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社会礼仪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的起源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人类最初的礼仪,是表达对神秘而不可知的自然界的敬畏与祈求,礼仪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如图1-1)我国古辞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礼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礼是用来“事神”、“致福”的形式。《辞源》对礼仪的概括是“礼仪,行礼之仪式”。
(二)礼的形成
公元前11世纪,周公摄政,有鉴于殷商的灭亡,提出施行“德政”,制定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和系统的行为规范。在当时,制度与规范,二者统称为“礼”。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
《周礼》、《仪礼》与《礼记》合称“三礼”,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了中国古代“礼”的主要内容,记载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关于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至今在思想界仍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礼记》则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做出理论说明,《仪礼》偏重行为规范。
图1-1 从甲骨文中的“礼”发展为现代“礼”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剧烈的变革。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系统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思想。从此,“礼”成为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如图1-2)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礼”不再仅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而且深入到广大民众的生活中,因而成为全社会成员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
图1-2 从“敬神”到“敬人”
(三)礼的变革
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制度逐渐被时代抛弃,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西方文化中的进步观念日益深入民心,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标准及其价值观念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和传播。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传统礼仪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服饰不再是等级的标志,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西服、汉服、满装及简便实用的“中山装”。交往礼节删繁就简,见面时通用脱帽、鞠躬、握手、鼓掌、送名片等新式的“文明仪式”,称呼上不分上下贵贱,一律称“先生”、“君”、“同志”等。(如图1-3)
世界范围内,随着近代文明的兴起,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外交礼仪,并在国际上广泛通行。例如,鸣放礼炮这一国际通用礼节,便起源于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
图1-3 近代拱手礼、作揖礼、道万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