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自然景观讲解技能
训练目标
通过本任务的训练,使学生会对自然景观进行讲解。
任务提出
作为一名导游,你对山地景观,水体景观和动植物景观应该如何进行讲解呢?
任务分析
应首先掌握不同自然景观各自的特点及所包含的讲解要素,然后依次对其进行讲解。
任务实施
子任务一 山地景观讲解技能
步骤一:讲解技巧;
1.突出山地景观的类型和成因
山地景观有五种类型,分别是花岗岩名山景观、岩溶山水景观、丹霞山地风光、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和火山地貌景观。
花岗岩名山在我国有黄山、华山、泰山、衡山、九华山、三清山、天柱山等。这些景区的导游员就要告诉游客这些名山景观特点是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形成的原因:花岗岩是由地幔上部的酸性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的破裂层,经冷却后凝结而成。花岗岩形成后,又受地壳上升运动的影响,使花岗岩地层和它上面原有地层同时上升成为山,当它上面的原有地层被全部风化侵蚀掉以后,便成为单一的花岗岩山体。花岗岩体在地壳升降运动中,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常常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断块山,如果断裂的强度大,上升的幅度便很高,如果断裂的角度大,则上升后形成的坡度就很陡,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便形成如前所述的花岗岩山地景观。
花岗岩岩体在由岩浆到冷凝成花岗岩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相互垂直的裂隙(节理),正是这些岩石裂隙,将花岗岩体分割成许多接近长方体或近似于正方体的岩块,这些岩块垒叠而成山体,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影响下,岩体主要是沿着裂隙而被破坏和崩溃的,结果形成悬崖陡壁,孤峰突起或石柱林立的景观。
当游人驻足在普陀山的“二龟听法”和“风鼓石”,抑或是九华山“观音峰”对这些景点质疑时:“这个花岗岩山体的景致为什么是球状而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景点导游员就要从花岗岩的成分构成给游客科学地解答这些特殊景致的成因。即要告诉游人花岗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等许多坚硬的粒状矿物晶体组成,但当它裂隙分割成岩块之后,其棱角便逐渐模糊起来,甚至方形石块被风化为球状石块,这种现象叫做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体最普遍的自然现象,球状风化的结果,常形成馒头状的主峰和各种形态的石块,形成浑圆的石墩、石蛋、石柱、石壁以及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如黄山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这种景观在花岗岩丘陵地区表现得尤为普遍,如厦门的“万石岩”、“鼓浪屿”,海南岛的“南天一柱”、“鹿回头”等。我们大家见到的“二龟听法”、“风鼓石”、“观音峰”均属此类。
如果你是一位张家界或武陵源景区的景点导游员,则需要向游人讲解这两处风景区的核心,即是典型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这种地貌发育在纯石英砂岩构成的山区,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滨海海滩的沉积经过挤压胶结而成砂岩,因受地壳上升运动而成陆地,又经过剧烈的地壳上升运动而进一步抬升成丘陵山地。后来经过长期雨水冲刷切割,高山不断风化、侵蚀、岩层逐渐崩解剥落,河谷慢慢深切,河流又将风化而成的泥沙运往遥远的大海,于是便形成了一大片紫红色石英砂岩峰林和一条条纵横深切的沟谷,故称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于它的地层基本上保持了原始水平状态,各岩层之间不易发生重力滑动,所以能形成坡度不大,但却能高耸入云的座座山峰,如金鞭岩、梭镖岩、定海神针、五女拜寿、天书宝匣等造型景观。这一景观的特点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密。更神奇的是这一景观与云雾、植物、水等配合构成的综合景观美。这也正是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大家看到的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峡谷与繁茂的原始次生林所组成的美丽而神奇的天然画卷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2.突出山地景观因地、因时、因山而异的造景功能
