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耳鼻咽喉科解剖位置的特殊,使耳鼻咽喉科疾病局部治疗尤为重要,局部用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疗程。故作为全科医师必须掌握耳鼻咽喉基本治疗方法来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常见治疗方法有:
(一)滴鼻法
1.用具 滴管或眼药瓶1个,喷雾器1个。
2.方法
(1)仰卧垂头位滴鼻药法:嘱病人轻轻擤出鼻内分泌物或洗鼻以后,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悬于床缘,或肩下垫枕,头后仰,前鼻孔向上,以免药液流入咽部,然后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5min后即可坐起。亦可取垂头位,靠椅背,头尽量后仰,然后滴药。
(2)侧卧位滴鼻药法:嘱病人侧卧位,患侧向下,将药滴入患侧鼻腔内,每侧3~5滴,5min后即可坐起。
(3)喷雾法:用鼻镜撑开前鼻孔,将喷雾器头对准病人鼻腔直接喷雾,雾状药液即均匀地喷入鼻腔。
3.注意事项
(1)滴药时滴瓶或滴管应置于前鼻孔上方,勿触及鼻孔,以免污染药液。
(2)当喷雾器之橡皮球松开充气时,喷雾器头应离开病人前鼻孔,否则分泌物可被吸入喷雾器内,污染药液。
(3)喷雾器用后,应用乙醇清洁消毒,或在酒精灯上行火焰消毒,方可用于下一个病人。
(二)鼻腔冲洗法
1.用具 灌洗桶、盛水器各1具,橡皮管1根,洗鼻橄榄头(备有一定数量,切勿交叉使用),冲洗液(温热生理盐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等)。
2.方法 病人取坐位,头向前倾,盛水器悬挂在略高于病人头部位置处,将连接于灌洗桶之橄榄头塞入病人前鼻孔,开放控制夹,嘱病人张口发“啊”音,使桶内的温热生理盐水缓缓注入一侧鼻腔,由另一侧鼻腔流出,此时可将鼻腔内分泌物、痂皮随水流出。两侧鼻腔交替进行,1~2/d。
3.注意事项
(1)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禁用本法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2)灌洗桶挂在距病人头部高约50cm处,不要太高,以免压力过大引起并发症。
(3)水温要接近正常体温,不宜太热或太凉。
(4)冲洗前询问病人何侧鼻腔阻塞较重,冲洗时,应从阻塞较重侧鼻腔开始,否则可能引起中耳感染。
(5)冲洗时勿与病人谈话,以免发生呛咳。
4.简易洗鼻法 用碗或盘盛冲洗液,前鼻孔浸于水中并抽吸冲洗液,然后经口吐出,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即可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
(三)咽部涂药法
1.用具 咽喉卷棉子或长棉签、压舌板各1个,额镜1个。
2.方法 病人取正坐位,嘱其张口,左手持压舌板压舌前2/3处,右手持蘸药液的咽喉卷棉子或长棉签直接涂抹于口咽部。
3.注意事项
(1)涂药时,卷棉子或棉签上的棉花应缠紧,以免脱落。
(2)卷棉子或棉签上所蘸药液不宜太多(在涂用高浓度硝酸银溶液等腐蚀性药物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涂抹时将药液滴入喉部引起喉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喉痉挛。
(3)涂用有腐蚀性药物时,不应涂在健康黏膜上,以免损伤健康黏膜,使黏液腺破坏导致后遗咽干症状。
(四)咽喉部喷雾法
1.用具 额镜、喷雾器、压舌板、间接喉镜等。
2.方法
(1)病人取正坐位,头略后仰,口张大。
(2)用75%乙醇棉球清拭喷雾器头。右手持喷雾器,左手持压舌板压舌前2/3处,嘱病人发“啊”音,同时挤压橡皮球,药液即由喷雾器喷出,喷到所需要的部位。
(3)进行喉部喷雾时,嘱病人自己用手将舌拉出,尽量张口,并作深呼吸动作。
3.注意事项
(1)压舌板勿压在舌根部,喷雾器头勿触及咽后壁,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2)嘱病人喷药后不可咽下,含3~5min后吐出。
(3)喷药后不宜立即进食或漱口。
(4)如果喷入药液为黏摸麻醉药,喷药后应观察10min左右,如无反应,可继续进行麻醉。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五)雾化吸入法
用于急、慢性咽炎及气管支气管炎。
1.用具 雾化吸入器或超声波雾化器1台,氧气瓶或空气泵1具,药物有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生理盐水等。
2.方法
(1)将药物溶液注入雾化吸入器内,接入氧气瓶或空气泵。
(2)嘱病人以拇指堵住雾化吸入器排气孔,口含喷出口,使气体和药物混合成气雾由喷出口喷出,嘱病人作深吸气,将雾化药液吸入喉及气管内,时间以吸完注入雾化器内的药液为止。
(3)用毕关闭氧气瓶或空气泵,消毒雾化吸入器。
3.注意事项
(1)口含雾化吸入器喷出口时勿用力,以免咬破引起口腔组织损伤。
(2)如使用易引起过敏的药物作吸入时,应先作过敏实验。
(六)外耳道清洁法
1.用具 耳镜、枪状镊、卷棉子或棉签,3%过氧化氢溶液。
2.方法 嘱病人侧坐。整块的耵聍,可用枪状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碎屑,则用卷棉子或棉签清扫出。外耳道分泌物,可用蘸有3%过氧化氢溶液的卷棉子加以清洗,然后用干卷棉子拭净。
3.注意事项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
(七)外耳道冲洗法
1.用具 弯盘、治疗碗、洗耳球(或20ml注射器)各1个,温生理盐水。
2.方法 嘱病人侧坐位,头偏向健侧,将弯盘置于患耳下方,以便盛流出的冲洗液。用左手将病人耳郭向后上方轻轻牵引,右手持盛满生理盐水的吸耳球(或20ml注射器),向外耳道后上壁缓缓的注入,借水的回流作用将耵聍或异物冲出,直到冲净为止,然后用棉签将外耳道拭干。
3.注意事项
(1)冲洗液勿过热或过凉,应与体温近似,以免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2)冲洗方向应向外耳道后上壁,勿直对鼓膜,以免损伤鼓膜。亦不可直对耵聍或异物,以免将其冲入外耳道深部。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禁用此法。
(八)滴耳法
1.用具 滴管及滴耳药。
2.方法 病人侧卧,患耳向上,或坐位头偏向一侧肩部使患耳向上。滴药前先将耳道脓液拭净,以便药液与病变部直接接触(如系滴用耵聍软化液则不需先清拭外耳道)。滴药时应将外耳道拉直,然后以滴管将药液顺外耳道后壁滴入数滴。药液滴后,以手指反复轻压耳屏数次,促使药液进入中耳腔内,保持体位数分钟。外耳道口塞以消毒棉球,以免药液流出。
3.注意事项
(1)药液应接近体温,不应太凉,以免刺激迷路,引起眩晕不适感。
(2)如滴耵聍软化液,应先告知病人,滴药后可有闷涨感以免使病人不安。如两耳均有耵聍栓塞,则不应同时滴药,应先治疗一耳,待耵聍软化取出后再滴另一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