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的生理发育过程迅速,其心电图变化也较大。其变化规律是自起初的右室占优势型转变为左室占优势的过程。其心电图特点分述如下:
(一)心率
小儿心率较成人快。正常小儿各年龄组心率范围变化较大。一般来说,年龄愈小,心率愈快,心率与年龄增长成反比。婴幼儿心率可达130/min,儿童平均心率为90/min,至10岁以后即可大致保持成人的心率水平,其范围为60~100/min。
(二)P波
小儿P波时限较成人短。正常P波时限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婴儿时期0.04~0.07s,儿童时期0.06~0.09s,其高限不超过0.09s。P波电压较成人低。小儿P波电压正常高限不超过0.25mV,P波电压在新生儿期最高,可达到0.21~0.25mV,1~3个月为过渡期,此后P波电压较低,不超过0.2mV。
(三)P-R间期
小儿的P-R间期较成人为短。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一般婴儿不超过0.14s,学龄前儿童不超过0.16s,学龄期儿童不超过0.18s。1~6岁时P-R间期与年龄、心率有非常显著的关系,7岁以后趋于恒定,在0.10~0.17s。
(四)QRS波群
1.QRS时间 QRS波群随年龄增长而增宽,新生儿约0.06s,10岁以内儿童最大值0.08s,10岁以上为0.10s。
2.QRS波群形态 婴幼儿QRS波群右心室电势常占优势。
(1)肢体导联:I导联有深S波,RI、RII振幅在新生儿期较低,RIII、RaVR振幅在新生儿期较高。小儿R波与S波的振幅高于成人,小儿RaVR>0.5mV不少见,尤其在新生儿时期aVR导联有半数以上R/Q>1,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2)胸壁导联:V1、V3R导联多呈高R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S波;V5、V6导联的R波随年龄而增高;小儿特别在婴幼儿V1导联R/S>1,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V5导联R/S≤1,主要见于新生儿期,6个月以后则无。
3.Q波 小儿Q波较成人为深。婴幼儿期,特别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在Ⅱ、Ⅲ、aVF导联Q波出现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有减少趋势,但在7~10岁时,Ⅱ、aVF导联Q波出现率曾一度稍有增高。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QRS初始向量向左,而在Ⅰ、aVL、V5、V6导联常缺乏q波,随着年龄的增长q波出现率有增高趋势。aVR导联多有Q波。Q波时间多在0.02s以内,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一般认为,Q波时限>0.03s,深度超过正常高限为异常Q波。
4.心电轴 新生儿期的心电轴显著右偏,在出生24h内心电轴的均值为+135.5°,3~6个月后婴儿的心电轴均值为+65°,已明显向左转移。目前一般认为1~3个月婴儿心电轴>140°,3个月~14岁>+120°,应考虑为不正常的电轴右偏。1~3个月婴儿心电轴<+20°,3个月~14岁<0°应考虑为不正常的心电轴左偏。
(五)ST段
小儿ST段上移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心前胸壁导联不超过0.2mV。ST段下移多见于肢体导联与右心前胸壁导联,偏移范围不应超过0.1mV。正常小儿心电图ST段下移都是J点下移,无水平型下移,若出现水平型下移或下斜型下移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六)T波
小儿T波变异较大,于新生儿期其肢体导联及右胸壁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有时小儿V4导联T波倒置亦属正常。
(七)Q-T间期
正常小儿Q-T间期为0.21~0.38s,年龄愈大,Q-T间期愈长,心率愈快Q-T间期愈短。小儿Q-Tc较成人略长。
(八)u波
u波出现率有显著的年龄差别,新生儿u波出现率最低,其后随年龄而增加(图4-3)。
图4-3 9个月婴儿正常心电图
(张 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