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急剧恶化,导致肾脏排出氮质代谢产物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急性肾损害。急性肾衰竭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及肾性衰竭。其中肾前性和肾后性衰竭肾脏组织通常仍完整,只是功能发生改变,及时去除病因,肾功能仍能恢复正常,但若不能及时去除致病因素,则可造成肾脏不可逆损伤。肾性衰竭通常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所致,预后较前两者为差。重点介绍肾性衰竭。
肾前性衰竭:主要是指循环血容量真正减少,(如呕吐、腹泻、过度利尿、烧伤及大量失血等)或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如心源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等)影响肾脏灌流,导致尿量减少,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有称灌流不足之肾衰竭。
肾性肾衰竭:由于肾脏本身病变引起的急性尿形成障碍称为肾实质性肾衰竭,一般系指急性肾小管坏死,即狭义的急性肾衰竭。
肾后性衰竭:肾功能损伤是由于尿路梗阻引起的,称为肾后性肾衰竭。
(一)临床表现
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少尿期:少尿(<400ml/d)或无尿(<100ml/d)。肾后性衰竭者尿液无法排出,造成肾水肿。血尿素氮、肌酐迅速上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钠潴留、高血钾、高血磷、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心力衰竭,嗜睡,抽搐,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贫血,白细胞增加,有出血倾向。
多尿期:尿量急剧增加,可导致液体、电解质流失过多,抵抗力下降,易感染。
恢复期:尿量渐趋正常,肾脏逐渐发挥正常功能。
(二)护理要点
1.活动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能量消耗,减轻肾脏负担。尿量增加,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观察 病情及尿量的变化,①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及时发现有无肺水肿,心力衰竭,血钾过高、过低的症状;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控制液体摄入量,急性期肾前性衰竭者,应增加液体摄入量,以增加肾脏灌流。肾性衰竭者,每天液体为前一日尿量加500~800ml。多尿期:每天液体输入量为前一天尿量的2/3± 720ml;③体重变化:少尿期为避免心肺负荷过重病人体重应减轻0.2~0.5kg/d。
3.饮食 少尿期给予低盐、低钾、优质低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尿期:适当摄取钠盐、补充含钾高的食物,采取透析治疗患者可放宽蛋白质摄入量。
4.透析 适时透析,有助于更快地恢复肾功能提高存活率。需遵守诱导透析原则,防止失衡综合征。
5.预防 ①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会客;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者,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皮肤敷料清洁干燥;③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协助病人翻身、拍背;④加床挡,防止病人坠床及抽搐时防止舌咬伤。
6.复查 定期检测肾功能,避免长期服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