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知识化管理

旅游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知识化管理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二战后,旅游业成为世界诸多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二战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人口爆炸的一代,现在那代人已经变成了中、老年人,且在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钱、有时间而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成为旅游者的所有条件。在人们的消费活动中,除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以外,对旅游的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所以,旅游消费需求也将持续上涨。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自二战后,旅游业成为世界诸多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地区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主宰旅游市场的格局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现状上看,旅游业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新态势。

(1)世界旅游经济在波动中增长,曲折中前进,总体增幅呈下降趋势,但又迅速略有回升,转入向上增长势头。如表8-1所示,90年代前半期,即从1990到1996年的7年,世界旅游业都是在迅速增长,尽管其间在增幅上有大的变动,但增长的总体幅度较小,年平均增量超过260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超过10%。90年代末尾几年,增长明显放慢,特别是1997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8.57%锐降到0.14%。但从接下来的一年开始,就有所回升,尽管增长率只回复了0.14个百分点。

表8-1 20世纪90年代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TO有关资料

(2)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比较平稳,没有大的波动,总体增长趋势也基本保持平稳。从表8-2列出的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出这一状况。世界国际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率最低年份(增1.25%)和最高年份(增8.37%)出现在1991和1992这两个紧接着的年份,其余年份增长幅度的波动并不明显。

表8-2 20世纪90年代世界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TO有关资料

(3)世界旅游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一般地讲,旅游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脆弱性,特别是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但现在旅游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强,这可以从世界旅游业在受到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挫伤后的恢复情况看出来。1991年海湾战争使国际旅游业无论是在总收入还是接待人数上的增幅都有所下降,但紧接着1992年这两个指标又都迅速反弹,这一年还是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在整个90年代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起源于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逐步蔓延到东亚地区,并形成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致使1997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的增幅大大降低,而1998年就立刻呈现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主要局限在东亚地区,欧美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受波及较少,另一方面也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迅速积极地采取扩大入境旅游以带动国家经济恢复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4)旅游业人均花费增长较快。综合表8-1和表8-2来看,90年代国际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要小于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长。9年间,前者增长了38%,年均增长3.7%,而后者则增长了68%,年均增长5.6%。接待人数的增长率小于旅游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国际旅游人均花费的增加。按照上述表格的推算,1990年国际旅游人均花费为584.7美元,而1998年国际旅游人均花费则达到692.0美元,增长了18.4%,人均增长量为104.6美元。

二、影响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而选择了单身生活,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当今社会颇高的离婚率和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的盛行。现在由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据预测到2006年时,由一个人组成的家庭将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家庭模式,一个人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没有牵挂,没有羁绊,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时间、地点去旅游。

2.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首先,人们将告别传统的工作方式,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旅游,特别是进行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人们可以边赚钱边旅游,而不必等到每年一次甚至更长时间一次的假期。其次,人们将会经常离开公司所在的居住地到外地去工作,特别是那些高级管理人员和有专项技能的工作人员,这将会大大的增加旅游的人数。

3.人口老龄化

二战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人口爆炸的一代,现在那代人已经变成了中、老年人,且在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钱、有时间而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成为旅游者的所有条件。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闲暇时间里,人们不仅寻求更贴近自然的和更能丰富心灵的旅游活动,而且寻求自己所不熟悉的异国情调,注重文化内涵,想要探索一切未知的奥秘,更寻求肉体和精神的平衡、统一。这些需求相应地会增加户外型的旅游产品的市场,如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户外旅游活动。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在高层次的客源市场中,经济实力雄厚的游客和追求高级享受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不畏惧高昂的价格,只追求奢华的享乐,这将导致专项旅游和豪华游艇等高消费的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再过一段时间,人们的社会观念会慢慢变得淡薄,人们将越来越认为社会所起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大,而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家庭和个人的交际圈的稳定上来。许多人都喜欢在周末和家人或者朋友做一个短暂的旅行,这就导致了自助旅游的增加。

(二)经济方面

1.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在21世纪初期将更加突出。科技进步加快了产品资金、信息、技术和人员等要素在全球的流动,跨国公司在海外生产、销售、研发不断扩大。各国加快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国与国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淡了,各个地区的旅游业也进入了世界这个大市场中,这就要求各地的旅游业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卖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经济形态多元化,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渐提高,它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旅游业因其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重领域,它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和消费需求,还可以塑造地区品牌形象和扩大对外影响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化经济结构极具潜力的切入点。

