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变量
在定量研究当中,诸如特征、性格、经历、环境等都被称为“变量”。从定义可以知道,这些可变的因素可以随人、随事、随环境等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变量是不一致的。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个体,其差异普遍存在并随时发生变化。如焦虑程度、血压、性别、体重、感染、褥疮发生率、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对计划生育持有的态度、家庭团结、洗手的频率。就拿焦虑来说,并非所有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当天都会有相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随着发生事件的不同,其焦虑程度也会有不同,所以焦虑就是一个变量,它因人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性别是一个典型的只有两种变化的变量(男和女),然而种族就能有多种变化方向(如亚洲肤色的美国人、黑人,或者非洲肤色的美国人,西班牙或者拉丁美洲人种,白人或者高加索人等)。
(二)变量的测量
在定量描述性研究当中,应当如实地对变量进行观察、分类、计数或者测量。如要评价一个人在某时间段的焦虑程度可以使用含有量表的调查问卷进行测量。在这个量表中,调查对象选择认为符合自己焦虑程度的描述,然后将所有描述进行计数得到一个总分。而其他的某些变量要对其进行归类而非测量。例如,调查对象需要从提供的6~7个类别的选项中选出自己所在的种族,然后研究者对每一个种族类别进行统计,看有多少人属于这个类别并且计算其所占的比例,其结果如下:40%为非洲肤色的美国人,32%为拉丁美洲人,还有28%是白人。在对变量进行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测量 测量的内容包括确定该变量是否存在,若存在的话则存在哪些层次上的不同。测量就是要对实际存在的变量的表现方式进行收集并加以量化,这里变量的表现方式包括生理压力值、血清酶、一个可观察到的道德行为以及态度评分量表等。像这种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就叫做“测量工具”。我们在进行护理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调查工具有登记量表、调查问卷、生理测量、观察评分法等。
在临床研究领域,卫生保健从业人员通常会对变量的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比较感兴趣。①各类人群的水平(平均水平及范围):例中年男性对于心脏病发作症状的知识了解有多少?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怎样的变化?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③变量之间有何联系:例对于60~70岁的女性来说,她们的运动强度与健康状况之间具有什么联系?这些资料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医务人员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预期标准、诱发因素以及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来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做出诊断,并提出治疗和康复的计划。
2.有效资料 定量研究中,当调查的变量真实一致时,收集的资料是最好的。这里的一致性指的是测量得到的结果在时间、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之后仍然非常接近实际值。使用某种测量方法其实测结果与真实状况相一致时就被称为可信。一个可信的测量方法能够抓住待测物的本质。一种真正的测量方法应该知道它要测量的东西有什么本质属性。换句话说,在利益变化方面应该无所求,应该从总体来获取信息。当测量方法获取一个高度变化的利润总数相关信息时,调查人员觉得这是有效的。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测试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同时这些测试的结果会在调查报告里出现。
3.信度 信度的度量并不像人们想得那么客观,它并不能将所有的错误和矛盾都可以或都能纳入其考虑范围。例如临床上的一种情况,两个护士对同一个患者测量血压,分别得到两种稳定的血压值(假设第二个护士并不知道第一个护士所测得的血压值,且这两次分别测量的间隔时间是10分钟)。一般来说,即使是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测得的这两个血压值也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血压值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因为患者的血压有波动,而更多的是受这两个护士的测量方法不同引起的,例如袖带口离肘窝的距离、使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手臂的摆放位置、取平均值时多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血压计的校准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血压值造成波动。
也就是说,运用精确的血压计仅仅可以使血压值的测量更加精确和稳定,减少其波动。当用某种方法重复测量得到的数值等于或几乎接近于真实值时,这种测量方法才可被称之为是可信的。在研究过程中,为提高测量血压值时的信度,研究者们详细地记录了获得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及方法,并以此为标准,以确保每个人都是用同一种方法来收集数据的。
4.效度 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测量某一数据时,信度并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测量器械以及测量方法也会影响目标数据真实值的获得,也就是说,测量获得的数据可能并不是要获得的目标资料的真实值,这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可变因素是很难定义的,比如说,要界定紧张状态的标准是很困难的,而相对来说,血压就比较容易精确地定义了。
从概念上说,左心室的血液泵向主动脉,并分散到全身的动脉以及毛细血管,这一过程中,血液泵出左心室时产生的压力即为血压。血压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及泵血的能力、动脉系统的弹性以及测量部位与左心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变量。测量血压最直接的方法是将一个小的血压计放在某周围血管部位,并将血压计与传感器连接起来,传感器的作用是感受压力变化并转换为一定的波形,逐渐转变为数据值,当然也可以用血压计间接的测量血压值。间接测量方法可以较真实地反映血压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测量血压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即表示真实的。在描述一个测量器械时,两者的含义是相似的。所获数据能最大限度的表示其所代表的项目时,则称这一测量是真实的(有效的)。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直接测量血压有很高的效度,而间接测量法的效度稍低,稍低的原因是直接血压测量适用范围广,包括心排血量低下、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及肥胖患者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数据;而间接测量在这些情况下很难进行或测量的误差很大。所以,间接测量方法测血压对某些患者是有效的,而对某些患者则效度较低。
本质与特性比血压值更难获得。患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的、主观的应答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与环境有相互作用,而血压只有少量的、相对确定的决定因素,所以在每个个体变化不大。而且,我们对身体应对方式的了解较血压来说要少得多。总的来说,应对的复杂性、主观性及未知性使我们在获取关于本质与特性的资料时具有很大的不精确性。