所谓因地造景是指山地风景的总特征是直接或间接由该山地的地貌特点构建起来的。即某个构成景观的首要条件的形态、数量、规模、组合方式及分布的空间位置造成的美感。这便是通常人们总结山体景观雄、险、秀、幽、旷、奥、奇七方面的特征。如华山天下险是由于华山五座山峰,座座如立。这种垂直断裂上升的首要条件决定了华山风景险峻的总特征。而峨眉山天下秀,秀在其山体轮廓线波状如眉,轻快流畅,云雾很多,缭绕着连绵起伏,植被茂密的山体。而登临岳阳远眺:平畴无垠、水面坦荡、视野开阔、可极目天际,只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旷远之美。有些山地,不止一个风景总特征,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景总特征,景点讲解员务必要“指点迷津”。如讲解河南省伏牛山脉的石人山景区就要点出其“雄”、“秀”的双重特征:雄在主峰拔地冲天,端然稳坐于群山之间,显得稳重磅礴,秀在植被茂密,遍山杜鹃。
因时造景的功能是指山体景观在一年四季交替,阴、晴、雨、晦天气现象和各种动态环境变化时所生成的不同景观。所谓“春山如翡、夏山如翠,秋山如金,冬山如银”,也如泰山四大奇观的东看旭日东升,西观晚霞夕照、北望黄河金带、南看云海玉盘。景点导游员要能够带领游人去听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看流云飞瀑、雨后飞虹。
因山而异的造景功能是指同为山地、山景会因山体的属性、位置、地貌形态、纬度位置、相对高度等不同而景色各异。明朝文学家杨慎在《艺林伐山》一书中对我国山地的概括是:“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延庞魄,河北之山也;俊俏巧丽,江南之山也。”这是山景因山而异的典型写照,导游员若能作如此对比讲解,便会诱发游人更大的游兴。清代魏源在观赏五岳后,曾写道:“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恒山如行,唯独衡山如飞。”这种横比增添了游览的广延性,游人听了如此讲解就会感到导游员服务物超所值。
3.突出山地与其他自然因素的配合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所以讲解山体景观时,一定要把与该山体结合最紧密的其他自然因素突出来。如山地森林公园的特点是“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山以草木为毛发”。杭州西湖“九溪烟村”之秀丽、幽静、幽深、幽雅的景色特点便是由山、路、泉、树等配合而成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写照。
4.突出与人文因素的配合
我国的名山很少是纯自然景观的,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山。导游员在讲解中要注意联系历史、宗教、文化、现实、特产等人文因素。让山体景观中的悠远历史、灿烂文化、丰富遗存和景观一起留存在游客的心中。
步骤二:找一篇山地景观的导游词并对其进行分析。
附:华山导游讲解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华阴车站,大家盼望已久的华山就在我们的眼前了。趁着爬华山之前,我将华山的情况向各位先作一介绍。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的城南。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时,那时还没有人类,我国境内的地壳运动非常剧烈,华山南北两侧各有一条断层线,华山北面的渭河平原,包括华阴市在内断裂下降,华山南面也断裂下降到深达500米的鸿沟,唯独中间的华山却断裂上升。同时华山的东西两侧,受到流水的剧烈切割,使得华山像切豆腐块儿似的整体上升。这在地质学上叫做断块上升或地垒式构造。由于地壳运动时断裂的角度几乎接近90度,整个华山断裂的角度很大,所以华山到处都显得陡峻。又由于华山断裂上升的幅度很大,达到近千米,所以华山便显得更高了。华山的主峰南峰海拔达到2160米。既高又陡,不就是险了吗?
