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1.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2.掌握脑干内脑神经核的性质。掌握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了解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和功能。
4.掌握延髓椎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中部、中脑下丘、中脑上丘水平断面的主要结构。
5.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6.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7.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功能分区。
8.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9.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
10.了解背侧丘脑核团的划分。掌握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和功能(包括后丘脑)。
11.了解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与垂体的纤维联系。
12.了解下丘脑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
1.脑神经核的性质、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了解非脑神经核的位置。
2.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和功能。
3.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4.小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5.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和功能。
6.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与垂体的纤维联系。
【授课方式及学时】
实习观察(4学时)。
【标本教具】
1.瓶内、外标本。
(1)完整全脑标本。
(2)脑干标本、脑干各主要横切面切片。
(3)脑正中矢状切面标本(示下丘脑在脑表面可见的结构)。
(4)脑的水平切面和冠状切面标本(示间脑的空间位置关系及与大脑的关系)。
(5)间脑、小脑和小脑切面标本(示小脑核)。
2.模型。脑干模型,脑神经核模型,间脑(背侧丘脑、下丘脑)模型,小脑模型。
3.相关挂图。
4.显微镜、脑干切片。
5.“脑”的录像片。
【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脑干的观察
1.观察脑干外形 结合脑干模型及标本,辨认脑干腹侧面和背侧面的结构。注意脑干背侧面中份有菱形凹窝称为菱形窝,由延髓上半部和脑桥的背侧共同构成。
(1)延髓腹侧面:上方借一横行的脑桥延髓沟与脑桥分隔;正中线上有前正中裂,裂外侧依次为锥体、前外侧沟、橄榄和橄榄后沟。注意确认前正中裂下部的锥体交叉,锥体与橄榄间的舌下神经根丝,橄榄后沟内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舌咽、迷走和副神经连脑的根丝。
(2)脑桥的腹侧面:确认脑桥基底部和基底沟、脑桥臂。在基底部与脑桥臂之间辨认第Ⅴ对脑神经根丝;在桥延沟内由内侧向外侧辨认第Ⅵ、Ⅶ、Ⅷ对脑神经根丝。
(3)中脑腹侧面:观察上界的视束,确认纵行柱状的大脑脚、脚间窝及窝内的第Ⅲ对脑神经根丝。
(4)菱形窝以下的延髓背侧面:在标本或模型上确认以下结构:正中线上的后正中沟,沟上端两侧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及外上方的小脑下脚。
(5)菱形窝:菱形窝即第四脑室的底,确认其边界:两下外侧界是小脑下脚、楔束结节和薄束结节;两上外侧界为小脑上脚,两侧小脑上脚之间的薄白质板叫前髓帆。在菱形窝内辨认以下结构:正中线上的正中沟,外侧依次为内侧隆起、界沟、前庭区和听结节。注意观察界沟上端的蓝斑,菱形窝两外侧角之间的髓纹(是延髓和脑桥在背侧面的分界线)。在髓纹以上的内侧隆起上辨认面神经丘;在髓纹以下辨认舌下神经三角和迷走神经三角。
(6)中脑背侧面:确认上丘及上丘臂、下丘及下丘臂。下丘下方的前髓帆内可见到第Ⅳ对脑神经滑车神经根丝出脑。
2.观察第四脑室 结合图谱和标本,辨认第四脑室的底为菱形窝;顶形似帐篷,伸向小脑,其前上部为前髓帆,后下部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3.观察脑干内部结构 主要由神经核团(包括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传导束和网状结构组成。在脑干模型上辨认各核团和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见表18-1,表18-2,表18-3。
表18-1 脑干内的脑神经核
(续 表)
表18-2 脑干内的非脑神经核
表18-3 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4.观察脑干切面 结合图谱用显微镜在脑干(水平断面)染色切片上观察。
(1)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横切面:重点观察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内侧丘系和内侧丘系交叉、锥体束、脊髓丘系、脊髓小脑束、三叉神经脊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网状结构。