3.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上来看是在不断向上发展的,但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是建立在富国更富、穷国仍很穷的基础上的发展。面对这种贫富悬殊的经济状况,旅游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推出不同档次的产品。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近年来虽然美国的经济增长显著放慢,但是东亚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形势相对稳定,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一大亮点。所以,总的来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逐步恢复,全球经济形势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将持续上涨。在人们的消费活动中,除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以外,对旅游的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所以,旅游消费需求也将持续上涨。

5.体验经济的出现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种经济形态: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体验就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一项活动中,并获得一次难忘的经历。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而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认识到体验经济的来临。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与体验更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参加一次旅游活动都想获得一次难忘的体验,这就要求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能够进行产品创新,为旅游者提供难忘的体验。

(三)科学技术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经济学家智囊》的报告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旅游市场的营销方式,而且意义深远。因为旅游产品的真正业务实际是信息。游客和旅游业都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这将会对产品、市场和旅游业务扩展有巨大的帮助,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促销、查找、预定和支付旅游产品和服务了。

2.先进的交通工具和设备的出现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快、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正在不断地出现,这使人们外出旅游更加方便。如磁悬浮列车,速度已经达到了400~500千米/小时,在1500千米以内,乘坐磁悬浮列车将比乘坐飞机更具有优越性。其次,特殊的交通工具和设备也为那些必须有先进设备才能够进行的难度较大的探险旅游和太空旅游提供了条件。

(四)环境方面

1.地球变暖导致了世界气候的变化

特别是那些雪域地区、沿海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它们将失去原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甚至还会成为当地的一种自然灾害,这也将严重地影响当地的旅游业。

2.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对旅游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3.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近200年来,世界城市化趋势加快(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更使各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人数达到30亿,预计今后世界城市化的趋势还会加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人们就会想从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的现代都市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想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的、天然的吸引物越来越有兴趣,这就为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基础。

(五)其他方面

1.恐怖事件

近年来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如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2002年的巴厘岛爆炸事件,就使当地的出、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大下跌,同时,该事件还对人们外出旅行的方式、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都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如大多数休闲度假旅游者不再乘坐飞机而改乘火车或汽车,大量的旅游者减少了远程旅游而更多地选择周边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并且尽量选择较安全和熟悉的地方。总之,这些恐怖事件都严重地影响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业的发展。

2.疾病的传播

2003年SARS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对旅游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锐减,甚至一些国家还成了旅游禁地,人们谈之生畏。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关于各种流行性疾病和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这种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心理,人们惧怕会被传染,不敢再出门旅游,不敢去饭店吃饭,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尽管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世界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整体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及集约化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国际旅游的发展盛况空前,始终以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持续发展。20世纪国际旅游的发展总体上属于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即主要通过旅游的大众化发展,依靠国际旅游客流量的扩大来实现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但随着90年代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旅游大众化发展的负面影响,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新的旅游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效益增长型的集约化方式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提高国际旅游地的质量,通过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改善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刺激游客的消费,提高旅游地的经济收入;二是积极开拓高素质、高消费的国际客源市场,调整高消费型和经济型游客的比重,在限制游客过度增长的条件下,努力保持旅游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三是强调旅游供给的投入、产出效益,推进旅游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国际合作,提高旅游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四是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管理,强调旅游业发展必须促进和带动地方、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表8-3 1990~2010年世界旅游业前景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二)世界旅游业竞争的新特点及集团化趋势

竞争是市场的伴随产物,哪儿有市场和商品交换活动,哪儿就有竞争,竞争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也是国际旅游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

