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艺术成就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除了上述文字材料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其他方面的重要成就吗?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文学史上称之为先秦散文。中国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艺术成就

案例导入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提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它们都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代发明对促进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情境思考

(1)除了上述文字材料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其他方面的重要成就吗?

(2)通过对马克思这段话的思考,你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文学

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我们留下了大批不朽的文学作品。就题材而言,散文、诗、词、曲、戏剧、小说等。许多作品不仅在国内,也在海外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直到今天,人们常说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诗经》、《楚辞》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大多为宫廷宴饮的乐歌,《颂》是鲁国、宋国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赋”、“比”、“兴”三种。

2.《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以其丰富的想象、炽热的情感、瑰丽的语言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文学史上称之为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尚书》也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2.汉赋

赋萌生于战国,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按题材可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弘、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如西汉时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上林赋》等;小赋摒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如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归田赋》等。

(三)唐诗、宋词

1.唐诗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依然广为流传。

初唐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代表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宋之问等。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群星辉映,流派纷呈,出现了“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

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首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的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2.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词派主要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势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元曲、明清小说

1.元曲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被称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剧作家,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成就最高,号称“元曲四大家”。他们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以及王实甫的《西厢记》,对后来的戏曲艺术和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明清小说

明清两代,一种更加通俗而接近生活的文学形式——小说,兴起并迅速发展,同时在戏剧领域里也取得了新的成就。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之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二、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都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中国的戏剧不但流传下来,而且在发展中日臻完美,显示出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剧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奴隶社会时期,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性的歌舞成为国家祭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等级规定。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也称“倡优”、“俳优”。《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孟衣冠”,记述了优孟穿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言谈举止,这可以算是戏剧艺术的最早萌芽。因此,后来常把登台演戏称为“优孟衣冠”。

中国封建制度的建立,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空。角抵戏、歌舞、杂技、幻术等各种演出形式的“百戏”,在汉代极为盛行。盛唐时期,南北文化空前融合。唐代宫廷出现了专门训练艺人的组织场所——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所以后世的戏曲演员都称自己为“梨园子弟”,称戏曲界为“梨园行”,并把唐玄宗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

宋金年间,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进一步融合,产生了“宋杂剧”。至南宋时期,由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金朝的统治之下,地域的隔离使宋杂剧逐渐演变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北方杂剧(金院本)和南方杂剧。公元12世纪前,南方杂剧又演变为南戏,南戏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张协状元》保存至今,它的出现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又称元曲,是在宋代北方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又叫北杂剧、北曲。元杂剧在元灭南宋以后逐渐流传到南方,并于元代后期趋于衰落。

明代中叶,南戏发展成为传奇,使中国戏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代戏剧舞台更是热闹非凡。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梆子腔、皮黄腔等五大腔体系,每一体系又分许多剧种,号称“三百声腔”。清代中期,“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典型代表——京剧。

中国戏剧以戏曲艺术为代表,其剧种之多、剧目之浩繁,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戏曲的虚拟性原则和程式的表现形式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中最能够代表中国戏剧特点的剧种是号称“中国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

(二)京剧

京剧,原称皮黄、京调。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宫廷征调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他们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戏曲剧种——京剧。清末时期,经过诸多艺术家的锐意改革,京剧已经逐步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和表演体系。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四个分支。旦是京剧表演中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根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不同而分为正旦、花旦、武旦、彩旦、老旦等类型。净一般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因为在脸上勾画彩色脸谱,所以也称为“花脸”、“花面”,又分为正净、副净、武净三大类。丑(文丑、武丑)是京剧中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但并不都是反派。丑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又与净角的大花脸(正净)、二花脸(副净)并列称为“三花脸”。

京剧的表演讲究功法,有所谓的“四功五法”之说。“四功”即唱、念、做、打。唱指唱功,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念指念白,也称“道白”,戏曲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舞台上的重要性。做功即表演,是一种舞蹈性很强的表演动作和姿势以及面部表情。打指武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五种技艺方法的全称。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四功五法是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

