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职工守则》内容
《全国职工守则》是在1982年5月2日召开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向全国职工发出倡议书后产生的,同时作为全国职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全国职工守则》的具体内容是:
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集体,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积极参加管理。
热爱本职,学赶先进,提高质量,讲究效率。
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科技、业务水平。
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关心同志,尊师爱徒,和睦家庭,团结邻里。
文明礼貌,整洁卫生,讲究社会公德。
扶植正气,抵制歪风,拒腐蚀,永不沾。
二、《全国职工守则》解读
从《全国职工守则》的诞生到现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我们学习《全国职工守则》,应该赋予它更新的内容,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根据《全国职工守则》的具体内容,我们将其归纳为“八个观点”,即爱国观、集体观、工作观、学习观、法制观、和谐观、文明观和正气观。
(一)爱国观
一定的时代观支配一定的爱国观。爱国主义是一种热爱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列宁说: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1.中国古代的爱国观
爱国主义是一面最有凝聚力的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范围、规模和推动力量,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联系的。反对分裂,抵御外侮,维护统一,是古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产生于“家国同构”、“同祖同宗”的社会基础,有其自然的局限性和狭隘性,由“爱家”发展到“爱国”,由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发展到为国家尽职尽责。
在封建社会,爱国常常与忠君联系在一起。因此忠于君主、尽忠爱国是当时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一代名将岳飞,胸怀“精忠报国”的壮志,不畏艰辛,历经磨难,壮志不移,为宋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人生之路上仅仅走过了三十九个春秋;民族英雄文天祥临危不惧,写出了“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等震撼人心的诗句,给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壮誓言。这种把自身的安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2.到了晚清时代,爱国观内涵是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毛泽东时代的爱国观有新的内涵——改造世界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蕴涵在他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毛泽东魅力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中华民族面临独立和解放的主题,使毛泽东成为爱国主义集大成者。
毛泽东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自鸦片战争以来,救中国,救人民,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但是人们所做的种种探索和努力都失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照搬西方的迷梦。中华民族仍然苦难深重,找不到解放的出路。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这种热爱祖国独立、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凝聚得更加炽烈。风云变幻、如火如荼的历史际遇,使得毛泽东成为爱国主义的集大成者。
曾经唤起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旗帜,由于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将爱国主义置于科学、革命、正义、进步的基础之上,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使之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空前巨大的作用,并由此使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洗礼得光彩夺目。毛泽东豪迈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毛泽东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写照。
4.当代爱国观的内涵——发展中国
邓小平显然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他在接受英国一家记者采访时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强调指出,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时代,如果不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不但不能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而且不能保持中国的球籍,中国在世界上就不是一个够格的国家。他反复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一点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
邓小平高瞻远瞩,强调必须开放,“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今天,在改革和开放中不断出现许多问题,但是有远见的爱国者仍然相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出路。在爱国观的流变中,追求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目标,中国人现在的爱国观中更富宽容性、明智性和世界性。
(二)集体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自身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历史,从而人类的历史便被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力的历史”。马克思根据这一历史揭示出人类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这一发展过程,出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集体,即“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它们对人类个性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集体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集体的利益和价值体现在一切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之中,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即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正是集体的最高利益和价值所在。在这里,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集体不再与个体相异化、相对立,而成为个人发展的条件和手段。它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从而成为自由人或自由人格的联合体,其中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立能力的人。个体随集体利益或价值的实现而发展,集体利益也因个体独立人格的获得而实现。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只有在集体中才有个人的自由”,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各个个人在自由的联合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这一科学的集体观与共产主义社会集体相适应,符合现代的未来化观念,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观点,因而是真实的集体,也是我们要建立的现实集体。在“虚假的共同体”中,个人不是作为个体而只是作为阶级的成员附属于集体的,毫无独立个性,他们的利益和价值不在自身而在集体,这里通行的神圣原则就是集体利益绝对地高于一切,一切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服从发展和维护集体利益的需要,个人不得拥有独立的利益,必须无条件地受集体支配,只有个别人才有发展的自由和自己的利益。这样的集体不是自由人或自由人格的联合体,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人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被抹杀殆尽,而共同体,逐渐成为凌驾于个体之上的人格化实体,与个体处在相对立的位置,成为束缚个人发展的桎梏。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分离,相互排斥。个体对集体的离心力远远大于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个体丧失了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积极性受到压制,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是虚假的集体。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集体告诉我们: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协调,相互一致,集体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时,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才得以发展,集体的利益才得以保证,同时并不反对集体利益的优先性;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根本冲突,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集体利益绝对置于个体利益之上时,个人与集体利益都难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所以,我们要建立的集体观是与时俱进的,是弘扬个性的,是“真正的共同体”。
