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
(一)毛发与毛囊
毛发的组织结构详见本章第二节。
(二)皮脂腺
皮脂腺与毛囊关系密切,大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与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图2-2)。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大多开口于毛囊上段。少数皮脂腺与毛囊无关,直接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表面。腺泡中心的细胞胞质内含脂滴,当腺细胞解体时,连同脂滴一起排出,即为皮脂。皮脂腺的发育及分泌活动主要受雄激素的影响,往往青春期分泌活跃。皮脂是几种脂类的混合物,具有柔润皮肤和杀菌作用。脂质成分中最多的是三酸甘油酯,该成分经过皮脂腺导管向表皮排泄过程中分解成为二酸甘油酯和单酸甘油酯。在游离脂肪酸中持有C 2~ 6者发炎性最强,有C 6~ 8者形成粉刺的作用最明显。
(三)外泌汗腺
外泌汗腺又名局泌汗腺,即通常所称的汗腺。除唇红缘、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及甲床外,汗腺遍布全身,但不同部位皮肤内的汗腺数目有明显差别。外泌汗腺由盘曲的分泌腺、盘曲的真皮导管、垂直的真皮导管及螺旋形表皮内导管所组成。
汗腺细胞分泌的汗液除含大量水分外,还含钠、钾、氯、乳酸盐和尿素。导管能吸收分泌物中的一部分钠和氯。汗液分泌(出汗)是身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外界温度高时汗腺分泌旺盛,可散发身体大量的热。
(四)顶泌汗腺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周、肛周、乳晕和外阴部等处。这种腺与上述的外泌汗腺不同,是皮肤中的另一种腺,由腺细胞、肌上皮细胞、基底膜带所构成。分泌物为较黏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别的气味,分泌过盛而致气味过浓时,则发生狐臭。这种腺在性成熟前呈静止状态,青春期后由于受性激素的刺激,分泌活跃。分泌物的作用尚未确知。
(五)指(趾)甲
指(趾)甲由甲体以及它周围和下面的几部分组织组成。甲体是长在指(趾)末节背面的外露部分,为坚硬透明的长方形角质板,由多层连接牢固的角化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甲体下面的组织称甲床,由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组成。甲体的近端埋在皮肤所成的深凹内,称甲根。甲体两侧嵌在皮肤所成的甲襞内,与甲床粘着十分牢固,在甲体的腹侧与甲床间有许多纵行的沟及嵴,使甲床与其下方真皮结缔组织与甲板牢固地粘着。甲根是指甲母即甲母质细胞所在的区域,周围为复层扁平上皮,其基底层细胞分裂活跃,称甲母质,是甲体的生长区。甲母质新生的细胞发生角化,并向甲体方向移动,成为构成甲体的细胞,使甲体生长。指(趾)甲受损或拔除后,如甲母质保留,甲仍能再生。甲半月的远端是甲床与甲母的分界线。各指(趾)的甲的生长速度并不相同,此外还受年龄、外界湿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六)皮肤的血管、淋巴、神经与肌肉
. 血管系统
动脉和静脉分别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境界处,乳头下层和乳头层之间形成两个血管网。从肌膜上形成血管网的动脉上行至真皮深层的血管网,再向上行至乳头下层血管网,从这里变成终末细动脉再上行至乳头层,形成毛细血管襻之后变成毛细血管网静脉段下行进乳头下层的静脉网,再下行经过真皮深层的静脉性血管网到达下方的皮静脉。
2. 淋巴系统
皮肤的淋巴管分别在乳头下层、真皮深层形成浅网和深网。淋巴管收集流动在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中所有细胞间、纤维间的淋巴液,并与所属淋巴结相联系。
3.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知觉神经和植物神经所组成,知觉神经在真皮深层和乳头下层分别形成神经丛,再上行进入乳头上层。知觉神经的游离神经末梢分布在真皮上层、乳头层和毛囊周围,管痛觉。皮肤的植物神经为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与知觉神经成为一个神经束而分布于汗腺、立毛肌、血管等。立毛肌、血管受肾上腺素作用的神经支配,小汗腺受胆碱作用的神经支配。
4. 皮肤的肌肉
皮肤的肌肉主要为平滑肌,包括立毛肌:始于真皮上层,斜行附着在毛囊的毛囊隆起部分,收缩时皮肤上起鸡皮疙瘩。肉样肌:阴囊、乳腺之平滑肌。颜面表情肌属于真皮内的横纹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