京剧是我国古典戏曲的集大成者,在其形成百余年的历史中,艺术名家辈出,程长庚被誉为京剧的开山祖师,谭鑫培堪称京剧的一代宗师。其中还有被人们誉为“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家,在国内、海外观众中都有广泛影响。

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扮相典雅,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程砚秋,唱腔幽咽婉转、回肠荡气,世称“程派”,其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

荀慧生,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其代表作有《红娘》、《杜十娘》。

尚小云,嗓音宽宏,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世称“尚派”,其代表作有《梁红玉》、《昭君出塞》。

2010年11月,京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知识拓展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化装的。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豪放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img8

图1-3 京剧脸谱

三、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一般称为丹青。在世界画坛上,唯有中国画是以国家名称命名的。东西方各自形成了一个绘画体系,二者既分庭抗礼,又相互影响。中国画被视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树一帜,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在意尽”;强调融物化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二者在达意抒情上和用笔技法上以及线条运用上都有密切联系,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这便成为中国绘画显著的艺术特征。正是这种艺术特征,使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形成了独有的绘画艺术。

每一种绘画都有特定的工具,借用特定的绘画材料和技法来达到绘画目的。中国绘画则是借用宣纸、绫绢,通过笔墨点线来进行艺术创作。

关于中国绘画的分类,历代典籍中有不同的说法,常分为六类、十类、十三类等。概括而言,按照绘画题材,中国绘画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画四大画科。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人物画又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的出现要晚于人物画。

花鸟画是以描写花卉、瓜果、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花鸟画起步较早,为中国绘画一大画科。在花鸟画科花卉分科中,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画最为常见。

界画指以宫室、屋宇、楼台亭阁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称“宫室画”或“台阁画”。

除去这四大基本画科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还有“怪石”与“博古”等题材,古人将其称为“杂画”。

按照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绘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色彩、水墨等画科。

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珍品数目众多,如东晋顾恺之的《妇史箴图》、《洛神赋图》皆为稀世珍品。唐朝的吴道子融西域画风和汉族传统画法于一体,笔下的人物生动活泼,极富立体感;他的山水画气势恢宏,笔力雄奇,人称“画圣”,对后代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末年画院画师张择端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以简练、明快的笔法描绘清明时节京师开封内外店铺林立、市民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城市经济空前发展的真实写照。清代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则以画风清新,笔墨奔放著称于世。

四、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元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汉字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将文字的书写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点,是由汉字独特的构成形式决定的,因而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成为大篆、小篆、隶书,到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且每一类字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2009年,中国书法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篆书

篆书是指古代官吏使用的文字,也就是官府办公用的文字。篆书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各国的文字。狭义的大篆,是指籀文。我国现存最古的刻石文字——石鼓文作为大篆之典范,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其结字颇有法度,笔画遒劲流畅。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丞相李斯在秦大篆基础上简化创制而成,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小篆笔画为单线,粗细不变、首尾浑圆,相当规范,代表作有李斯所书碑文《峄山碑》和《泰山石刻》。篆书已具有显著的书法美,大篆雄浑,小篆精巧。

(二)隶书

隶书是经过简化、草化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隶书字形扁方,线条笔直,结构工整,棱角分明。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当时碑刻盛行,涌现出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作品,代表作有《礼器碑》、《张迁碑》、《曹金碑》、《华山碑》等。

(三)楷书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完全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便于书写,堪为学字的楷模,故称“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楷书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意不同,形体方正稳定,笔画平直明确,成为书写自然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书法美。

汉末的钟繇精于楷、草、隶、篆、行等各种字体,尤其对楷书的定型贡献最大。唐代是中国书法中楷书的高峰时期,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但风格各异。他们所创颜体和柳体,是中国楷书艺术两大丰碑。颜字体大神憨,而时时细筋入骨;柳字骨峻如削,而字字朗畅有姿。它们的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直到今天,人们仍把他们的书法精品作为临摹的范本。

