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氧耐力的测试与评价

有氧耐力的测试与评价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耐力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它反映了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负荷强度或动作质量的能力。5分钟上下楼梯是一项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登楼梯健身非常安全,但由于登台阶时膝关节承受较大负荷,有各种关节损伤和疾病的人不宜采用。各种耐力素质指标证明,5分钟上下楼梯对延缓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更为有效。为一次登台阶动作。计算预计最大耗氧量,将数据记入得分表。

二、有氧耐力的测试与评价

耐力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它反映了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负荷强度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我们选用了以下测试指标来测定锻炼者的耐力素质。

(一)9分钟跑

受试对象:男、女

动作规格:自然、适度的耐久跑

测试场地:可丈量的平整地面

测试方法:统一发令后,受试者开始跑步,至9分钟时,发出停止信号,测试员计算所跑距离并记录。

测试单位:米/9分钟(精确到米)

测试器材:发令枪(或发令哨)、秒表、判断距离的标志物、号码布

表5-2-49 分钟跑耐力素质测试指标

img328

(国家体育总局,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锻炼研制组.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锻炼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专家点评

9分钟跑是一项衡量人体持续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注意,由于人体在较长时间的运动后大量血液会淤积在下肢,如果突然停止运动有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头晕甚至晕厥,因此受试者在测试前可在原地做慢跑或踏步的准备活动。经常从事9分钟跑锻炼能够提高锻炼者对长时间工作的心理耐受能力、运动器官的持续工作能力,还可直接提高肺活量及增强心脏功能,全面改善健康状况。

(二)5分钟上下楼梯

受试对象:男、女

动作规格:一步一台阶地登楼梯,采用上几阶再下几阶的方式(9~14阶的楼梯为宜)

测试场地:室内外的楼梯均可,楼梯不可太光滑,楼梯每阶高度为14cm~15cm

测试方法:听到口令后受试者开始往返上、下楼梯,测试员记录5分钟内的数值(上下台阶的总数),测试员可中途报时,以便受试者控制运动负荷。

测试单位:阶/5分钟

测试器材:秒表、发令哨

专家点评

5分钟上下楼梯是一项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运动项目。本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对场地要求简单、锻炼效果明显。对于平时缺乏专门运动时间或场地的人群来说,登楼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一般情况下登楼梯健身非常安全,但由于登台阶时膝关节承受较大负荷,有各种关节损伤和疾病的人不宜采用。要注意掌握上下楼梯的节奏,特别是下楼梯时不可过快以免跌倒受伤,最好选择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的室外楼梯。各种耐力素质指标证明,5分钟上下楼梯对延缓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更为有效。见表5-2-5。

表5-2-5 5分钟上下楼梯(阶)耐力素质测试指标

img329

(国家体育总局,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研制组.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锻炼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三)3分钟台阶测试

受试对象:男、女

测试规格:测试时,上下台阶先用右脚再用左脚,即“右上,左上;右下,左下”

为一次登台阶动作。按节拍器的节奏来规定脚上下的顺序,每分钟做30次,即每2秒完成上、下四个节拍动作(即一次登台阶)。

测试场地:室内室外均可

测试方法:在3分钟完成90次登台阶动作后,受试者即刻坐在长凳上安静地坐

3分钟。在这一恢复期间,要按如下程序定时测出桡动脉的脉率:

(1)恢复1分钟后,测30秒脉搏。

(2)恢复2分钟后,测30秒脉搏。

(3)恢复3分钟后,最后一次测30秒脉搏。

记下三次脉搏数,填入表5-2-6的得分表,并加总数,然后从表5-2-7中查到相应的得分。

测试单位:次/30秒

测试器材:一条长凳、重椅子或高50cm平台、节拍器

表5-2-6 得分表

img330

表5-2-7 3分钟台阶试验得分(表)

img331

续表

img332

(傅立功,陈琦,杨贵林.健身运动处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四)12分钟跑测验

受试对象:男、女

测试规格: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尽力跑12分钟。在规定时间末使尽全身力气,以准确预测有氧运动能力(为达到这一效果,可在限制时间内尽可能快地跑2~3次)。

测试场地:室外400m跑道或有100m距离标记的室内跑道

测试方法:在给出指令开始跑后,要计算所跑圈数。在12分钟末,根据跑的圈数算出所跑距离。计算预计最大耗氧量,将数据记入得分表。见表5-2-8。然后从表5-2-9中查到相应的得分。

测试单位:米/12分钟

测试器材:发令枪(发令哨)、秒表、号码布

表5-2-8 得分表

img333

表5-2-9 预算最大耗氧量(毫升/kg/分)的得分

img334

(傅立功,陈琦,杨贵林.健身运动处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