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赋予个人职务、地位、权力等所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本身的品德、知识、才能及其行为等对下属产生的吸引力。这两种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来体现的,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其特点是随着权力和地位而产生或消失,不稳定。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
1.传统因素 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这种心理习惯已逐渐成为某种形式和社会规范,从而产生对领导者的服从感。一般领导者能自然获得这种力量。所以,领导者要积极利用这种由传统因素所赋予的影响力,加强组织纪律性,处处以身作则,并在行动上成为下级的表率,从而促进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者如果一味追求权威和下级对自己的服从,甚至要求对自己的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就会使事物走向反面。
2.职位因素 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会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领导者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别人对他的敬畏感也越甚,他的影响力也越强。这种影响力以法定权力为基础,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是社会赋予领导者的权力。在现实生活中,职位因素的影响是深刻的,是领导者行使权力的有利条件。
3.资历因素 资格和经历也是产生影响力的因素。资历反映一个人过去的情况,人们对资历较深的领导者是比较敬重的。资历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与过去所任的职务有关,产生的影响力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范围。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
多属自然影响力,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上下授予的形式。其产生的基础要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得多,非权力性影响力常使接受者产生顺从和依赖。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
1.品格因素 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领导者的品格反映在领导者的一切言行之中,优秀的品格会使人产生敬爱感,而且能吸引人,诱使人去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品格不仅是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也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领导者的品格因素主要包括: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办事公正,不以权谋私;宽宏大量,能容人之短,能团结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坦率诚实,开诚布公,言行一致等。
2.才能因素 领导者的才干能力是其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才能大小通过实践来表现。一个有才干的领导者会给组织带来成功,使人对他产生敬佩感。敬佩感是一种心理磁力,会吸引人自觉地去接受其领导。
3.知识因素 知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知识会给领导者带来良好的影响力,使下属对其产生信赖感。这种拥有某种知识而产生的影响力,称为知识专长权力。如果一个护理领导者在拥有合法权力的同时也拥有护理知识专长权,其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
4.感情因素 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有了亲切感,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高。感情交流是最高的交流。领导者与群众关系融洽,影响力就高,关系紧张会拉开双方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排斥力、对抗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力。没有感情的影响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所以,领导者应从感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与下属的感情沟通、交流,以获得最大的影响力。
(三)正确使用影响力
作为领导者应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使之产生最佳的领导效果。使用权力性影响力应注意持审慎态度,因为权力的最大作用产生于权力使用之前,强制性手段只能到最后使用,尤其是不可以滥用惩罚。过多使用强制、惩罚的手段会使下属产生驱使感,从而影响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用权力性影响力要具有无私精神,权力不可以炫耀,不可以滥用,尤其是不可以以权谋私,追求个人特权,否则会使下属产生对抗力。使用权力性影响力时还应善于授权,在授权中将监督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沟通上下关系,又可以培养人才,更能有效地发挥权力的作用。
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影响力中占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四个因素中应以品格、才能因素为主,知识、感情因素次之。领导者品格因素出了毛病,其他因素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领导者能力差,难以产生影响力,也不是称职的领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