(2)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辨认锥体及锥体束、橄榄和下橄榄核、脊髓丘系、小脑下脚、三叉神经脊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孤束核、疑核、网状结构。
(3)脑桥下部横切面:区分脑桥的被盖部和基底部,辨认室底的面神经丘,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和面神经膝、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基底部的锥体束和脑桥核、脑桥小脑纤维。被盖部和基底部之间横行的的斜方体和纵行的内侧丘系,以及其外侧的外侧丘系和脊髓丘系。
(4)中脑上丘横切面:辨认中脑水管及中央灰质,区分中脑的顶盖、被盖和大脑脚脚底。辨认大脑脚脚底中端的锥体束,其内、外侧的皮质脑桥束。辨认红核、黑质、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辨认红核背外侧的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髓丘系。
5.观察网状结构 结合图谱了解网状结构的概念和位置。
6.分析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脑干内的神经核和纤维束的位置,理解和分析脑干损伤后出现脑神经交叉性偏瘫的主要原因。
(二)小脑的观察
1.观察小脑的位置 结合颅骨和脑标本,可见小脑位于颅后窝,脑干背面和端脑枕叶之间。
2.观察小脑的外形和分叶 在游离小脑标本上确认以下结构——小脑上、中、下3对脚,两侧膨隆的小脑半球和中间缩窄的小脑蚓。重点观察并确认在两侧半球下面突出的小脑扁桃体。在小脑蚓上区分小结、蚓锥体、蚓垂和蚓结节。在小脑下面辨认后外侧沟及沟内的绒球和绒球脚,在上面辨认原裂。区分小脑的3个叶即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
3.观察小脑的内部结构 在小脑水平切面或冠状切面标本上观察以下结构:小脑叶片、小脑皮质、小脑髓体及小脑核(顶核、栓状核、球状核及齿状核)。
(三)间脑的观察
1.观察间脑的位置 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绝大部分为两侧大脑半球所遮盖。间脑内部的腔为第三脑室。
2.观察间脑外形及分部 在间脑模型上区分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底丘脑在外形上看不见,在标本上确认如下结构。
(1)背侧丘脑:丘脑枕、丘脑前结节、中间块(丘脑间黏合)、下丘脑沟。
(2)下丘脑:在脑底面及脑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视交叉和视束、灰结节、漏斗和脑垂体、乳头体,视交叉前上方的终板。
(3)上丘脑:松果体、缰连合、缰三角、丘脑膸纹和后连合。
(4)后丘脑:观察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思考其功能。
(5)底丘脑:在额状图上观察底丘脑核的位置。
3.观察间脑的内部结构 结合模型及图谱,在间脑横切面标本上确认以下结构。
(1)背侧丘脑:内髓板、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其中外侧核群的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传入纤维。
(2)下丘脑:观察室旁核、视上核和弓状核的位置,思考其纤维联系,总结下丘脑的功能。
4.观察第三脑室 在脑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确认它的边界,即前界终板,后界松果体隐窝,底由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等构成,向后下与中脑水管连通,前方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室内可见有与侧脑室相延的脉终丛。
(四)观看“脑”的录像片
【自我检测】
在实习基础上,自我检测一下能否在标本上认识如下结构。
①锥体;②锥体交叉;③橄榄;④延髓脑桥沟;⑤舌下神经;⑥舌咽神经;⑦迷走神经;⑧副神经;⑨小脑中脚脑桥小脑三角脑桥基底沟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小脑上脚上丘下丘第四脑室菱形窝中脑水管面神经丘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蚓小脑扁桃体小脑齿状核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丘脑枕视交叉漏斗;垂体。
【思考与创新】
1.与脊髓相比较,脑干内脑神经核的性质和位置有何不同?
2.在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横切面、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脑桥下部横切面、中脑上丘横切面上都能看到哪些主要脑神经核和纤维束?
3.思考小脑的上、中、下3个脚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4.思考背侧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有哪些?它们各与哪些传导束有关?
5.从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和主要传导束思考下丘脑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