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幼红细胞贫血会使血小板减少吗

巨幼红细胞贫血会使血小板减少吗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为营养性贫血小儿进行整体护理。3个月后红细胞生成素逐渐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逐渐恢复正常。1.对造血影响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婴儿6个月后应逐渐减少每日奶类的摄入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5.预防并发症 重症贫血者注意多卧床休息量,减少耗氧量;输液或输血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不易过快,严密观察患儿反应,以防心衰的发生。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3.神经系统 患儿烦躁、易怒。

大纲要求

1.掌握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及诊断标准。

2.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防治方法和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能为营养性贫血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3.熟悉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4.熟悉小儿常见白血病类型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5.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特点及治疗原则。

重要知识点

一、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造血特点

1.小儿造血分期 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骨髓造血。胚胎期造血又分为中胚叶造血期(3~8周)、肝(脾)造血期(2~6个月)和骨髓造血期。生后造血分为骨髓造血与骨髓外造血。

2.骨髓外造血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期,当遇到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功能,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末梢血中可见幼红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称髓外造血。当感染、贫血纠正后可恢复正常。

(二)血液特点

1.红细胞

(1)出生时数量:(5.0~7.0)×1012/L,血红蛋白量为150~220g/L。

(2)生理性贫血

①原因:自主呼吸,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逐渐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

②表现:婴儿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呈自限性。3个月后红细胞生成素逐渐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逐渐恢复正常。

2.白细胞

(1)出生时数量:达(15~20)×109/L,生后10d左右降至12×109/L。

(2)两个交叉:在小儿出生后4~6d和4~6岁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的两次相等现象。

3.血小板 与成人相似,为(150~250)×109/L。

4.血容量与血红蛋白 相对血容量较成人大,血红蛋白种类以HbF为主,后逐渐下降,1岁时<5%,2岁后<2%。

二、贫血定义和分度

(一)贫血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内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二)诊断标准

见表12-1。

表12-1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注:海拔每升高1 000m,血红蛋白上升4%

(三)贫血的分度

见表12-2。

表12-2 贫血的分度

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概念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具有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以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二)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 早产、双胎、多胎等。

2.铁摄入不足 食物铁供应不足是主要原因。长期单纯的母乳、牛奶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偏食、挑食等。

3.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迅速,对铁的需要量相对更多,易缺铁。

4.丢失过多 牛奶过敏、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鼻衄等慢性小量出血;少女月经量过多致铁丢失过多。

5.吸收减少 饮食搭配不合理,胃肠炎或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等可减少铁吸收。

(三)发病机制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铁缺乏对造血多器官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影响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体内的铁在线粒体内与原卟啉结合,生成血红素,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当体内铁缺乏时,故血红蛋白合成就会减少。

2.对非造血系统影响 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依赖于铁的水平,这些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胶原合成、卟啉代谢、淋巴细胞、粒细胞、神经介质的合成与分解、神经组织发育有关。因此,铁缺乏使酶的活性下降,致细胞功能紊乱而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精神、神经行为异常、感染等。

(四)临床表现

6个月至2岁最多。起病缓慢。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表现

(1)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少数有异食癖、口腔炎、舌炎等。

(2)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委靡不振,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能低于同龄儿,心理发育落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中、重度贫血时心率加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黄易脱落、反甲,常合并感染等。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其他无改变。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相关检查 血清铁蛋白<12μg/L;血清铁<10.7μmol/L,总铁结合力<62.7μmol/L。

(六)处理原则

1.去除病因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铁剂治疗 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①常用制剂: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0%)、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等二价铁;②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量2~6mg/kg,分3次口服;③疗程: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2~3个月左右再停药;④口服不耐受或吸收不良者:采用注射右旋糖酐铁。

3.输血治疗 重度贫血者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压积红细胞。注意控制输血量和速度。

(七)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知识缺乏 家长及年长患儿缺乏小儿贫血的防护、铁剂治疗知识。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八)护理措施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生活要有规律,做适合自身的运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2.合理安排饮食

