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以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临床表现随甲状旁腺的反应不同分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系儿科的常见病,尤以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该病本身虽然很少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他疾病,该病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是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1.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是最主要的病因。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4)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大。
(5)疾病影响及其他。
2.临床表现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和肌肉松弛,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生长中的骨骼改变是骨骼改变特点(见表15-12,15-13)。
表15-12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四期的特点
X线特点:初期正常;激期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骨干弯曲或青枝骨折;恢复期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致密增厚。
表15-13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改变及好发年龄
3.诊断 主要根据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及X线改变做出正确诊断。应注意早期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烦躁、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见表15-12)、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本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4.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
(1)一般治疗:注意防治感染,改善饮食,增加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2)维生素D的应用:激期维生素D 2 000~4 000U/d,视临床症状和X线改善情况于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U/d)。对有并发症者或无法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31次,量为20万~30万U。
(3)钙剂补充:可口服钙剂。
(4)后遗症矫治:严重的下肢畸形,在4岁后可考虑行外科手术矫形。
5.转诊指征 佝偻病患儿免疫功能较差,当合并严重感染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6.健康教育及指导
(1)妇女怀孕后即应注意预防:孕期后3个月应补充维生素D 400~800U/d,适当补充钙剂,多做户外活动。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新生儿随访时应注意加强预防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生后2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 400~800U/d。
(3)婴儿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要尽早开始户外活动。一般正常婴儿可于生后第4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800U,连续服用至2岁。
(4)患儿:一旦确诊后即应积极治疗,同时指导家长改善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在户外活动以接受日光照射。
(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临床症状。当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致使血游离钙处于低水平,当血总钙浓度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钙离子低于1.0mmol/L(4mg/dl),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惊厥或肌肉痉挛,称为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1.病因 与佝偻病相同。
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常伴程度不等的佝偻病表现。
典型发作:
(1)惊厥: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颤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可短至数秒钟,或长达数分钟以上,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或1日数次,甚至1日数十次,一般不发热。
(2)手足搐搦:突发手足痉挛,呈弓状,双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掌心,强直痉挛,足部踝关节伸直,足趾同时向下弯曲,所谓助产式手,芭蕾舞足,可见较大婴儿、幼儿及儿童。
(3)喉痉挛:婴儿多见喉部肌肉及声门突发痉挛,呼吸困难,有时可突然发生窒息,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三种症状中以无热惊厥为最常见。
隐匿型:在不发作时,可引发以下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征):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能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
(2)腓反射(Peroneal):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可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即为阳性。
(3)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min内该手出现手搐搦症状属阳性。
3.诊断 婴幼儿突发无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者,应首先考虑本症。若于冬末春初发病,母乳期有肌肉抽搐等缺钙史,小儿为人工喂养,极少户外活动,未服鱼肝油等病史,或已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者,均有助于诊断、检查血总钙<1.75~ 1.88mmol/L,或钙离子<1.0mmol/L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
(1)低血糖。
(2)婴儿痉挛症。
(3)低镁血症。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急性喉炎。
5.治疗
(1)急救处理: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并立即给氧,可用水合氯醛40~50mg/kg保留灌肠或苯巴比妥钠5~7mg/kg肌内注射,或安定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对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并进行口对口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以利呼吸道通畅。
(2)钙剂治疗:应尽快给予钙剂,10%葡萄糖酸钙液1~2ml/kg,加等量GS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惊厥反复发作时可每日滴注2~3次,直至惊厥停止后改口服钙剂。轻症或惊厥、喉痉挛控制后可口服10%氯化钙2.5~10ml/d,3~5d后改葡萄糖酸钙口服。切记静脉补钙液不能外渗,容易导致皮肤坏死。
(3)维生素D治疗:钙剂治疗1周后,低钙血症状多得以控制,可给予维生素D制剂,用法同佝偻病。
6.转诊指征 治疗效果不理想,应急速转院治疗。转院时应详细介绍病情及处理经过。
7.健康教育及指导
(1)同佝偻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2)应特别强调母乳喂养。牛奶中磷含量较高,可影响钙的吸收而易发生手足搐搦症,故人工喂养的婴儿,更要及早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