再说华山内部,主要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组成,五峰簇拥,峰峰如立,正如古人所说的:华山“远而望之若华状”。在古代,“华”与“花”字是通用的,这便是为什么叫做“华山”的道理。古人又用“华山如立”这四个字通俗形象地描绘了华山地形的基本特征。
既然华山如立,登华山就自然艰险了。古人还以“华山自古一条路”来告诫大家,说的是从北到南,共约10公里的路程中,除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到青柯坪是属于峪谷青翠、鸟语花香、溪泉垂挂、风光幽静的地段外,从青柯坪往上直到五峰的所有路段,处处险峻;大凡有景之处,处处险峻;大凡有典故有传说的地段,处处险峻。所以华山的风景总特征主要就是“险”了。华山之险,处处存在。然而最险要的莫过于以下的民谣:“千尺瞳,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上天梯,苍龙岭,鹞子翻身真危险,长空栈道吓破胆。”因此,游华山要十分注意安全。
古代生产技术落后,登华山全靠自己手足并用,而且“自古华山一条路”,艰苦而又危险。当时登华山的起点就是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玉泉院,传说是五代宋初时的道士陈抟所建,到清乾隆年间又重修。至今在西峰的东下边尚留有陈抟的避诏崖;东峰的尽处有三茅洞,洞内有陈抟像,洞外有甘露池;在东峰之下有一下棋亭,据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与陈抟下棋,棋败,将华山输给了陈抟。所有这些传说都告诉我们一点,华山是道教的洞天,是宋代道士陈抟修炼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沿着第二条登山大道上山,也就是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攻克华山的路径上山。在解放战争时期,一股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据险为营,盘踞华山。我解放军某部战士在当地老乡带领下就是攀北峰而上,控制了北峰的险要处,全歼了华山守敌。大家可曾看过电影《智取华山》,就是描写这次战斗的。今天,这里已经有了全封闭式的登山缆车,我们可以从华山脚下一步登天地进入北峰地区了。但是要登上北峰峰顶以及到达其他各个山头,仍需要依靠自己步行了。有关各个景点的历史典故和传说,到时我再作说明。
子任务二 水体景观讲解技能
步骤一:水体景观讲解技巧;
1.突出水体本身的造景功能
水是构景的基本要素,在构景中有形、影、声、色、光、味、奇等形象生动的特点。
(1)形态美
如前所述,地球上的水体有多种形态,风韵各异,海洋、江河、流泉、瀑布和外流湖泊以动态为主;内陆湖或部分淡水湖,则以静态为主;受地形和季节的影响,有些水体又会呈现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特点。这些形象能对游人产生很强的吸引功能。例如,“一滩复一滩,一滩高一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这首诗,就是描绘新安江的形象美的。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道尽了杭州西湖的形态美,这两句诗,把西湖形象化、人格化、美女化了,因而更具情趣,也更富有旅游吸引功能。同样,“蠡湖雄,西湖秀”,前者象征范蠡,后者象征西施,不但把湖泊形象人格化了,更令游人想起了春秋时代的吴越之战和范蠡、西施之间的微妙关系,把自然美和人文美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受到历史文化美的熏陶。
(2)倒影美
由于水是无色的透明体,所以在光线的作用下,万物映入皆成影。山、石、树、花、白云、蓝天、飞禽、走兽、各种建筑,乃至人的活动等都会在水中形成倒影,从而使水上水下、岸边桥头、实物与虚影相互辉映,构成美不胜收的画面;如遇微风轻拂,微波缓慢荡漾,则使倒影之美更富情趣。宋代蓟北处士描写桂林象鼻山水月洞的诗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这是水月洞夜间倒影的形象写照。清代袁枚的“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则是兴安江白昼倒影的形象写照。“鱼在天上游,鸟在水底飞”则是九寨沟镜湖的倒影景观美。
(3)声音美
水体在内营力、外营力的作用下,或受坡度影响而流动时,可发出各种声音,通过人的听觉,使人感知它的存在,并给予人不同的声音美,这是游人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重要乐趣之一。如泉水的叮咚声、溪流的潺潺声、河湖的浪涛声、瀑布的轰鸣声、海啸的雷鸣声等等,清浊徐疾,各有节奏。节奏感很容易为人所接受并能引起共鸣,同时声音美对人的情绪也颇具影响。如山间或溶洞中滴水的叮咚声,音色优美,速度均匀,有平稳感;山间溪流的淙淙声,音调悠扬,刚柔适中,有流畅感;江边惊涛的拍岸声,音色粗犷,速度急剧,有雄伟感;海上的涛声、风声、雨声、雷声等交织而成的和声,节奏急促,紧张有力,有高昂浑壮感。