(1)让家长及年长患儿认识纠正导致本病的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2)合理搭配患儿饮食:①多食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血和肝脏、瘦肉、鱼类、大豆及其制品;②促进铁的吸收的制剂,如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等;③避免与含铁同服的食品,如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物纤维、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④鲜牛奶须加热后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蛋白过敏而致肠出血。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人乳中的铁吸收率高达50%,牛奶仅为10%~25%。婴儿6个月后应逐渐减少每日奶类的摄入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奶、铁强化食盐。

(4)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元素铁不超过2mg/(kg·d),最多不能超过15mg/(kg·d)预防。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1)正确服用铁剂:剂量准确和疗程足;药物应安全放置。

(2)铁剂应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于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茶、咖啡、钙剂同服。

(3)观察药物副作用:口服铁剂可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厌食、胃部不适及疼痛等。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在两餐之间服用,既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说明原因,消除紧张心理。

(4)注射铁剂应选择深部肌内注射,可采用“Z”字形注射法,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后勿按摩局部,以免药液外漏刺激皮肤,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首次注射右旋糖酐铁者,应观察1h。

(5)观察疗效:有效者服用铁剂后12~24h患儿乏力、烦躁、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3~4d网织红细胞升高;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

4.防治感染 选择非感染病房居住,定时通风,限制感染者探视;注意患儿玩具的清洁,注意饮食卫生;认真洗手,保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内裤;保证足够营养和热量;监测感染征象,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应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

5.预防并发症 重症贫血者注意多卧床休息量,减少耗氧量;输液或输血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不易过快,严密观察患儿反应,以防心衰的发生。

6.健康教育 向家长及患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吃含铁食物;坚持正确用药;贫血纠正后,强调合理安排小儿饮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智力减低、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与训练。

四、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概念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NMA)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数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更明显,红细胞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口服叶酸有效。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

(二)病因

1.摄入量不足 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缺少维生素B12(动物的肝、肾、肉、蛋类)或(和)叶酸(绿色蔬菜、水果、酵母、谷物等),蔬菜高温烹饪。

2.吸收不良 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

3.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过快。

4.疾病和药物影响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癫?药物等。

(三)临床表现

以6个月~2岁多见,起病缓慢。

1.贫血貌 轻、中度贫血,皮肤常呈蜡黄色,睑结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乏力。发丝纤细、疏黄,颜面轻度水肿或虚胖。

2.消化系统 常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腔及舌下溃疡等消化道症状,常伴有肝、脾肿大,重症者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 患儿烦躁、易怒。维生素B12缺乏者特有表现: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反应迟钝、嗜睡、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常有倒退现象,重者可见肢体、躯干、头部或全身震颤,甚至抽搐、共济失调、踝阵挛及感觉异常,易发生感染和出血。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数减少较血红蛋白量降低更明显,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 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核浆发育不一,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血清维生素B12<100ng/L(正常值200~800ng/L),叶酸<3μg/L(正常值5~6μg/L)。

(五)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 注意营养,防治感染,加强护理。

2.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加用叶酸,以免加重精神、神经症状。因使用抗叶酸代谢药物而致病者可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3.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制剂,肌肉震颤者可给予镇静药。

(六)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有关。

2.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炎、舌炎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营养不足、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全身震颤、抽搐有关。

5.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育儿知识。

(七)护理措施

1.加强营养 指导喂养,改善哺乳母亲营养,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患儿食物,年长儿防止偏食、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

2.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感染。

3.监测生长发育 评估患儿的体格、智力、运动发育情况,对发育落后者加强训练和教育。

4.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严重烦躁、震颤、抽搐者遵医嘱用镇静药监测其生长发育;保证安全,防止外伤。

5.健康教育 介绍本病的表现和预防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供营养指导,积极治疗和去除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的因素,合理用药。

五、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过度增生,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致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起发热、出血、感染及局部浸润等临床表现。儿童白血病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病因

病因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理化因素、遗传或体质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发热、出血(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贫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及骨和关节疼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有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2.骨髓象 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骨髓增生活跃,白血病原始和幼稚细胞极度增生,少数患儿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

