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为加速的自主心律,是由心脏异位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引起。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健康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可引发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窦房结及交界区起搏点高度受抑制、而心室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时,常见于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为加速的自主心律,是由心脏异位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引起。与阵发性心动过速相比较,其特点是:①发作多有渐起渐止的特点;②频率较慢,多数<100/min;③多以心室夺获形式终止一次发作,终止后无代偿间歇;④临床症状较少而轻。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频率通常为70~140/min,多数在100/min左右,节律规整。

(3)P′-R间期>0.12s。

(4)QRS波群呈室上性。

(5)不伴有窦房竞争者多见,此时无窦性P波,仅见到房性P′波;伴有窦房竞争者少见,此时房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同时或先后出现,当窦性心率较快时心室搏动由窦房结控制,当房性心率较快时,心室搏动由房性节律点控制,偶形成房性融合波(图10-9)。

图10-9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发展为心房颤动的倾向。少数发生于健康人。

(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交界性逸搏,频率为70~130/min。

(2)P′波为逆行性,在Ⅱ、Ⅲ、aVF导联倒置,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之后(R-P′间期<0.16s)或埋伏在ST-T中而不易识别。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者基本相同。

(4)按压颈动脉窦可使速率减慢,停止按压便恢复原有速率。

(5)常见心室夺获和房室脱节(图10-10)。

【临床意义】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健康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可引发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三)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室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频率60~100/min,节律可轻度不匀齐。

(2)持续时间短暂,多数仅有4~30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并逐渐终止。

(3)易出现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图10-11)。

【临床意义】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窦房结及交界区起搏点高度受抑制、而心室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时,常见于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诱发心室颤动,预后较好。

图10-10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图10-11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李卫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