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在食品仓储物流中的应用

技术在食品仓储物流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肉类及肉类食品上。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文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前两年对备选的奥运食品定点供应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只有连续检测合格的食品方可供应奥运会。在重要节点设立质量监测点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信息,实施从食品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物流中心直至最终消费地的全程监控,实现奥运食品可追溯。

子任务四 RFID技术在食品仓储物流中的应用

一、RFID技术的概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对所有单一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进行唯一有效标识。RFID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支快速读写、可定位和长期跟踪管理等特点,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一) RFID技术在物流功能方面的作用

在食品生产制造环节中从原料基地到加工工厂的每批次原料都有一个RFID标签,为食品原料追溯提供源头数据,并为后续环节使用提供物质基础。这保证了食品原料在源头上的安全性,实现了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了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在仓库管理中,RFID广泛地用于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整个仓库管理中,将供应链的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和补货等。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食品物流中由于食品商品误置、送错、损坏和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RFID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这样可以加强对运输途中的货物进行监控。

在配送调度环节,系统根据各销售网点的历史销售数据以及反馈的销售状况信息合理分配食品供应,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RFID可以改进食品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同时,在系统中设定日期,RFID能对时效性强的食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

近年来,发生的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肉类及肉类食品上。由于牲畜的流行病时有发生,如瘦肉精、疯牛病、口蹄疫以及最近肆虐的禽流感等,这些疾病很容易与人类产生交叉感染,如果防控不当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采用了RFID系统之后,可根据食品链中的肉类食品与其动物来源之间的直接关系,从市场销售环节就能够追查到它们的历史与来源,并能一直追踪到具体的养殖场和动物个体。

(二) RFID技术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基于RFID建立的物流信息系统,能让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共享准确的供需信息,有效缩短订货时间。此外,RFID系统能自动采集生鲜食品流通数据,及自动跟踪功能,能有效地加快生鲜食品物流速度,降低易腐食品因时间问题而造成的损耗。

(三)提高食品供应链管理透明度

RFID解决方案可通过为每一件商品提供单独的身份鉴别及储运历史的过程记录并确保任何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从而使食品行业实现了两个最重要的目标:一是彻底实现了“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保证食品源头的安全:二是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课后训练

学以致用

1.什么是仓储?

2.仓储与食品仓储的区别?

3.食品仓储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4.RFID技术是什么?

知识拓展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成功经验

食品安全制度

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文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务院在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2006年4月,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确保奥运食品安全,北京市及各协办城市地方政府及各食品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详细、前瞻、细致周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2005年9月,北京市食品办发布了《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一系列有关奥运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颁布,构成了对奥运食品安全严密的法律制度“保障网”,使得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法可依.从而纳入制度化运行轨道。

奥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标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基础,参照我国、欧盟及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确定的,检测标准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这样建立了高于国际标准的北京奥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北京市经过广泛的分析。在比较国内外各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粮油、豆制品、蔬菜、果类、肉类、禽蛋类、奶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饮料等10大类345个品种的奥运食品安全主体标准。此外,还制定了《奥运会食品安全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北京奥运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标准》、《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动物饲养用药管理规范》等多项标准。

奥运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奥运会期间监控食品由之前的37类550多种扩大到65类3 900种。提前两年对备选的奥运食品定点供应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只有连续检测合格的食品方可供应奥运会。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重点食品都将拥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加贴电子标签,并建立奥运食品安全数据库。奥运食品兴奋剂检测工作则确定了重点监测的兴奋剂种类及其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并建立了配置尖端气质、液质分析设备的移动实验室,不仅可以当作同定实验室使用,而且可以对运动员村、竞赛场馆、供奥食品进行快速的现场检测,以满足突发事件处理的需要。针对可能人为故意投放在食品当中的20余种毒物和其他40余种有害物质,配备了现场检测箱,提供了现场毒物甄别处置能力。

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为保障奥运食品安全,北京奥运会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奥运食品可追溯系统,对所有包含果蔬、水产品、畜禽类在内的奥运食品进行统一编码加贴电子标签。综合运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温度、湿度自动记录与控制、加密通信等技术,对奥运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全程进行追踪和信息记录。在重要节点设立质量监测点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信息,实施从食品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物流中心直至最终消费地的全程监控,实现奥运食品可追溯。将奥运食品备选基地、物流配送中心、食品运输车辆、餐饮服务场所等全部纳入监控,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施奥运食品从奥运食品种植、养殖源头、食品原材料加工、配送到餐桌,进行全过程监控和信息追溯。

冷链物流

北京奥运会期间炎热的天气并不适合保持食物的新鲜,因此,奥运所需的蔬菜和肉类等都采用“冷链”技术进行冷藏运输,原料的运输全程使用GPS定位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对运送的路线都将严格规定。整个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无一例重大食物中毒,无一例饮水污染,无一例传染病疫情。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的落幕,标志着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奥运食品安保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对于我国国民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术语

仓储食品仓储食品仓储物流的特点RFID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