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浓缩的尿液呈深黄色或琥珀色,可以是清亮的或混浊的。正常稀释的尿液可以完全无色。不正常的尿液所呈现的颜色范围从黑色到红色,取决于不正常的类型。正常尿液有点像氨的气味。
(一)参考值
颜色:淡黄色-深黄色。
透明度:透明(新鲜尿)。
嗅味:挥发酸芳香味。
酸度:(pH):4.6~8.0。
比密:随机尿,1.003~1.035;晨尿,1.015~1.025。
尿量(L/24h):成人,1.0~2.0;儿童,1~6岁,0.3~1.0;7~12岁,0.5~1.5。
(二)临床意义
1.颜色
(1)血尿:通过显微镜发现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正常平均红细胞数0~3个/HP;出血量超过1ml/L时,呈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多见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
(2)脓尿或菌尿: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细菌或炎性渗出物,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数>5个/HP,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2.透明度
(1)极度清晰透明见于多尿、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
(2)混浊尿见于盐类结晶尿、脓尿、血尿以及黏蛋白、核蛋白、乳糜尿等。
3.比密
(1)高比密尿见于高热、脱水等少尿者以及糖尿病(多尿)患者。
(2)低比密尿见于尿崩症及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
4.酸度
(1)pH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2)pH增高见于碱中毒、剧烈频繁呕吐、服用重碳酸盐、尿路感染等。
5.气味
(1)尿标本久置后可有氨臭味。
(2)新鲜尿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尿潴留等。
(3)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某些药物、食物也可使尿产生特别气味。
6.尿量
(1)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大量饮水等;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或浓缩功能减退性疾病所致,如内分泌病。
(2)少尿:生理性少尿见于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病理性少尿见于高热、脱水、水肿、休克、各种肾性及肾后性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