某些景象虽然并无声音,人们却似感到声音的存在;某些场合,短暂的寂静,更烘托出声音的美,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另一些场合下,声音又有助于造成幽静的气氛,这便是所谓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景观。
总之,水体运动所发出的各种声音,给游人造就了特定的情与境。例如,“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它们分别是瀑布、溪水、流泉和海潮带给人们的情与境。
(4)色彩美
水本无色,但透入水中的光线,受到水中浮悬物或水底沉积物的影响,以及水分子的选择吸收与选择散射的合并作用,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给人以色彩美的享受。例如,渤海、黄海呈黄色,东海呈蓝色,南海呈深蓝色;海在晴空万里的天气条件下呈湛蓝色,在阴云雨罩的天气条件下呈灰暗色;黄河水呈黄色,黑龙江水呈黑褐色,鸭绿江水呈鸭绿色,白龙江水多呈白色;九寨沟的五彩池、五花海和火花海等,则呈现多种色彩。
(5)光像美
水体自身的运动,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产生美妙无比的光学现象,令人赏心悦目。例如,普陀山的夜晚,激荡在海浪波峰上的浪花,在市区灯光的照耀下,不时闪烁出大片红黄色的光景;站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上观看山城夜景,市区和江轮上的灯光,还有天上的星光,倒影于长江和嘉陵江的水体之中,交织成大片大片的光的海洋,使人难辨是灯光、星光,还是水光,呈现出一派梦幻般的境界;宋代范仲淹赞洞庭湖景色“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著名的水体美景还有诸如九寨沟的火花海,黄果树瀑布的“昼有彩虹,夜有月虹”的奇观等。在日光、月光和灯光的作用下,海洋、江河、湖泊、瀑布等水体呈现出来的各种光学景象是多么的美妙与神奇。
(6)水味美
水本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但有些河、溪、湖、泉等水体,其水质清冽甘甜,有些还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成为吸引游人的重要旅游资源。
2.突出水体与自然人文景观因素的配合
水体之美不仅源于各类水体景观本身,更在于它与各种造景因素的相互配合。既包括自然因素的地貌、动植物、天气、气候因素,也包括了人文因素中的建筑、历史和人类活动。
如水与地形配合,加上历代文人骚客游览的题记、遗传的诗句和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悬棺之谜结合起来构成的长江三峡景区就是最好的典范。行驶在长江之上,吟诵着“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千古绝唱,听人娓娓讲述白帝城托孤的三国故事,欣赏着两岸雄、奇、险、秀、幽的山体美景,小三峡惊现“两岸猿声啼不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仰望悬棺,思索人们乞求升天的轮回心理?看三峡库区沸腾的现代化建设场景,这种多种因素的天衣配合,怎不叫人兴叹呢?
又如扬州瘦西湖,本是瘦小清秀的水体为主要特征,乾隆南巡时,当地盐商在湖两岸竞相构建园林别第,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风景画廊。
步骤二:找一篇水体导游词并对其进行分析。
附: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的车即将进入郑州黄河游览区了。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概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部约30公里处的黄河下游南岸,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这里过去曾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山原,经常是风沙四起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占地约17平方公里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在已开放的五龙峰景区、岳山寺景区、骆驼岭景区和汉霸二王城景区中游览。归纳起来,应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郑州黄河游览区最突出的自然风光是黄河风光。在这里无论你站在什么地方,都能感受到黄河的气息,其特点是:“西看黄河之水天上来,东看奔流到海不复回,近看浊浪滚滚,奔腾咆哮,远看浩瀚无际,博大宽广。”看了这里的黄河风光,令人从心底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第二,郑州黄河游览区最突出的人文景观是黄河文化。在中心景观区五龙峰,有象征黄河与中华民族之间骨肉关系的哺育塑像,有反映河南古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象苑,有歌颂黄河文化和新社会建设成就的黄河碑林,有以极目阁为中心的一系列亭轩楼阁。在岳山寺景区,将看到新的紫荆阁代替了被日本侵略者毁坏的“岳山耸翠”名景,将了解为改造祖国山河,造福全国人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这里留下的丰功伟绩和光辉思想,使人们永远怀念他们。在这里还将看到向阳山炎黄二帝塑像并了解其为百姓治水的精神。在汉霸二王城北侧的绝壁上建有《战马嘶鸣》塑像,以纪念楚汉相争,再现黄河古文化的内涵。其实,郑州黄河游览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黄河文化的一个侧面。
