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看,人类文明是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而得以不断发展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建设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职责。

(一)政策导向和理论观点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先进文化不仅是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合力、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要求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具体来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已经完成职能整合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看,人类文明是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而得以不断发展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生产大国,也是文化消费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包括文化内容形式、文化技术手段、文化业态等,以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大潮中,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文化发展的关键生产力和战略生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能够有力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倍增文化企业的创造力,可以说是文化改革发展的点金石、助推器。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一要落在主体上。引导和支持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中小文化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优势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二要落在载体上。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集成性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这些强有力的载体,大力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及要素深度互动、有效衔接。三要落在本体上。聚焦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注重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提升装备水平、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三)对策措施和答题思路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建设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运用科技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繁荣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3]

【注释】

[1]吕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西日报》2011年8月2日。

[2]张俊涛:《新时期应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通化日报》2012年12月6日。

[3]《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编写组:《如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