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疾的预防
预防残疾的发生是全球有关残疾工作的首要任务。实际上,大多数残疾性损害是可以预防的。根据WHO关于功能和残疾的描述,残疾的预防可以分成三个水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这些措施包括:
1.一级预防 主要是预防身体功能和结构的缺失和异常。主要的措施有免疫接种(如急性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乙型脑炎等致残性传染病);预防性咨询及指导(如婚前医学咨询、优生优育咨询、预防先天性残疾、关于营养和运动等的咨询、预防非感染性慢性病等);预防性保健(如围生期保健、保证婴儿健康发育和顺利出生、预防先天性残疾等);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施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酗酒、防止肥胖/超重、控制致伤或致残的生物、物理、化学和机械因素的危险来源、合理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劳逸结合等,预防多种非感染性疾病和损伤,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合理的行为和精神卫生(如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心理和行为的过激,预防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和身心疾病等);安全防护和照顾,养成安全习惯,遵守安全规定(如看管和照料幼儿,服侍高龄老人和病、残、虚弱的人,预防意外伤害,遵守交通规则,开车使用安全带,乘摩托车带头盔,避免酒后开车,预防车祸或其他意外伤害等);维护安全环境(如消除暴力、改善社会安全环境、防火、防污染、防噪声等,以及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等)。完全地治愈疾病,避免身体损害的发生(如感染的完全控制)也应当属于残疾的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主要是预防活动的受限。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可能产生活动受限的因素,对常见的致残病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如早期检查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不要拖到发生脑卒中偏瘫或心脏病发作而影响个体的活动能力时);及时进行医学处理,即使不能治愈,也要使病情尽快稳定下来,尽最大努力防止产生或扩大功能障碍;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 抽烟、酗酒、血脂过高、体重超重、不合理饮食、坐位或制动的生活方式等,可进一步加强损伤的程度或引起复发,加重活动受限)等。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康复的手段预防二次性(续发性)致残。如偏瘫的早期康复性身体活动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压疮、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的出现,正确的康复处理可以避免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的加重,预防“误用综合征”的出现。这些都将有利于患者保持比较良好的身体姿势、移动和操纵物体、个人步行和进行相关身体活动以及个人生活活动的自理(如个人卫生、入厕、穿戴衣服鞋帽、进食饮水、照顾个人健康以及使用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器物和工具等)。此外,为了保持良好的活动能力,患者还必须有能力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需要完成一般的日常事物和保持良好的交流活动。及早的进行听、看、说、读、写、模仿、复述、计算、从事解决问题的训练,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患者相应的活动能力受限。所以,WHO明确地指出:二级预防和康复是WHO为控制慢性非感染性疾病而制订的策略的一部分。个体的生活质量应是社会的首要目标,而健康是它的主要决定因素。健康的目的不仅是训练因病致残的患者去适应其环境,而且要介入到患者直接的环境和作为整体的社会中去,以便他们能统合于社会。
3.三级预防 主要是预防参与局限。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因伤因病而致残的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所谓“社会”,主要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了确保患者能回家和参与社会生活,要使患者得到必须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残疾儿童和独立生活的老人尤为重要。要教会患者完成家庭中的工作任务,照管好居室的物品和协助他人一起工作,要使患者能与家人和他人(包括陌生人)进行正常的交往,预防患者人际交往上的困难。如果是上学的年龄,应克服一切障碍的因素争取上学;如果是工作的年龄,应积极鼓动患者工作和就业,使患者可以在经济生活上自立。患者应尽力争取参与主流的社区生活,如社会中的政治活动、娱乐和休闲活动。这样,尽管患者存在着残疾,但是患者可以达到较高的生活质量。除了患者本身的因素外,环境因素可以对残疾人回归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用品(如交通和通信产品、教育用品、文化用品等),已使参与主流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容易。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在逐步改善,社会的服务水平不断在提高;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支持渐渐在加强;人们的文明程度在提高,对残疾人的歧视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党和国家从体制和政策上对残疾人的重视和支持,已经使得残疾人回归社会成为大势所趋。社区康复已经成为国家的计划,医疗保险也正在积极准备配合。因此,预防残疾人发生参与局限是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总之,预防性康复,特别是二级预防,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和康复医学是针对功能障碍或者说是残疾的,而功能障碍或残疾又是分为三个不同水平的,因此,在康复医学中,一般不用“康复诊断”这个词,以便和传统临床治疗医学相区别。但是,因为在以急性期治疗为中心的综合医院中,康复医学科是以“临床科室”的面貌出现的,所以也有少数人仍在使用“康复诊断”这个词。
功能的问题主要应该进行“评定”。为了把一个患者的功能或障碍水平描述清楚,必须对三个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进行科学的评定。康复评定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残疾的水平,掌握现存的功能情况,估计功能恢复的潜力,以便制订出有效的康复程序或计划,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量化的评定,可以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随时检查康复医疗的效果,并修订康复计划。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outcome),从而得以控制康复医学的质量。
康复医学中需要涉及的损伤-活动-参与和情景性因素等的功能性变量是非常之多的。其中,有的是可以直接定量测量的,如肌力、关节活动度、肌电图等,但大多数变量是不能像重量、长度那样直接进行定量测量的。如精神、心理的各项功能、各种感觉的功能、语言功能、随意运动控制功能,不随意运动功能、步态功能、学习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和职业能力等。因此,在康复医学中大量使用了评定量表,通过等级或记分的方法,使那些本来不能直接定量测量的变量,变成可以 “定量”评定的变量。但是,一个评定量表是否真的有效(validity,效度)、可信(reliability,信度)、敏感(sensibility,敏感性)、实用(practicality,实用性),是需要经过检测的。特别是信度和效度,是我们选用康复评定量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康复医学要想从“经验医学”发展成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需要一个积累科学证据的艰苦过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复评定方法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