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氏成对律

张氏成对律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客观上,成对律源自宇宙万物的自然对称。主观上,成对律源自人脑由此及彼的联想心理,以及审美心理上两两对比、平衡的原理。4.成对律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例如:对联、成语、绘画、演说、论证、写作、设计。对偶也就成为古典诗词歌赋、对联的格律要素和行文规则。2014年上海市申论试卷(B类),(二)结合给定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何谓成对律

张氏成对律:辩证思维者坚信“事不孤立,凡事成双”;思维过程“事必成双,思必成对——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自觉地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思考,思维总是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言辞表达“词句成对,体现矛盾”。

二、如何成对思考

成对思考,即把思考建立在“任何事物必有内部矛盾(一物o必然蕴含p与q这对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一物p必有与之对立者q以对之)”的信念之上,成对的思路有“组合型成对、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推断型成对”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1.组合型成对,就是将既有的两个因子“p与q”组合成一对矛盾来考虑。

《〈这瓶果汁〉辩证分析》中:瓶子与果汁、瓶盖与瓶身、塑料瓶与标签、水与果浆成分都是组合型成对。

2.构想型成对,就是从既有的一个因子p出发联想到这个因子的对立面q(这个对立面q并没有直接给出),将这个因子p与其对立面的因子q组合构成一对矛盾。

《〈这瓶果汁〉辩证分析》中:合与开、静止与运动都是构想型成对。

3.概括型成对,是在组合型成对或构想型成对的基础上,抓住矛盾各方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分别确定p属于什么,q属于什么性质。实际上就是概括出的属性又形成一对对新的矛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瓶果汁〉辩证分析》中:实用性与商品性、固体与液体、容器与饮料、溶质与溶液都是概括型成对。

4.推断型成对,是在组合型成对,或构想型成对,或概括型成对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得出一对对新的矛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瓶果汁〉辩证分析》中:好喝与不好喝、喝与不喝、好看与不好看、买与不买、主要与次要都是推断型成对。

根据以上四个步骤总结出下表:

alt

三、《成对律》既是哲学观,又是审美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成对律自觉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有强大的实践指导功能,而且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法、语言形式等特点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2.客观上,成对律源自宇宙万物的自然对称。主观上,成对律源自人脑由此及彼的联想心理,以及审美心理上两两对比、平衡的原理。刘勰xie在其《文心雕龙·俪辞》中就说到:“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3.心理学从知觉和注意的角度告诉我们,凡是相同(或相似)、相反的刺激物联系起来容易形成知觉对象的单元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p与q成对使用,两两对应,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识和区别事物,收到最佳表达效果。“成对”切合人们追求均衡、稳定、匀称、和谐的心理;具有视觉上的对称美、音律上的和谐美、内容上的凝练美;有利于构建具有程式化特点的思考系统。这些对培养人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非常有益。

4.成对律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例如:对联、成语、绘画、演说、论证、写作、设计。运用对偶修辞手法使得汉语文学作品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上简括凝练、以少胜多。对偶也就成为古典诗词歌赋、对联的格律要素和行文规则。

四、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

【例1,运用成对律揭示矛盾】2014年上海市申论试卷(B类),(二)结合给定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结合给定资料,谈谈治理“城市病”的国外经验。(10分)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言语精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给定资料8.最早的城市病出现在200年前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大量“农民工”聚集在贫民窟里,排放的污水使经过曼彻斯特的艾尔克河变成臭水沟。法国学者保尔·芒图注意到,“蒸汽机使无穷的烟云飞翔在这些黝黑的工业城市上空”,狄更斯更把浓浓的黄烟形容成为“伦敦特色”。当时英国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居住在贫民窟的大批“农民工”体弱多病,养成了对烈酒和麻醉剂的嗜好,社会极不和谐。

英国的政治家们逐渐重视环境问题。1843年,议会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10年后的195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更为全面的《大气清洁法》,禁止排放黑烟。英国历史学家克拉潘把英国城市病的根源看做是“市场失灵”的结果,那就是“城市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企业家生产与赚钱的内在驱动使得他们全然不顾生态环境的问题”,而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从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1831年英国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不仅管理公共卫生,还承担城市供水排污、治理贫民窟、城市规划等各方面的职责。如今,伦敦已经彻底摘掉“雾都”的帽子,成为环保的领先者。

那么治理“城市病”是否一定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严厉管制呢?2012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数学家埃尔文·罗斯与罗伊德·沙普利。他们提出有趣的理论“稳定配置和市场设计”,就是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调整游戏规则,可以使市场机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发挥作用。这种经过“精算”后的市场机制同样也适用于城市治理。