第三,郑州黄河游览区给人们最大的哲思是黄河精神。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流经9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源远流长,不拒细流,沿途接纳无数大小支流,形成浩浩荡荡的巨流,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尽管沿途有无数高山、峡谷、断崖和绝壁,但它始终奔腾澎湃,冲过千山万壑,奔流到海不回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民族英雄气质。这两条合起来,象征着“团结奋进”的精神。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她携带的泥沙,塑造成了华北平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大而肥沃的空间;又以她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华民族在她的怀抱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以她的乳汁滋润了万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人类带来了无限财富。所有这些,象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正是黄河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加需要这种精神。世界著名数学家、我国已故的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志更坚。”我希望各位也能像华罗庚教授一样,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祝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子任务三 动植物景观讲解
步骤一:动植物景观讲解技巧;
1.突出植物的造景功能
(1)形
由于植物种属繁多,千姿百态,风格殊异,故其观赏价值就特别高。观花要讲究花姿花形;看叶有单叶、复叶、全叶、裂叶之别;论树形有挺拔雄健、婀娜多姿之分;论果形有圆形、扁形和线形之异;此外,人们还通过嫁接培育等技术,创造出各种别致诱人的观赏植物,给人以种种形态美的享受。
(2)色
色彩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对人的感官最富刺激性。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的普遍形式。色彩是生机的表征,能给人以激励。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特定的心理反应。植物的茎、叶、花、果,都有不同的色彩,给人以多种色彩美,其中最基本的色彩是绿色——“生命之色”。颜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于旅游者健康的影响,是衡量它的美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环境能引起人们愉悦的精神状态,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绿色旅游”活动的原因。此外,一般植物的花、叶、果实呈现出的各种各样颜色,以及因缺乏光合作用而呈现的黄色、白色等,都是受各种色素影响的结果。而当这一系列的颜色相互调和时,便构成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特殊的且为人们公认的色相景观,如北京的“香山红叶”、“居庸叠翠”,东洞庭山中的“仙桥枫叶”,均成为当地名景。
(3)香
植物的茎、叶、花、果,不仅可装饰自然景观,有的还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芳香,给人以嗅觉美,从而调节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某些植物的特异芳香,不仅使人精神振奋,并诱使人们亲自尝试体验,如香气嗅一嗅,香境游一游,香茗饮一饮,香果吃一吃,既能闻香,又能尝香,吸引力颇大。除上述的实用价值外,有些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武夷山流香涧溪峭壁上兰花涧边的石蒲,清香阵阵,令人陶醉;九寨沟原始森林中的特异芳香,令人精神一振,流连忘返。