(四)草书

草书自草篆而来,是隶书的草写体,起源于西汉,称为“隶草”;东汉时盛行,称为“章草”。“章”即规矩之意。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东晋以后楷书的草体,称“今草”。今草自章草变化而来并有所改变:形式连绵,字字顾盼呼应,笔画牵连相通,偏旁多省略,书写简易快速,但不易辨认。唐代书法家张旭的“狂草”,变化多,极难辨认,变成了纯书法的艺术品。东晋王献之擅长行草,所书《十二月贴》笔势奔放,一气呵成,为草书中的圣品,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五)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由楷书变化而来,盛行于晋。行书近于楷书而不拘束,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画有连有断,书写较为自由。东晋王羲之的行书清新秀丽,点画遒美,行气流畅,以《兰亭序》、《快雪时晴贴》等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人称“书圣”。

北宋行书代表人物是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人称“宋四家”。

五、科学技术成就

(一)数学

我国古代数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西汉时期的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在世界上最早应用勾股定理,比西方早约500年。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在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负数、分数的计算和联立一次方程等内容。《九章算术》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英、法等多种文字。

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000多年。

(二)医药学

我国古代医药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最早运用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

西汉编写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

东汉编写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该书共收载药物365种。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他被尊为“医圣”,其所著医书被称为《医经》。

东汉名医华佗擅长外科,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手术。

西晋王叔和编写的《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脉学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而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

唐朝孙思邈撰写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内容丰富,发展了历代医学家的药物知识,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孙思邈则被尊为“药王”。

南宋宋慈撰写的《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还要早350多年。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历时27年,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药物治疗的经验,编写成的《本草纲目》。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证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而且是当今国际上研究药物学的重要文献。

(三)天文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书中记载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诗经》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有日食的记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同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而且测定了冬至、夏至的日期。

战国时期,甘德和石申所撰《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定出《太初历》,这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该书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对太阳黑子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著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文学等多门学科,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他主持编定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同地球公转周期相差无几,由他编制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年周期相同,但时间上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四)地理学、地质学

先秦古籍《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的地理学等学科影响较大,其中的矿物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西晋学者裴秀所著《禹贡地域图》,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弘祖编著的《徐霞客游记》,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同时,徐弘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五)农学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之一。《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该书详细阐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陆羽也因此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学巨著。该书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述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明末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史学

春秋时鲁国《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唐朝刘知几所著《史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唐朝杜佑所著《通典》是中国第一部分门别类记载历史典章制度的新体例史书。

(七)类书和丛书

1.《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辑,是当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编纂规模最为浩繁、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一部类书(分门别类的文献汇编),几乎包容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宗教各个领域,与现代的百科全书颇有相似之处。

2.《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类书。

3.《四库全书》

清乾隆年间编纂,经十年编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知识拓展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实践活动

(1)绘制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顺序表,列举每个朝代开国君主、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2)列表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戏剧、绘画、书法、数学、医药学、地理学、农学和史学成就。

(3)参观当地博物馆,搜集本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资料。

习题演练

一、名词解释

1.庙号

2.避讳

3.连中三元

4.三纲五常

二、单项选择题

1.(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A.秦朝    B.商朝    C.夏朝    D.周朝

2.我国从汉朝到清朝共历经六个盛世,它们依次是(  )。

A.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B.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光武中兴、康乾盛世

C.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康乾盛世

3.“靖康之变”是指我国北宋时期(  )两位皇帝被金兵俘虏。

A.徽宗、钦宗      B.郭靖、杨康

C.神宗、崇祯      D.文帝、武帝

4.《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是(  )说的。

A.司马迁    B.鲁迅    C.杜甫    D.屈原

5.被后世尊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在封建社会,(  )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取中者称“举人”,已有做官资格。

A.会试     B.院试    C.乡试     D.殿试

三、简答题

1.我国古代用朔、朏、望、既望、晦来代表一月中的哪些日子?

2.请说出我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的顺序。

3.太和殿前用硕大的铜缸装水以备灭火,此大缸称为“门海”。缸内所装水量总是有限的,为何可称为“海”?你能用所学的五行知识解答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