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题目中的比喻句要明确喻义

对题目中的比喻句要明确喻义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可以说,喻证的本质是概括,就是把喻体中蕴含的潜在事理概括到本体身上,使本体也具有这一事理。喻证要提高可信度,一要潜在事理与相似事理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要求同类相比,同质相推,异类不相比;二要潜在事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两个条件的一个或两个出现瑕疵,就会削弱结论的可信度。

一、题目特征

申论作文题目或给定材料中有时会出现比喻句,考生审题务必审清喻体与本体、本义与喻义的关系,挖掘出喻义。

二、设喻说理

alt

如果要使别人确信一个道理,一方面要说明这个道理的具体内容,让别人明白是什么样的道理;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别人确信这个道理(接受这个道理)。

《喻证律》就是设喻说理的思维规律,设喻说理就是摆出本体和喻体,喻体中隐含“潜在事理,这个潜在事理是人们已确信的道理”,本体中隐含“相似事理,这个相似事理是另一个未确信的与潜在事理相同或相似的道理”。用“潜在事理”来阐明相似事理,用人们对潜在事理的信任来支持相似事理的可信度,促使别人从相信(接受)潜在事理迁移到相信(接受)相似事理。这个信任迁移过程既是推理过程,也是论证过程。

例如,李四对张三说:“太阳像火球”。张三一听,明白了“太阳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

推理形式如下:

前提一:太阳像火球。

前提二:火球是圆形的,发光发热。

结论:我明白了“太阳是圆的,发光发热”,这个结论可信。

这个例子中,李四使用了比喻论证——借助喻体“火球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来阐释本体太阳“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并且借助张三对“火球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的信任来支持“太阳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的可信度,使张三对“火球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的信任迁移到“太阳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身上。这样,李四就让张三明白了“太阳能发光、能发热、外形是圆形的”这一道理,并且相信这一道理。

因此说,喻证就是具有同质性的事物之间进行认识迁移,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也可以说,喻证的本质是概括,就是把喻体中蕴含的潜在事理概括到本体身上,使本体也具有这一事理(表现为相似事理)。

喻证要提高可信度,一要潜在事理与相似事理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要求同类相比,同质相推,异类不相比;二要潜在事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两个条件的一个或两个出现瑕疵,就会削弱结论的可信度。

三、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

【例1】本书2012年9·17联考(河南)申论试卷,(一)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以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例2】本书2012年9·17联考(河南)申论试卷,(四)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例3】本书2016年联考(浙江)申论试卷(A、B卷),第(三)题,给定资料7提到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格里的名句“因为山在那里”影响了无数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人。请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