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典型的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一些早期的或不典型的病例,临床诊断往往较为困难,须借助于电生理检查。经食管窦房结功能检查的指标有:
(一)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包括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和窦房结恢复指数(SJR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食管心房起搏时增快心房率,使窦房结完全被抑制。停止心房起搏后,窦房结需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自律性。从停止起搏至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称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SNRT有助于判断窦房结功能。常用S1S1分级测定法。起搏频率以70、90、110、130、150/min逐级递增。每种频率起搏30~60s,间歇2min。同时描记Ⅱ或V1导联心电图至复律后10个以上的心动周期。从最后一个电脉冲信号P′起点到第一个恢复的窦性P波起点的时距即为SNRT。取各种频率刺激下SNRT值,最大者为SNRT测定值。
正常人SNRT<1 400ms;<1 200ms可以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1 600ms有临床意义;>2 000ms可以肯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5 000ms应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目前,SNRT已被公认为评价窦房结功能的一种较客观的指标。据文献报道其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性率为80%左右。但1/3~1/5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SNRT可能正常。10%正常人可出现假阳性。其原因可能有:①患者同时存在窦房传导阻滞,使脉冲难以传入窦房结,不产生超速抑制现象。②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影响测定结果。
(二)窦房结恢复指数(SJRT)
指脉冲信号到交界性逸搏的时距。正常人起搏停止后,窦房结起搏功能比房室结恢复早。如出现相反情况,即房室结比窦房结恢复早,说明窦房结功能异常。SJRT>1 450ms对病窦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继发抑制
为窦性节律恢复后的第1个心动周期后心动周期突然延长的现象,表明快速刺激使窦房结自律性受到抑制或出现窦房阻滞。若延长的周期时间>1 450ms,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窦房结功能障碍。
(四)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
SACT正常值变化范围较大。但正常人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之间确有显著差异。临床疑诊为窦房结综合征时,如SACT超出正常高限具有诊断意义。同时结合SNRT等其他窦房结功能指标进行判断,可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SACT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