1907年,纽约率先给65号汽油驱动的出租车安装了计价器,这是第一个“设计好的出租车市场机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由于出租车门槛低,失业人员一窝蜂涌向这个行业,导致恶性竞争。于是1937年纽约市颁布法令,将出租车数量控制在13566辆,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由于汽车数量固定,纽约出租车也像中国一样出现过“拒载”现象。而如今,又有两项新规则出台,使市场机制更能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一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叫车公司”的出现。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了一家典型的名为“乌博”的叫车公司。它主要由统计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他们研发了移动叫车软件,从乘客处收集数据,开发出能预测需求的精确算法,不断满足乘客和司机供需双方的要求。在用车高峰时段提高价格,直到供需平衡为止,以保证客人任何时候都能租到车;而只要你愿意付费,出租车可拉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二是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在美国,出租车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支付。到达目的地方,如果乘客选择信用卡,司机在仪器上操作一下,刷卡机上就会显示并扣除路费。2004年。纽约出租车和轿车委员会决定,任何在纽约行驶的车辆必须安装车载GPS系统和信用卡系统。一开始,这一做法遭到出租车司机的强烈抵制,但经过多年实践后,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司机们终于认识到,所谓“打车难”并不总是出租车司机的“卖方市场”。一旦经济萧条,没人愿意打车才是最糟糕的,而一个好的、公平的市场规则才能真正保证司机的稳定收益。

【思路点拨】

alt

(1)题目要求谈谈治理“城市病”的国外经验,并要求概括准确。那么,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答案是要描述国外经验是什么,属于描述判断。

(2)读材料,材料表面看起来无序,实际上暗地里有序。从框架结构上,整个材料可以分为介绍英国经验与介绍美国经验两部分。介绍英国的材料从框架结构上又可以分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两部分,介绍美国的材料从框架结构上又可以分为提出观点与举例说明两部分。

(3)读材料辩证分析,抓矛盾,英国强调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作用,美国强调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其中“英国与美国”、“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是组合型成对;“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矛盾是构想型成对。)

【参考答案】(186个字符)

国外治理城市病的经验有:一、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政府重视,完善立法。设立专业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成立协会,管理公共卫生,承担城市供水排污、治理贫民窟、城市规划等各方面的职责。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对环境污染进行严厉管制。二、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设计好市场机制,制定好的、公平的市场规则,并利用先进技术和价格杠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例2,运用成对律揭示矛盾】本书2015年国考申论(B卷),(四)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思路点拨】

(1)题干蕴含作者(科协工作人员、没疑虑者)与读者(对“网络新一代”有疑虑者)的矛盾。

(2)发表在报纸“时评”栏目的短文,即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3)“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这一写作目的要求考生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有疑虑者正确认识网络新一代,转变观念,放弃疑虑。

(4)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读者(有疑虑者)为什么有疑虑?疑虑者看到“网络新一代”身上值得疑虑的东西是什么?作者(没疑虑者)为什么没有疑虑?作者看到“网络新一代”身上不值得疑虑的东西是什么?如何清除疑虑者心中的疑虑(该怎么办)?

(5)读材料,对“网络新一代”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运用《成对律》揭示矛盾。发现材料中的“挑战”“机遇”可以组合成“机遇与挑战的矛盾”。发现材料中“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办者和管理层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这段话,体现出“网络新一代”多数人是好的,发现材料中“偏激言论较多,甚至使用网络暴力语言。有些人发帖时使用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其恶俗裎度让人震惊”体现出少数人确实存在不足之处,那么,从人数上可以概括出“主流与支流的矛盾”,从性质上可以概括出“优点与缺点的矛盾”。

有疑虑者之所以有疑虑,是因为看到了挑战、缺点、支流。要清除疑虑就要引导有疑虑者对“网络新一代”辩证看——要看到主流与支流并行、优点与缺点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务实办——要化支流为主流、化缺点为优点、化挑战为机遇。

(6)练习方法:遵照入戏原则,考生在头脑中理清思路后,现场模拟对有疑虑者口头说服其正确认识网络新一代、转变观念,讲清了再在稿纸上写文章。

alt

【答一,笔者写的参考答案】(473个字符)

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

当前,传统与现代交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青少年价值观多元化,如何看待“网络新一代”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笔者认为要从三方面辩证看待他们。

一要区分主流与支流。互联网是真正由“网络新一代”所掌握的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表明其主流是好的,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暴力行为表明其支流是存在问题的。我们应当把握主流,挽救支流,而不能以支流否定主流。

二要认清优点与缺点。“网络新一代”善于利用网络对问题自主观察,自由探索,以及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确实有优点。而网络表达中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表明其确有缺点。毕竟瑕不掩瑜,应引导他们发挥优点,弥补缺点,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要正确看待机遇与挑战。“网络新一代”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观察,自由探索,自主表达,自我组织,自我动员给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学习网络新技术,主动亲近“网络新一代”,与他们一起活跃在网络平台,引导他们走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就能化挑战为机遇。

毫无疑问,“网络新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不必忧虑。


【答二,某考生的答案】请指出下文的不当或错误之处。

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

“网络新一代”以80、90后为主,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联。与“前辈”相比,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候,不会向他人询问,而是直接从网上找到答案。由此培养了自由的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让“新一代人”在表达观点时自由过度,对事件也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在网络用语中偏激者居多,甚至一些人使用网络暴力语言。这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对教育引导工作产生巨大的挑战。

疑虑本是一种关爱,但也不必过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网络只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只要善用网络、管好网络就可以化解矛盾。一方面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净化网络空气,让网络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平台。

当前,“网络新一代”是互联网产业的领军者和主力军,这个新产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也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除此之外,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汇聚公共力量,从而能快速的解决社会问题。“网络新一代”,是充满希望的新生代。


【思路点拨】上面的“答二”,条理不清,重点不明,没有归纳概括出要点。请将上面的答一与答二进行对比,领悟写作宣传文稿辩证分析,充分说理,左右舆论的要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