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护理和其他创伤护理一样,自从19世纪中叶英国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冒着战火,不顾世俗偏见,来到前线英国医院护理伤员。由于她辛劳认真工作,使伤员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从而使人们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医学科学领域的革新,使护理工作从以护理病为中心向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范围由医院逐步走向家庭、地区、社会。骨折急救一般是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进行,骨折现场救护的目的,运用各种现代化急救技术和装备,简便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减少痛苦,保护患肢,防止组织再损伤和感染。但在日常生活中,第一现场救护者不可能是医务工作者,因此现场救护能否及时进行,主要取决于现场周围的群众,取决于国民对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掌握情况。据联邦德国统计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交通创伤2/3死于事故发生后的25分钟内,重要原因是现场救护不及时。因此,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有义务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和普及急救知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的体现。在救护中救险技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伤情和预后。在未了解病情以前,不宜搬运或过多移动病人,怀疑有脊柱骨折时,应在充分保护脊柱的情况下搬运伤员,将脊柱维持在功能位或中立位,避免屈曲、后伸或旋转,才能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生。四肢骨折时,临时固定十分重要,可防止疼痛和引起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伤,应就地取材固定,如用树枝、木棍、木板、纸板、报纸等作为夹板应用。无物可取时,上肢可用布条固定于胸前,下肢可与健侧绑在一起。现场救护必须掌握先救后送的原则。
康复医学理论对护理学产生巨大影响。所有骨科问题都与康复有关。这一点已经被医护人员所接受。从现场救护治疗一开始,就着重于病人的功能保持和恢复,将可能发生的病残率降低到最低水平,使病人能够早日重返社会,自食其力,成为能服务于社会的人,这是骨折病人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良好的复位与固定,而没有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但有助于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恢复,也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功能锻炼的内容,应根据骨折治疗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功能锻炼的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循序渐进。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锻炼,但又不能忽视相邻的关节。功能锻炼应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适当的被动练习虽可增加关节活动度,但只有主动锻炼才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的张力以及增加关节的主动活动功能。
就骨折预防而言,完全防止骨折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对发生骨折的原因加以分析找出规律,从而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是可行的。有人统计分析,将伤因归纳为生活伤占51.9%、工业伤占18.5%、运动伤占9.9%、交通伤占9.4%、农业伤占2.9%、其他占7.4%。生活伤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不慎被台阶或石块等绊倒,雨后、雪后路滑,误踏冰面或果皮等滑倒致伤,常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一方面反应慢,易跌倒,另一方面骨质疏松易骨折,如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等。因此,对老年人特别是行动不便者应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协助行走或上下楼,同时教育公民维护公共卫生勿在街上乱扔果皮,冬季勿在街上泼水,以防结冰滑倒行人。儿童期骨折发生率高,占全部骨折的41.5%。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追逐嬉戏或登高、爬树等可致骨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危险动作,学龄前儿童过马路时应由成人带领。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青壮年时期的骨折多发生在劳动中,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机动车辆的增加,越来越显示出严格交通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预防保健的开展,骨科的多发病如骨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小儿麻痹等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而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也相应增加。人们对预防疾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以及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应不断学习,使护理工作能够及时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张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