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医学模式和分类系统的意义

新医学模式和分类系统的意义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受对新的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不是为了否定旧的模式与疾病分类方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高。5.对临床医疗工作的影响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确立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健康,临床医疗工作需要而且应该围绕恢复患者的健康进行医疗活动。新医学模式建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ICF分类系统则是WHO为新医学模式建立了一个有别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健康分类体系。

一、确立了新的健康观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都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和疾病分类方法,都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领域的地位。生物医学的手段将继续在新的模式与ICF分类系统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接受对新的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不是为了否定旧的模式与疾病分类方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重大影响,使社会因素决定健康的理论得到认可,使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得到肯定。医学社会化、社会医学化和多学科相互交融并蓄,使广大医学工作者置身于大卫生的观念与环境之中,促进了医学的全方位发展,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

二、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这里简要叙述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对医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

1.促进医学与社会学结合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促进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促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心理和社会领域研究医学问题,促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在医学教育中,提倡医学教育贯彻医学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培养其与医生角色相符合的态度和知识,强化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观点。

在健康服务方面,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第一条就强调,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获得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全球最重要的一项社会目标,实现这项目标除了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和经济等多个部门的行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促进卫生决策的改变,促使医学服务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2.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对推动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使预防医学对影响健康因素的研究从生物因素扩展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强调了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上的社会性,强调人类只有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等方面共同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的重要性,促进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高危”的概念,促进三级预防策略的有效实施。

3.促进传统医学发展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的健康整体观对传统中国医学无疑是一种赞同、补充和推进,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将促使人们在研究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把握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正确认识中医学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拓展新的途径,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

4.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促使医学思维转变,要求临床医师的医学思维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地探求生命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以综合思维的方式处理他们面对的所有医学问题,包括建立疾病预防观念、树立新的医患关系的观点,促进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和人为中心转变,使医疗服务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转变。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的实践中必须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适应解决医学社会化和社会医学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包括临床治疗期间及其后的功能康复,医学教育也将为这些新的要求做出新的部署和调整。

5.对临床医疗工作的影响 新医学模式和ICF分类系统确立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健康,临床医疗工作需要而且应该围绕恢复患者的健康进行医疗活动。医生的责任不只是治疗疾病和损伤,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回归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在患者进入医疗环节时就有所考虑并能在治疗方案设计时体现出来,而且在治疗阶段结束时接受检验。比如,当患者因某种原因而不得不截肢时,考虑的截肢平面、残肢端状况等是否有利于义肢装配及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三、新医学模式与ICF健康分类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构成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心理、行为、社会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与交互作用。当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出现异常时,人们需要做的是去寻找造成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寻求对应措施,制定处理健康问题的方案,包括医疗、教育、环境改造和政策调整。

人们为了保持一种良好的健康状态,希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处世能力和人际关系,希望得到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的服务,希望得到医疗保健机构内的和院外的服务,希望得到医疗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新医疗模式和ICF分类系统都提出了改善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精神和体质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新医学模式建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ICF分类系统则是WHO为新医学模式建立了一个有别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健康分类体系。ICF分类系统对人类健康的分类能够充分地反映新医学模式的各种需求,与新医学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医学模式反映了ICF的健康观,ICF分类系统能够满足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四、惠及残疾人事业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健康成为政府、社会和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成为一个人权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国家、地区的人权状况的判断标准,特别是残疾人。

在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疾病分类系统(ICD)里,残疾称为疾病和损伤的后遗症,预示着残废可能发生而致这些人变成残废,成为社会的负担。

新医学模式和ICF健康分类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会。按照新医学模式和ICF健康分类,残疾的概念发生了改变,指出残疾的最终结果不但取决于身体和生理残疾的影响,而且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残疾者发挥功能和能力可能是决定性因素,残疾者不一定都有残疾,不一定都是社会的负担,因此,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促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社会更加关注以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国际社会是这样,我们国家也是这样。

五、康复医学的基础

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在改善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社会条件,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医务工作者医治的对象不是某种疾病而是患病的人,为最终实现患者功能和能力改善、回归社会提供完整服务,康复医学事业在这些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从19世纪开始,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康复医学是恢复伤病残者功能并促使其回归社会的医疗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基础除社会学和医学外,最重要的就是新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和ICF健康分类系统了。新医学模式和ICF的健康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分类特性能充分适应以功能康复和社会回归为主要特征的需要,也是康复医学这一独立学科的定位基础。

(熊恩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