要求被研究对象描述其应对能力时,可能会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时研究者可以选择研究对象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后者的内容主要涉及对其日常生活的活动、情感、思维过程、睡眠、饮食等方面的自我评分。每个研究对象的所有评分之和就反映了其个体应对的不同程度。这一过程听起来是简单易懂的,但实际上,问卷需要不断完善,以确保它能够真实全面地获取多方面多系统的特征和性质。与此同时,必须要对大量的人群做调查,因为这份问卷及评分标准可能对某些群体是有效的,而对别的群体是无效的。例如说对慢性疼痛人群可能是有效的,但对有紧张的婚姻生活的人群则可能是无效的。简而言之,比起血压值的测定,应对的测量要更复杂,更主观。对心理状态有效性的测量要比生理状态的测定难得多。
5.心理测试 测量心理变量比测量生理变量要复杂很多,因为它并不像生理变量那样真实存在,相反,它们存在于个体的思想、情感、观念、经验和行为中。他们还存在于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和理论家给予他们的抽象概念当中,因此,心理变量是主观和模糊的。研究人员制定调查问卷、量表,并观察心理变量的得分以了解所指定概念的特定含义,以使它们可靠和有效,这些手段或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加以发展和完善,正如血压间接测量也完善了多年。
简而言之,对于心理变量的测量就是通过明确概念、进行试验、修改、再试验以获得一个有效的心理测试工具。调查问卷是一种简易的工具,它并不能涵括与要测量对象相似但是仍存在细微差别的另外一些现象。例如自信和乐观与应对的概念很相似,甚至有重叠之处。如果调查表的条目选择不正确,条目有关的各个方面平衡不好,那么调查表问卷可能只能测量到自信或乐观而不是应对。
有时生理状态或行为指标也可作为一项生理测量方法。这样的话,可以用测量生理、微量元素等变量的指标而不是参与者自我描述来衡量。例如,唾液皮质醇水平可作为压力的一项指标(Calvin,Benson,Deckro,Fricchione,Dusek,2006);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1~3个月(但是偏重过去的2~4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一项指标(Whittemore,D'Eramo Melkus,εGrey,2005)。
(三)无关变量(外部变量)
当设计一项研究时研究者将决定哪些变量用于研究,有一些其他变量对研究可能有影响的情况,但在本研究中并不是特别有用的,这些变量被称之为无关变量。尽管它们不相关,但如果它们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它们将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为防止这种情况,研究者试图在做研究前预测这些变量以提前消除或控制影响。
研究者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妇女对电视节目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不同程度的接受比较感兴趣于是开始研究,研究者在15~50岁妇女中随机抽样收集数据,这时年龄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无关变量。因此,尽管回收的数据可以分析回答收入是如何影响接受电视健康信息的,但事实上可以发现收入和年龄的组合具有一定分歧(相比具有较高收入的妇女来说,低收入的妇女可能是年轻的女性)。因此,虽然说年龄在这个研究中可能是一个无关变数,但在实际研究中有可能混淆结果,也就是说,它混淆了结果的解释。
预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将让研究者考虑进行数据分析时的方法,即把年龄的影响也考虑在内。另外,研究者可以将妇女的年龄变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比如说35~50岁。这项研究的问题仍然是关于收入水平和对电视节目的反应能力,但年龄差异的影响将大大减少。然而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获得的信息将会减少,但根据研究目的来说,这样的考虑可能是比较好的。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研究以便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从而产生与有关变量相关的结果。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无关变量都可得到控制。因此,研究人员通常在报告中的讨论部分会指出,在他们的研究中,由于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因此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临床医师阅读研究报告,他们往往查明无关变量可能影响结果,而研究人员并不知道。然而,有些临床医师在阅读研究报告时,往往会发现一些研究者未意识到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没有加以控制的变量。
(四)目标人群(目标总体)
大多数研究者希望他们的研究结果能适用于大群体,而不仅限于他们的研究组。研究者希望他们的研究结果适用于的这个大群体即所谓的目标人群(总体)。现实情况是,研究者进行的研究通常不能包括所有的目标人群,所以他们需要选择较小的一组人群来研究。被选中的个体参加这项研究就被称为样本。研究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做样本,也就是说,目标人群可能代替大群体。如果选择的样本在某些重要方面不同于目标人群,那么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能适用于目标人群。
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最佳途径是有一个清单,每个人都在目标人群中,然后随机从名单中选择名字作为样本。这种选择样本的方式就称为随机抽样。列出整个目标人群往往并不可能,即便能那样,从务实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员也不可能到处收集资料。如前所述的那个研究报告,那些完成了癌症治疗的妇女之后进入了研究(Lauver,et al,2007),进入这个清单中的妇女是通过了国家、州或省级癌症治疗实效,并保证了生存时间的。如果这样一份名单确实存在,并以随机抽样选定,研究人员将会在全国各地或整个国家收集数据,那么不用说数据将会被混淆,还将导致被许多网站收集。
现实情况是,研究人员往往不得不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样本。因此,研究样本包括一个区域中得到一个或多个卫生机构照顾的患者。为了弥补随机抽样的不足,研究人员在开始时就对研究的设置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剖面样本,这样报告的读者就可以通过这些判断结果是否可以适用于那些与研究中抽样的患者相似的他们的患者身上。
(五)调查
描述性研究的常见类型是调查。在调查中,自我报告的数据收集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调查问卷、电话、面对面的访谈。由于调查可以使用最少的精力和费用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调查也被广泛滥用,因为应用它的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方式都能使他们导致错误的结果(Dillman,2000),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从一开始就没有从目标总体中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②设置调查问卷和采访的问题困难,使每个人都不能清晰地完成调查;③答复率低,受访者不能代表目标总体。如果调查适当进行就能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一旦操作不熟练将会产生一些误导性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