马克思提出“真正共同体”的观点,描绘了人类社会最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前景。他说,共产主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前提的,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一思想为现代人实践“以未来决定现在”的未来化理念,建立新的社会集体,提供了现实的构想。
(三)工作观
所谓工作观,就是对工作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工作的指导思想、态度、作风、方法以及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等的认识。工作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落脚点,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才能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到实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涉及人的理想、信念等比较宏观、抽象的层面,而工作观则属于相对比较微观、具体的层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的理想、信念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实现。只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我们的理想、信念才能避免流于空谈,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习观
学习观是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等方面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刺激的特定反应。
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继承,不仅仅限于行为的习得。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
2.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刺激是这个过程的输入部分,而反应是输出部分。似乎包括了行为主义,其实不然,认知主义心理学家重点研究人脑内部操作的机制。对行为主义的强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认知主义认为,促使行为习得的强化物只有通过认知被行为主体确定为“奖励”时,强化物才会起到强化作用,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物本身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认知才是关键。心理加工模型即信息加工模型分为: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由于认知主义重视对大脑内部的研究,在研究学习机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关注情感、态度、情绪、动机和自我控制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而不像行为主义那样,只看到行为以及对行为做表层解释。信息加工模型隐含着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学习仍然是信息复制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种个体根据自身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外部事物和现象建构解释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并不是对外界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在建构中形成的。任何结构都不能和建构相分离。同化和顺应实现人的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机制。
4.《论语》中的学习观
(1)学习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本前提。“好学近乎知”。
(3)学习是提高修养的重要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五)法制观
法制观是人们对法制生活的主观反映,理论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作为与法律及法律制度作用过程相适应的广义的法制观念,它总括立法、执法、守法及执法监督等环节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精神现象及过程,而且是一种有机组合和运作的社会系统。
正确的法制观不仅表现为对现实法律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在于对法律精神和实质的理解和认同,对法律的优劣依据现实做出恰当的评价,还在于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义务的规定性,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六)和谐观
传统和谐观在强调天人相调的同时,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谐调。儒家学说实质上是社会伦理学,即论证和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伦序礼让,以形成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孔子主张“泛爱众”,荀子讲“群道”,都是强调处理好群体关系。
老子的清静无为是无为无不为,讲的是一种境界,在悠闲淡雅中而表现的无所不为,是大有作为。庄子崇尚的境界是人文的、清心寡欲型的生活方式。虽源不同,然终点则一致。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庄子的和谐观蕴涵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追求天和的平等精神、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心和的宽容精神。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当代和谐观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一是效率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利用关系问题;二是公平问题即人与人的利益关系问题。虽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古已有之,并且是人类社会内生的两大最基本、最重要的永恒性问题,但明确地将人与自然的利用关系问题归结为效率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归结为公平问题,并把此种意义上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作为和谐观的根本问题,则集中反映了当代和谐观的深刻矛盾与现实诉求。
(七)文明观
《文心雕龙》:“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古人认为万物自有天地之道,人能够靠自己的内心去感知这个世界。当内心有所感悟的时候就想表达,于是有了语言。当语言有了之后,文字、文章也就出现了。所以“文明”可以表示为人类对于外界感知的一种沉积,或为具体的,或为抽象的。文明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衡量和表现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
所谓现代文明观,是指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明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总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整体把握,反复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很重要。无论是经济的或政治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搞得不好都可能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如果说富强是经济建设的目标,文明是文化建设的目标,民主则是政治建设的目标。总之,人类文明进化史就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制度文明的创新、精神文化的积累相互作用与不断进步的历史。
(八)正气观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这种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词源上说,浩然:盛大的样子;正气:刚正之气;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这种精神曾体现在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中。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的宋臣。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正气是一种有利于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增强团结,凝聚合理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