3.组织化学染色和溶菌酶检查 可协助鉴别白血病细胞类型。

(四)护理措施

1.防治感染 做好保护性隔离,注意个人卫生,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等。观察感染倾向,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休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长期卧床者应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提供生活照料。

3.防治出血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限制过度活动,避免创伤性操作,预防鼻衄,遵医嘱输血小板等。

4.预防并发症 静脉化疗要保护血管,防止药液外漏,发现渗漏,立即停止注射。并做局部处理、热敷等。观察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等药物反应并做相应处理。

5.加强营养 给予清洁、新鲜、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不能进食者,须静脉补充。

6.减轻疼痛 应用非药物性止痛技术或遵医嘱用止痛药。

7.协助维持良好形象 向脱发患儿和家长介绍使用假发或绒帽、围巾等。

8.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9.健康教育 讲解用药知识、预防感染和出血知识、定期检查血象,定期随访和复诊,监测治疗方案执行情况等。

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因病毒感染和其他因素的作用,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所致。

(一)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患儿有病毒感染史,皮肤、黏膜出血,针尖样或有瘀点、瘀斑。

(二)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增高,骨髓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三)治疗要点

预防创伤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血小板和红细胞。

(四)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出血征象。

2.止血 鼻衄用冷敷,止血纱布填鼻,或用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棉球堵鼻,注射止血药等。

3.避免损伤出血 提供安全环境防止摔伤;注意口腔护理,饮食勿过热,不吃带刺、过硬食品,避免口腔黏膜破损、牙龈出血等。

4.预防感染 做好保护性隔离。

5.心理护理 多关心、安慰患儿。

6.健康教育 预防损伤的指导;自我保护的指导;止血的指导和随诊指导等。

练习题

一、选 择 题

A1型题(1~19题)

1.婴儿生理性贫血出现在生后的( )。

A.1个月内  B.2~3个月  C.4~5个月  D.6~7个月  E.8~9个月

2.关于骨髓造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骨髓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

B.生后前几年所有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C.5~7岁时长骨干中开始出现黄髓

D.黄髓没有造血功能

E.红髓在成年时仅存在于脊椎、胸骨等扁骨及长骨近端

3.新生儿重度贫血时,其血红蛋白量是( )。

A.90~60g/L        B.70~50g/L     C.60~30g/L

D.40~30g/L E.<30g/L

4.贫血是指( )。

A.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

B.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C.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

D.单位容积中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

E.单位容积中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5.治疗贫血,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 )。

A.餐前   B.两餐之间   C.餐时   D.餐后   E.随意

6.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储铁不足B.铁摄入量不足C.生长发育因素

D.铁丢失过多或吸收减少E.铁利用障碍

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要点为补充铁剂,首先选择( )。

A.口服二价铁B.口服三价铁C.铁剂与茶水同服

D.铁剂与钙剂同服E.铁剂与牛奶同服

8.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可同时服用( )。

A.牛奶  B.茶水  C.维生素C  D.钙剂  E.咖啡

9.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强调( )。

A.母乳喂养    B.人工喂养

C.口服铁剂    D.母乳加辅食,如蛋黄、豆类、肉类

E.母乳加辅食,如蔬菜、水果汁

10.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早产儿生后给予铁剂的时间为( )。

A.出生后4~6d   B.出生后1个月

C.出生后2个月   D.出生后3个月

E.出生后4~6个月

11.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贫血是( )。

A.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以上都不是

12.人类维生素B12的来源主要是( )。

A.加热的蔬菜B.绿色新鲜蔬菜C.植物性食物

D.动物性食物E.乳类

13.为提高叶酸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疗效,应同时用( )。

A.维生素B1B.维生素K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4.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除贫血症状外,临床最有意义的表现是( )。

