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镗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1.镗削运动及所形成表面
镗削是依靠镗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来完成工件的切削加工,镗床的主运动是由镗刀的旋转运动来实现的,镗削的进给运动有两种形式,即主轴进给和工作台进给。
在镗削过程中,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合成就形成了镗削表面,每次镗削过程中,工件会出现3种表面,如图3.16所示。
图3.16 镗削所形成表面
1—待加工表面;2—镗刀;3—过渡表面;
4—已加工表面;5—镗刀杆
(1)待加工表面 指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
(2)已加工表面 指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所产生的表面。
(3)过渡表面 指工件表面上与镗刀主切削刃直接接触,在镗削过程中所形成的表面。
2.镗削用量
镗削用量主要是指镗削加工时的吃刀量,进给量和镗削速度等3项切削参数。
(1)背吃刀量(ap) 指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毫米。背吃刀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主切削刃的工作长度,反映了切削符合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Dm——已加工表面的孔径,毫米;
Dw——待加工表面的孔径,毫米。
(2)进给量(f) 指刀具每转一周,工件或刀具两者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进给量单位为毫米/转(mm/r);镗削中可用每分钟工件或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其单位是毫米/分(mm/min)。
(3)切削速度(vc) 主要指主运动的线速度,即镗刀切削刃沿主运动方向相对于工件的圆周速度,其单位为米/分(m/min),计算公式为
式中 D——刀具刀尖回转直径,毫米;
n——刀具的转速,转/分(r/min)。
3.镗削用量选择原则
(1)背吃刀量(ap)的选择原则 粗加工时除留下精加工余量外,应尽可能以一次或较少的进给次数将粗加工余量切除掉,不能一次切除时,也应按先多后少的原则加工。精加工时应采取逐渐减少吃刀量的方法,以有利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2)进给量(f)的选择原则 粗加工时,选择进给量需考虑机床、刀具及工件等工艺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在工艺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好的情况下,可选用大一些的进给量。
精加工时,若表面粗糙度要求高,进给量应选小些,反之则选大些。
(3)切削速度(vc)的选择 切削速度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来选择。粗加工时,在吃刀量及进给量已给定的基础上,切削速度应考虑刀具寿命及机床功率的限制;精加工时,应尽量避开积屑瘤存在的切削速度区域,因精加工时吃刀量和进给量都较小,故切削速度主要考虑刀具寿命。
选择镗削用量的总原则是:粗加工时,先效率,后精度;精加工时,先精度,后效率。选择顺序是首先选择一个尽量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择一个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已确定的吃刀量和进给量,并在刀具寿命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条件下选择一个合理的切削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