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疾人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国际性问题,残疾人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残疾人工作,都在尽力改善残疾人现状、提高他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都在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条件。2000年3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了全球国际社会团体关于残疾问题的峰会,通过了《关于21世纪残疾人的权益》的北京宣言,促请各国元首、行政公共事务官员、地方领导、联合国系统各机构、民间机构和对社会负责的私营机构,都应优先考虑有关残疾人权益的事项,将得到联合国所有国家的支持。《北京宣言》的内容包括改善各类残疾人士的整体生活素质,使他们能脱离贫穷、困苦和权益受剥夺的状况;教育、培训、有薪工作和在各层次上参与决策过程;消除歧视态度和行为以及消除信息上、法律上及社会设施上的障碍;增加资源分配,确保残疾人士获得平等参与机会。
在进入21世纪时,从残疾人享受平等机会的这一主题出发,我们会面临一些问题要予以回答和解决。残疾人士或慢性病患者是否如同社区里其他人士一样能获得机会和享受服务?残疾人士是否能像我们中许多人一样能够理所当然地参与日常的多种多样的服务?作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我们应当十分关注下列一些涉及残疾人士的、能够体现其权益、分享机会和接受服务等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康复的医务人员为数不多,他们集中在城市和收费甚高的机构里,这样,只由少数医院及专科中心能提供康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量需要康复帮助、咨询和治疗的人们的需求,住院进行积极康复治疗的费用越来越高。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家庭的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残疾人目前还没有得到康复服务的机会。住在偏远地区的伤、病、残者,由于缺乏交通工具、缺乏知识和信息、经济困难,他们没有可能得到康复服务。一些医疗卫生人员还未意识到康复对伤、病、残患者的重要性,没有把有关康复的信息传递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公众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康复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活动的独立性、改进对付残疾的技巧、改善生活质量意义。
为解决全社会大多数残疾儿童和成年人的康复服务问题,人们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思路,社区康复使用社区的人力和资源,通过网络系统把社区的资源与医院康复联系起来。在社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与残疾人的家人及其社区协同工作,与在社区工作的其他部门和团体合作,完成对伤、病、残者的康复服务。长期的住院会令患者依赖医院和医务人员,而回家后面对家庭环境的挑战不适应,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发展那些使残疾人得以留在社区进行康复的服务和计划,残疾儿童和老年人在较为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会感到比较高兴,对学习新方法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其积极性也较高些。
在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悬挂轮椅标志,告知残疾人可以通行或使用。无障碍环境的范围涉及公共建筑物、私人住所、道路、公园、公共交通工具等,无障碍通行的设计不仅对残疾人来说显得必要,而且对那些十分年幼的人以及老年人也是重要的。在计划兴建新建筑物时必须正确地做出无障碍环境的设计。
残疾预防已成为全球康复工作的一个重大目标,1976年WHO指出必须重视未残先防,并提出残疾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概念,并指出残疾预防要求劳动、社会、教育、政法等多个社会部门联合采取措施。1981年英国里兹堡国际残疾预防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残疾预防的《里兹堡宣言》,明确地论述了残疾的可预防性。1982年联合国提出的《残疾人10年工作的全球行动纲领》中把残疾预防与康复相提并论,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因时因地及时制订有效的计划、早期干预与系统的三级预防相结合的残疾预防的三大策略。1992年WHO在日内瓦国际卫生大会上强调把残疾预防作为促进人类基本的保健权利得以实现的一个组成部分。1994年在WHO、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上,把残疾预防列为社区康复的首要任务。
二、我国各类残疾人现状及策略
1.残疾人概况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造成了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严重困难。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他们在人格权利、政治权利、生存发展权利上与其他社会成员是平等的,这是现代文明社会通行的法律和道德准则。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 296万人,与1987年的5 164万相比增加了3 132万人,残疾人口的数量已占全国人口的6.34%,与1987年的4.19%相比较比例也有了上升。相对世界5亿多残疾人来说,8 296万的数字是极为庞大的,给中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表明解决我国残疾人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政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社会大众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提供服务和态度,也涉及残疾者自身的自强、自立和自重。中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国家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而且制定了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计划,规定了扶持保护残疾人的政策,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开始逐步形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好。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分为5个方面,即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与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和服务保障。