A.皮肤苍黄,毛发枯黄   B.皮肤瘀点伴黄疸

C.反应迟钝,智力倒退,发育落后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舌炎

15.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特有的临床表现是( )。

A.心脏有收缩期杂音   B.肝、脾轻度增大

C.口唇苍白   D.手、足、头不自主震颤

E.疲乏无力、食欲减退

16.疑诊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最好的确诊方法是( )。

A.血象检查B.骨髓象检查C.胃液检查

D.血浆维生素B12测定E.血清铁测定

17.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是( )。

A.骨髓移植B.输血C.放射治疗

D.联合化疗E.免疫治疗

18.急性白血病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

A.血象B.骨髓象C.溶菌酶检查

D.组织化学染色E.以上皆不是

1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治疗时忌用( )。

A.阿司匹林B.肾上腺皮质激素C.丙种球蛋白

D.抗生素E.环磷酰胺

A2型题(20~25题)

20.新生儿,出生时红细胞数高达(5.0~7.0)×1012/L,血红蛋白量为150~220g/L,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B.分娩过程胎儿反应性红细胞升高

C.胎儿期骨髓造血功能活跃   D.胎儿血红蛋白寿命长

E.以上都不是

21.1岁婴儿,其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应是( )。

A.0.35   B.0.45   C.0.55   D.0.65   E.0.75

22.患儿2岁,主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疲乏无力、不爱活动。查体:皮肤黏膜苍白,肝右肋下可触及约2cm大小,边缘光滑,质软,无压痛。辅助检查:红细胞数2.5×1012/L,血红蛋白量80g/L,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23.11个月女婴,乳类喂养为主,未添加辅食。近1个月来面色苍黄、表情呆滞,近2d出现头部震颤。辅助检查:血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80g/L,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多,首先考虑下列哪一种疾病( )。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生理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4.10个月小儿,面黄来诊,诊断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下述处理哪项是不必要的( )。

A.设法增进食欲B.口服铁剂C.口服维生素C

D.肌注维生素B12E.预防发生心功能不全

25.患儿面色蜡黄,手有震颤,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下措施哪项不正确( )。

A.恢复期口服铁剂     B.补充二价铁剂即可

C.注射维生素B12     D.增加含叶酸的辅食

E.防止舌咬伤

A3/A4型题(26~32题)

(26~27题共用题干)

1岁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约2个半月前发现患儿活动少,不哭、不笑,面色蜡黄,表情呆滞,手及下肢颤抖。检查发现肝、脾增大,血红细胞1.0×1012/L,血红蛋白55g/L。

26.该患儿可能为( )。

A.轻度贫血B.中度贫血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E.溶血性贫血

27.对该患儿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

A.主要用铁剂治疗   B.主要用维生素B12治疗

C.预防交互感染   D.必要时可少量输血

E.可同时服维生素C

(28~32题共用题干)

8个月男婴,为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1个月来面色渐黄。肝肋下2cm,脾肋下0.5cm,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0×1012/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以小者为多,红细胞染色浅,中间透亮区扩大。

28.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 )。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生理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9.采取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

A.输血治疗B.肌注维生素B12C.口服叶酸

D.口服铁剂E.口服维生素C

30.有利于药物吸收的方法是( )。

A.餐后服用B.与钙片同服C.与橙汁同服

D.与牛奶同服E.及时添加瘦肉、蛋黄

31.用药后血象最先发生变化的是( )。

A.1~2d血清铁上升   B.3~4d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C.1周后血清铁蛋白升高   D.2周后血红蛋白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升高

E.2~3周后网织红细胞达正常

32.饮食护理中哪一项不妥( )。

A.告知家长给小儿添加辅食的必要性及纠正偏食习惯

B.制订饮食计划

C.提供含铁丰富的食品

D.增加食欲

E.牛奶与铁剂同服

B1型题(33~35题)

(33~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生后4~6dB.生后2~3个月C.生后4~6岁

D.7岁以后E.8岁以后

33.生理性贫血出现于( )。

34.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第二次交叉出现于( )。

35.小儿白细胞数目接近成人水平的年龄( )。

X型题(36~45题)

36.骨髓外造血具有的特点是( )。

A.常见于某些疾病造血需要增加时

B.末梢血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及幼稚中性粒细胞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病因去除后造血可恢复正常

E.学龄期常见

37.婴幼儿期血象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形成两次交叉曲线的年龄是( )。

A.4~6周   B.4~6d   C.4~6月   D.4~6岁   E.6~12岁

38.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包括( )。

A.体内铁储备不足B.铁摄入不足C.铁需要量增加

D.铁吸收障碍E.铁消耗增加

39.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包括( )。

A.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造成    B.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C.血象改变以血红蛋白减少为主    D.有神经、精神症状