1.地区性竞争更加激烈

并不乐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会影响全球旅游行业的发展,美国9·11恐怖事件虽已过去,但恐怖活动的阴影远没有消失,中东局势不稳,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使国际旅游的人数和消费总量增加速度缓慢。不仅美国和一些欧洲公民远距离的旅游会有所减少,总量徘徊不前,中东地区的旅游也难于回升,其结果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国家的国内旅游和周边国家区域性旅游份额。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旅游客源地的美国和欧洲出境人数没有很大的增长,亚洲地区在国际客源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2.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运行、世界旅游客源和旅游产品的跨国化发展,世界旅游市场竞争进一步扩大并日益加剧,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和影响。以旅游饭店为例,任何一个旅游饭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都必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世界旅游饭店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单个、弱小的旅游饭店是无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因此世界旅游饭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每年都有世界旅游饭店不断处于调整和兼并之中,而世界旅游饭店的联盟与合并则导致更大规模世界旅游饭店集团的产生。美国的圣达特饭店集团公司、马里奥特国际饭店公司和乔埃斯饭店国际公司、英国的巴斯饭店集团和诚信福特国际饭店公司、法国的雅高饭店集团、西班牙的太阳梅立亚饭店国际公司和地中海俱乐部等国际饭店大集团,不仅在20世纪通过集团化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际饭店集团,经营范围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在迈进21世纪后又制订了加快全球竞争的集团化发展计划,力图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内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随着国际旅游的全球化发展,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许多国际旅游经营商不得不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以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早的是1974年德国“国际旅游联盟”通过购并德国四家旅游经营商而成为欧洲最大的旅游经营商。到80年代末期以后,国际旅游经营商集团化发展迅速在欧美国家兴起,成为今后国际旅游经营商发展的新特点和大趋势。随着国际大型旅游经营商通过收购和兼并而形成巨型旅游经营商集团,国际旅游经营商的规模进一步高度集中,并迅速控制和垄断了各国旅游经营商市场的较大份额。美国最大的三家旅游经营商国际汤姆森组织、国际休闲度假集团和哈尼森假日集团已经控制和垄断了美国航空包价旅游市场70%的份额,1995~1996年,加拿大25%的旅游经营商占有了90%的旅游批发市场份额,其中前10位旅游经营商的营业收入占全加拿大旅游经营商营业收入的45%。英国近年来旅游批发市场份额也迅速向汤姆森假日、海外公司、航空旅游公司、宇宙假日公司和最佳旅游公司这5家最大的旅游经营商集中。

3.旅游饭店业的文化性竞争趋势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体会到旅游饭店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而饭店文化的竞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一种突出饭店形象和特色、影响旅游市场需求和趋势、提高饭店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因此,未来旅游饭店发展的又一趋势就是以经济为基础、以文化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要求旅游饭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基本保证满足经济性条件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和文化附加值,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旅游饭店文化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入住饭店,从而提高饭店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求在旅游饭店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即在饭店员工中构筑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不断提升饭店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品格,形成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塑造旅游饭店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在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和喜爱的基础上,使饭店获得更为可观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三)世界旅游业市场格局的变化

1.世界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现代国际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邻近国家或近距离旅游,而是打破了疆域的界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通信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民用航空)的极大改善,使国际旅游迅速向全球发展。从表8-4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旅游主要集中在欧洲(1960年占全球比重的72.3%)和美洲(占24.1%),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占1.2%)、非洲(占1.1%)、中东(占1.0%)、南亚(占0.3%)等地区则非常少。70年代以后,国际旅游开始向全球化发展,到200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比重已上升到16.0%,比60年代初提高了15个百分点;非洲地区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东地区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南亚提高了2.5个百分点。国际旅游的全球化发展,不仅增进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人民之间的广泛交流和联系,也推动了国际旅游在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的发展,并带动和促进了世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8-4 1950~2020年世界各旅游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WTO): 1996年,2001年

2.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表8-4中还可以看出,在国际旅游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国际旅游区域不平衡发展仍然持续存在,但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欧洲和北美地区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仅是当今世界国际旅游最大的旅游客源地,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地区,具备了产生大量国际旅游客流的条件。虽然欧洲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的市场份额,从1950年的66.4%下降到2000年的57.8%,但目前仍然是接待国际旅游者最多的地区;美洲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市场份额从1950年的29.6%下降到2000年的18.6%,但其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接待地的地位仍然相对稳定;东亚太地区自80年代以来接待国际旅游者份额持续上升,已经从1980年的7.3%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16.0%,根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的份额将上升到27.0%,超过美洲地区的18.0%而居全球接待国际旅游者的第二位。欧洲地区虽然仍居世界接待国际旅游者的榜首,但其接待国际旅游者的份额将大幅度下降到45.0%。此外,与50年代相比,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和南亚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的市场份额也有一定的提高。

3.国际旅游客流趋向分散化

20世纪国际旅游客流的发展格局相对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两大地区,尽管这种格局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从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的态势看,进入21世纪后国际旅游客流将由20世纪的相对集中渐渐趋向分散化发展。随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新兴工业国脱颖而出和发展,其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产生大量出国客源的条件日趋成熟,将逐渐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客源国;而世界一些传统旅游客源国由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为了维护国家收支平衡,限制硬通货大量外流,纷纷采取诸如外汇限制和征收出国旅游税等措施,限制本国居民大批出国旅游,致使传统旅游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旅游产品趋向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从而使国际旅游客流的流向更加趋于复杂和分散。