(4)声
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如雨打芭蕉、林海松涛、空谷回音,各有节奏,不同声响,给人美的享受。
(5)古
古是指植物生存的时间漫长。某些古树名木不但记录了它自身存在的生长史,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环境的某些方面,因而它不但具有文物科研价值,同时还具有旅游观赏价值。而且越古,吸引力越大,保护价值越高。当古树名木具有奇特形态时,则其旅游价值更高,名气也会更大。我国具有旅游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古树名木难以数计,它们常与古寺庙、古陵墓及山岳风景区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各风景区的主要观赏对象。如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陕西黄陵的“轩辕柏”(下围10多米,高20米,树龄有4000多年)、台湾有“阿里山神木”之称的古红桧树(高52米,树围23米,树龄在3000年以上),还有广西贵县南山寺的“南山不老松”,太原晋祠的“周柏”,嵩山嵩阳书院的“汉将军柏”,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北京北海的“唐槐”,北京中山公园的“辽柏”,南京工学院内的“六朝松”,成都杜甫草堂的“罗汉松”,九华山的“凤凰松”,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庐山的“三宝树”等,都是知名度很高、大多有掌故传说流传、为人们所向往的旅游对象。
(6)幽
幽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造景功能,幽的含义颇多:一是森林茂密,给人“幽深”之感,如再配以深谷,可组成幽谷景观,更增加“深”的含义;二是植物以其蓊郁的形象,给人以“幽暗”之感;三是植物通过其生长空间,给人以“幽静”、“静谧”、“僻静”之感;四是植物以其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给人以“幽雅”之感,尤其和城市喧嚣之地相比时,更显得植物的造幽功能,能给人以幽深、幽暗、幽静、幽雅等幽幽美感。
(7)光
光是指植物表面的光泽,它带给游人以美感。它也指带光泽的植物在阳光作用下所呈现的各种光亮现象。所谓“浮光跃金”,讲的就是色彩之变化。在构景中,不同时辰的日光、月光可构成许多奇妙的景色。如有的植物具有蜡质光泽,有的则具有半透明体状态的光泽。
(8)影
影是指植物在阳光和月光的照射下,特别是斜射下,形成的影子。它与水体形成的倒影美是不同的概念。光线构成的树影、花影随光线斜射的角度而使景物影子的长度发生形变,使景点的意境更高,如“月移花影上栏杆”,就是在斜射中所形成的景象。若是月夜,竹影婆娑,更有“捕风捉影”之趣。
(9)奇
奇是指植物的形态奇特和植物的生理奇特。例如,西双版纳的会流油的树“布罗香”,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处会产盐的树“木盐树”,云南临沧县会长白菜的树“白菜树”。又如,陕西山阳县有一棵高大的“三层果树”——主干为栗子树,上层是桂花、松柏,中层是核桃、大枣、橘子,下层是石榴、桃树,“八树一体”,春季千姿百态,鲜花不一;秋季果实累累,飘香浓郁;冬季松柏苍翠,郁郁葱葱。湖北省鹤峰县的“三树一木”:主干罗棋桑上长有8米多高的盐肤木和22米多长的柏树。河南光山县净居寺有株古银杏树,高24米,树围6.77米,分枝处生出三种树木:黄连木、桧柏、桑树,“四树一体”,各显其姿。这些都是自然界绝妙的奇景,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功能。
(10)寓意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通过植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理想的民族传统。如借苍松表示高洁、刚强、长寿;用竹表示刚直、清高、虚心;以梅表达坚骨、孤高;以荷表示洁身自好。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他指出了菊花、牡丹花和莲花的寓意美。
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将玫瑰、蔷薇、月季誉为“园中三杰”;将报春花、杜鹃花、龙胆草誉为“三大名花”;将山茶花、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称为“花中四友”;又称山茶、腊梅、水仙、迎春花为“雪中四友”;称兰花、菊、水仙、菖蒲为“花中四雅”;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也有人将梅、兰、竹、菊与松合称“五君子”的)。此外,中国的名花还有各种誉称,如,牡丹——花王,梅花——花魁(又称雪中高士),芍药——花相,兰花——花祖(又称空谷佳人),月季——花中皇后,水仙——凌波仙子,菊花——花中隐士,莲花——花中君子,海棠——花中仙女,山茶——花中妃子,桂花——花中月老,吊钟——百花盟主等。
2.突出动物的特性
(1)奇特性
