头位(眼性斜颈),眩晕和复视。
(三)治疗要点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如有代偿头位和斜视角较大应考虑手术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对病因消除后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护理要点
1.遮盖疗法时,可遮盖一眼(主张遮盖健眼),以消除因复视引起的全身不适。
2.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灸及理疗,以促进麻痹肌的恢复。
3.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4.健康指导
(1)治疗原发病,消除引起麻痹性斜视的病因。
(2)有弱视的病人,应进行弱视的规范训练。
(3)对于手术后的病人,做好用药指导,定期随访。
三、弱视病人的护理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0.8的一种视觉状态。临床上将屈光矫正后视力在0.6~0.8者定为轻度弱视,0.2~0.5者为中度弱视,≤0.1者为重度弱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等弱视。
(二)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拥挤现象,异常固视,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三)治疗要点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原发病的治疗,纠正屈光不正,视功能训练。
(四)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弱视患儿有心理压力,应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和家属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需要恒心和坚持,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进行弱视治疗非常重要。
2.指导视功能训练
(1)常规遮盖疗法。
(2)后像疗法。
(3)红色滤光胶片疗法。
(4)视刺激疗法。
(5)压抑疗法等。
3.病情观察 观察视力和屈光度的改变。
4.健康指导
(1)弱视治疗的效果和患儿开始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一般6岁以前效果较好,以后治疗效果逐渐降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2)调节性内斜视经镜片全矫后,应每半年至1年检影1次,避免长期戴远视镜片而引起调节麻痹。
(3)定期随访直到视觉成熟期,每次复诊要查健眼视力及注视性质,以便及早发现并纠正遮盖性弱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