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有人说,当今社会人们不在家里,就在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就在旅游,或在旅游的路上。这说明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旅游?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人们是如何作出旅游决策的?旅游从业人员如何针对游客的不同心理需求来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的需求的一门学科就诞生了,这就是旅游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提起心理学,有人把它看得深不可测。也有人认为心理学就是猜测别人的想法。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又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人的心理比喻为“地球上最美好的花朵”。心理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现象,它表现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只要人处于觉醒状态,总是在进行学习、劳动、工作、娱乐等各种活动,而在活动的同时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活动。在各种活动中,人总是要搞清楚与自己打交道的客观对象究竟是什么。为此,人就需要不断地注意、观察、想象,并且时刻记下这些事物和对象。
二、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这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统称为认识过程;而注意则表现在每一种认识过程中。
2.情感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像镜子那样无动于衷的反映,而是带着鲜明的内心体验,充满着情感色彩。例如:对悦耳音乐的喜爱,对刺鼻恶臭的厌恶,对勇敢者的崇敬,对懦弱者的轻视,对大公无私者的赞美,对损人利己者的愤慨,无不体现出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体验。我们可以看到人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时的狂喜,也可以看到垂头丧气、万念俱灰时的沮丧,这种外部表现强烈,持续时间短的叫情绪,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性社会需要(尊重、交往、爱、美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叫情感。情感是持久而稳定的,也较少有强烈的外部表现,它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构成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生活。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并且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人总是有自觉的目的,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和坚强到底的决心。这种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且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认识、情感、意志是人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简称知、情、意,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心理现象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性心理
从人的心理过程活动结构和发生机制来看,其具有人类的共同性,它们都受到共同规律的制约。然而,心理过程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的身上,又具有特定个体的特点,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很难找出相貌完全相同的人,也很难找出心理特点完全相同的人。这种心理特点上的个别差异,就是个性(人的个性又称为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是个性心理的本质和核心。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其中世界观处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的行为最高调节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与个性倾向性相关联,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中,也常常反映出个人的许多不同特点。就认识过程而言,有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知迟钝,思维迟滞,想象贫乏;有的人记忆速度快,而且记得牢,另一些人则可能记得慢,而且忘得快;有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富于创造性,另一些人则可能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在认识活动及其活动效率方面的不同表现,就构成了人们在能力方面的差异。
气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性情、禀性。有的人性情暴躁、易于激动;有的人性情温和、不易发脾气;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则沉默寡言、孤僻成性;有的人情绪表现外露;有的人则情绪不溢于言表。这样的不同表现就构成了人们在气质方面的差异。
性格是人的态度体系与行为方式相结合而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人心胸宽阔,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则损公肥私;有的人勤劳善良,有的人则懒惰狡诈;有的人勇敢顽强,有的人则胆小懦弱;有的人自尊自信,有的人则自卑自弃,等等,这些不同就构成了人们在性格上的差异。
三、心理现象的实质
人们的心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究竟什么是心理?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说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科学地揭示了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类的大脑结构非常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随着时代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一个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就是这样。在饭店服务中我们常看见客人醉酒后胡言乱语、行为反常,就是因为大脑组织在酒精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暂时性障碍所致。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但大脑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只有一定的对象作用于人脑时,心理活动才可能产生。这一对象就是客观现实。
所谓客观现实,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为源泉的,没有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自然界中存在着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这些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就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相应的印象。有时,人的头脑中也会出现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印象,如离奇的梦境和神话,但构成这些印象的素材却存在于现实中,只不过是经过头脑的加工组合而已。就连表面看来在现实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物的情感、态度等,也都反映着人的某种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更复杂、更特殊的反映形式。
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同时还要受实践活动的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实践活动的检验才能站住脚。人的心理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引起进一步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