2.残疾人分布特点 我国残疾人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乡村残疾人的比例远大于城镇居民,乡村的残疾现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城镇。在各类残疾中,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仍然是乡村高于城镇,而视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则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
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差异对残疾人的分布影响显著,凡是经济、文化、卫生水平较低的地区其残疾人的比例就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也增加,残疾人现患病率水平也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5类残疾中,智力残疾以儿童高发为主,肢体、精神病残疾为青壮年高发,而老年人则主要以视力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为主。
3.中国的政策 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中,把积极开展预防残疾的工作作为第三项任务,仅次于立法和制定政策。1990年国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把残疾预防作为该法律总则中的一条,强调国家承担做好残疾预防的工作。1996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把系统开展残疾预防、努力减少残疾发生作为工作总目标之一,而且详细地订出了残疾预防的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其中包括减少遗传性残疾和先天性缺陷,控制传染病、严重营养不良及脑血管疾病致残,降低药物致聋发生率,降低缺碘和氟过多致残的发生率,控制和减少意外事故致残率等。残疾预防应在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应在胎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个阶段中进行,应在国家、地方、社区及家庭不同水平上进行。
三、有关残疾预防问题
(一)残疾预防的可行性
1991年英国里兹堡国际残疾预防会议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危及大批人群的残疾的致残原因中,至少有1/2是可以预防的。据估计,1991-2000年的10年间,如果认真采取预防措施,全球会有3千万人免受残疾之苦。通过服用碘化盐,可使贫困国家的智力残疾儿童减少1/3。我国在流行地区采用了改善谷物卫生质量的措施,可控制和消灭大骨节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预防和妥善处理中耳炎,可使40%的听力障碍得以预防。残疾预防的可行性由以下因素决定。
1.先进的科学技术 人类目前已掌握到能够预防或控制多数残疾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在不断改善中。预防残疾的启用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正在逐渐加强,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成果正在带来许多新技术、新办法,从而能大大加强目前用于预防和控制残疾的手段。
2.全世界都在优先考虑残疾预防 随着对预防残疾的重要性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和国际的卫生计划正在优先考虑残疾预防,使预防残疾的知识和技术得到传播,使预防残疾的计划得到落实。
3.病伤残预防的当前问题 病伤残预防的当前问题是怎样把那些已有的技术传达给那些可能受到威胁的人们,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值得高兴的是,世界各国正在朝着预防疾病、预防残疾的方向前进。
(二)三级残疾预防
现代康复医学中,按照新医学模式要求和ICF分类系统对残疾概念的重新定义,将残疾的王级预防纳入卫生保健体系中,通过健康维护、疾病与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来达到预防残疾的发生、发展及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图7-1)。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各种损伤的发生,即预防各种可能造成损伤、疾病和致残因素的出现,包括预防致残疾病、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等。一级预防的措施中,预防接种可以防止某些传染病发生,全世界广泛推广免疫接种每年可使500万儿童免于各种传染病;预防先天病残包括禁止近亲婚配、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及产期保健;防止营养不良的方法是改善生活条件,指导合理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减少慢性病及老年病致残的方法是对慢性病、老年病及时诊断、治疗和康复,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医疗、保健及康复活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可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合理用药、限制或停止吸烟、饮酒;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内部关系及健全的心理状态。
图7-1 残疾的三级预防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功能受限,即在残损(损伤或疾病)发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以减少功能受限发生。二级预防措施中,药物治疗各种疾病,如结核、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病等;手术治疗各种损伤、疾病及畸形;用预防性康复手段减轻功能受限程度。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暂时性功能受限转化为永久性功能受限,减少功能受限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康复治疗,应用义肢、矫形器、生活自助具等,开展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和社会康复。
(杨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