指动物在形态、生态、习性、繁殖、迁徙及活动方面的奇特性、逗乐性。游人观赏后可获得奇特美和怪诞美。如:我国高雄“蝴蝶山谷”的蝴蝶会和大理蝴蝶泉的蝴蝶会,长江中下游的扬子鳄(动物的活化石),主产于南方各省的大鲵(娃娃鱼),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和麋鹿(尾巴似马,角似鹿,蹄似牛,颈似骆驼),海南的坡鹿,云南的金丝猴,广西的黑叶猴,海南和云南的长臂猿,湖南衡山龙池的“蛙会”,等等。
(2)珍稀性
特有的、稀少的,甚至濒于绝灭的动物,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如武夷山的“角怪”,峨眉山的“弹琴蛙”,亚热带山区的娃娃鱼,爬行类的扬子鳄、鳄蜥、象龟,鸟类中的褐马鸡、朱鹮、丹顶鹤、黑颈天鹅、鸳鸯、绿孔雀等。另外,兽类中的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唇鹿、东北虎、白豚、野马、野牛、犀牛、野象、四不像、梅花鹿、羚牛等等,都是集观赏价值与保护价值于一身的珍稀性动物。
(3)表演性
在人工饲养和训练下,某些动物会模仿人类动作或在人们指挥下做出某些技艺表演。我国古代就有斗鸡、驯熊、耍猴、耍蛇、养鸟、放鹰、赛马等以训练动物为特色的娱乐活动。今天,这些活动,如马戏团的猴、马、羊、狗、虎等表演,对游人有极强的吸引力。
步骤二:找一篇植物或者动物的导游词并对其进行分析。
[示例]
洛阳牡丹导游讲解词
各位游客:我们中原地区有句俗谚,叫做“谷雨三朝看牡丹”。意思是说谷雨一到,牡丹盛开。今天正好是谷雨节的第二天,是我们观赏牡丹的最佳时节。趁着参观之前,我把有关牡丹的基本知识向各位介绍一下。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牡丹一词,最早是作为药物见载于东汉《神农草木经》中关于“丹皮(牡丹的根皮)”的介绍,东汉时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的记录。可见,“牡丹”一词在东汉已通用,这是不争的事实。牡丹之名的问世,就应更为古远了。据研究,早在北周时期便开始培育,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
牡丹,从唐代开始,名倾朝野,见重一时,此后,便逐步成为我国传统的观赏名花。这主要是由于牡丹所独具的风采美和深刻的寓意美使然。牡丹的风采美主要指它的姿容(形)、色相(色)、幽香(香)等外在的美学特征;牡丹的寓意美是指超越花本身以外的象征美,这主要是指它的内在的美学特征。
我们知道,牡丹在历史上有过许多高雅的称号,如“国色天香”、“富贵花”和“花王”等誉称,这些都属于外在的美。在唐代,牡丹首先受到皇帝的青睐。唐高宗曾召聚群臣宴赏牡丹;武则天下令将牡丹佳品移植内宫供其欣赏;唐玄宗与杨贵妃乘夜游牡丹,还诏来李白赋诗助兴。到太和、开成年间,唐文宗还曾打听京城传唱的牡丹诗中谁者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书舍人李正封,他的诗句中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文宗听后,感叹不已。从此,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自宋代欧阳修第一部有关牡丹著作《洛阳牡丹记》问世以来,有许多的牡丹佳品被记录下来,其中的姚黄,尤其惊人眼目,其花头面广一尺,其芳香超过任何品种,当时在宫廷中被誉为“一尺黄”,要知道,宋代一尺,约合今天30厘米,如此品态高雅的“一尺黄”,只有用“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等赞辞来描述它才能相适,可见,称牡丹为“富贵花”,实在名不虚传。周敦颐则在《爱莲说》中进一步指明在北宋时,牡丹获得最高的推崇,有“花王”之称。其培植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以至那时洛阳人,独称牡丹为“花”,而绝不会与其他花混淆、发生误解。如“洛花”即指洛阳牡丹。在宋代的牡丹品种中,以“姚黄”、“魏紫”最为著名。“姚黄”是宋代民间姚氏家中培育出来的。牡丹本有“花王”之誉,而姚黄花冠既大又美且香,真是“王中之王”了。“魏紫”本由樵人发现,为后周魏仁浦买去种于园中,遂名“魏紫”。到了明清两代,牡丹又先后在安徽亳县、山东菏泽兴起,盛况不减前期。
花有花的精神内涵,花有花的生命寓意。牡丹的寓意美,除周敦颐所讲的是富贵的象征以外,今天人们又公认它是“繁荣昌盛、和平幸福、富贵吉祥和友谊”的象征。因此,河南的洛阳、山东的菏泽均以牡丹为其市花,并作为二市的象征。
洛阳、菏泽两个城市,充分利用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横向联合,开发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围绕花会,组织诗会、笔会、文娱晚会和灯展、画展、书法展等活动,使牡丹花会更富有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因而具有无限的魅力。
祝“牡丹”繁荣昌盛,愿各位“富贵吉祥”!
实训项目
以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为例,进行导游讲解练习,并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