E.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0.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 )。

A.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等    B.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减退

C.面色苍白或苍黄    D.口腔炎、舌炎

E.肝、脾、淋巴结肿大

41.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做到( )。

A.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应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

B.提倡母乳喂养

C.人工喂养小儿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

D.对早产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E.婴儿给予蛋黄、鱼泥、肉类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42.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有( )。

A.长期用煮沸牛乳、奶粉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B.慢性腹泻

C.生长发育快          D.维生素C缺乏

E.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4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120g/L,食欲尚好,护理措施是( )。

A.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     B.鼓励母乳喂养

C.给予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     D.口服铁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

E.铁剂与牛奶同服

44.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是( )。

A.按时添加辅助食品      B.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C.治疗首选维生素B12、叶酸      D.恢复期加服铁剂

E.铁剂与牛奶同服

45.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B.发病前1~3周患儿有病毒感染史

C.皮肤、黏膜出血、针尖样或有瘀点、瘀斑

D.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出血时间延长

E.骨髓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二、名词解释

1.贫血

2.生理性贫血

3.骨髓外造血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简 答 题

1.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口服铁剂时应注意什么?

3.简述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4.急性白血病的患儿,应如何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答案

一、选 择 题

1.B 2.D 3.A 4.B 5.B 6.E

7.A 8.C 9.D 10.C 11.B 12.D

13.C 14.C 15.D 16.B 17.D 18.B

19.A 20.A 21.A 22.A 23.B 24.D

25.B 26.C 27.A 28.A 29.D 30.C

31.B 32.E 33.B 34.C 35.E 36.ABCD

37.BD 38.ABCDE 39.AD 40.ABCDE 41.ABCDE 42.ABCDE

43.ABD 44.ACD 45.ABCDE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单位容积内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2.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生理性溶血);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3.当遇到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功能,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末梢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现象,称为“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可恢复正常。

4.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具有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以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5.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数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更明显、红细胞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口服叶酸有效。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

三、简 答 题

1.因胎儿在孕晚期后3个月从母亲体内获得的铁最多,平均每日4mg,由于早产,使胎儿先天储备铁不足,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1)正确服用铁剂:小儿每日量2~6mg/kg,分3次口服。疗程: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2~3个月左右再停药;药物应安全放置。

(2)铁剂应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于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茶、咖啡、钙剂同服。

(3)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厌食、胃部不适及疼痛等。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吸收;液体铁剂使牙齿染黑,应用吸管或滴管服用;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可恢复。

(4)注射铁剂:应选择深部肌内注射,可采用“Z”字形注射法,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后勿按摩局部以免药液外漏刺激皮肤,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首次注射右旋糖酐铁者,应观察1h。

(5)观察疗效:有效者服用铁剂后12~24h患儿乏力、烦躁、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3~4d网织红细胞升高;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

3.本病主要原因为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所造成的。

(1)摄入量不足:孕母长期素食;婴儿单一乳品喂养或羊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偏食、挑食;绿色蔬菜过度加热等使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摄入减少。

(2)吸收不良: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切除等可影响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而致缺乏。

(3)需要量增加:新生儿、早产儿和婴儿因生长发育较快,使维生素B12、叶酸需要量增加。严重感染使维生素B12和叶酸在体内的消耗量增加。

(4)疾病和药物影响: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影响叶酸合成;长期服用抗叶酸剂及抗癫?药可致叶酸缺乏;长期服用新霉素等可致维生素B12代谢障碍。

4.(1)保护性隔离:让患儿单间或隔离间居住,有条件者住空气层流室或无菌单人层流床。房间每日消毒。限制探视,感染者禁止探视。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必要时以消毒液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常漱口: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勤换衣裤,每日沐浴,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清洁肛周,肛周溃烂者,每日坐盆浴。

(3)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避免有关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以防发病。

(5)观察有无感染征象:监测生命体征,发现感染先兆,及时处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慕江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