展望未来,世界旅游的整体格局在近20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总体上看,大约80%的国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收入仍主要流向欧美地区,它们占据着国际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国际旅游的客流正出现东移的新趋势,亚太地区的旅游业正成为世界旅游业新的崛起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世界区域一体化也在加快发展步伐,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东盟的提前实现、环印度洋合作联盟的组成以及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非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加快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加剧了国际的竞争,而且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为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的削弱、出入境手续的简化等,区域地缘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为区域内国际旅游客流的流量增加和流速加快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机遇;但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的排他性特征,给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的国际旅游客流流量和流速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障碍,直接对远距离和跨洲、跨国间国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科学技术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

具有广泛而深刻经济意义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正在迅速改变现代经济的特性,而且几乎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从而对发展中的世界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影响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网络营销、信息查询、预订系统、网上旅游、信息系统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不仅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也为旅游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旅游营销趋向网络化

随着21世纪旅游经营的全球化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形成了旅游营销的网络化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旅游宣传促销网络化,即通过利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大量的旅游网站,制作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旅游网页,来介绍和宣传旅游地的风景名胜、旅游线路、航线航班和出游方式等;二是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广泛进行网上预订、网上组团、网上结算,不仅使旅游业务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减少了旅行社之间的延期付款及拖欠款问题;三是随着旅游经营全球化发展,逐渐形成旅游开发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一体的旅行社经营网络,而依托全球性的旅行网络和各国的旅行社销售网,既有利于迅速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又能提高旅游目的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四是国际互联网、广告宣传媒体、人员促销、会议展销等营销方式将有机结合,形成旅游营销网络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2.先进科学技术在饭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从传统眼光看,饭店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这种状况正在发生转变,旅游饭店的科技含量正日趋提高。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全面的电脑智能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成为饭店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逐步进入饭店业,饭店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客人感到更加舒适、方便。网上预订、网上宣传促销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话预订、邮寄宣传资料和新闻媒体广告等;客人入住手续方便快捷,完全电脑化操作,客人可直接从电脑屏幕挑选自己喜欢的房间类型,不再像以往那样由总台分配哪间房间就住哪间房间;客人的身份资料也将利用先进的电脑扫描技术录入电脑,免去人工登记、确认等繁琐的程序;客房配备先进的VCD设施、多媒体互联网络和电子控制技术,客人可以通过房间内的电脑显示确认自己的个性服务内容。如:每天叫醒时间、送餐时间、收衣和送衣时间、预订机票和宴席、与工作单位联系以及与客户进行业务联系等。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和国际旅游饭店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旅游饭店的网络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成为现代旅游饭店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发展趋势。

3.电子商务对旅行社的深远影响

20世纪的后半期,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8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异军突起、快速发展,成为现代旅行商营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统计,1999年大约有17万家旅游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旅游预订服务,顾客超过8500万人次;网上预订营业收入已经突破27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服务总额的20%。对于国际旅行商来讲,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与航空分销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GDS)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旅行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使旅行商成为国际航空计算机预订系统(Reservation Systems,CRS)中举足轻重的用户。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各种网上旅游预订服务仍将快速发展。总之,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的迅速发展,既给国际旅行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传统的国际旅行业务带来挑战,尤其是大量网上旅游组团、网上远程预定、网上旅游销售等,促使国际旅行商必须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旅游的营销方式、旅游地的接待模式、旅游企业的内部管理、旅行社的经营方式、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挑战,这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他们能否在21世纪的旅游发展中更有效地占领市场,实现旅游持续快速地发展。

(五)旅游者的需求变化趋势

旅游者始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数量和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旅游活动必将进一步趋向大众化、生活化。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向多样化、高质化方向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就是说,未来的旅游,既是人们的天赋权利,也是人们追求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式。未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人口变化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用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在一些工业化发达国家,人口呈现低增长率或负增长率,这种状况改变了人口的组成,导致平均年龄的增大。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趋势。按世界人口学界现行规定的标准,一国人口中,老年人系数超过7%,即为老年型国家。2002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06亿,并且正在以比总人口增长快得多的速度递增。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0年达到6亿。据联合国估计,2020年将达到10亿,2050年,全球将有近20亿的老年人。在1950~1970年的20年内,老年人口增加一个亿,而2000~2020年的20年内,老年人口将增加4个亿。在1970~2000年的30年内,老年人口在3亿的基础上翻一番,而从2020~2050年的30年内,世界老年人口将在10亿的基础上再次翻了一番。在1950~2050年,全球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0.87个百分点,而老年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2.38个百分点。老年人是经济发达国家拥有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多的社会阶层,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这部分稳定的旅游市场将会不断扩大。

由于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中就业人数亦在不断地扩大,女性将逐步摆脱琐碎的家务劳动和家庭的束缚,向从事社会劳动方向发展。这不仅导致了家庭收入的提高,同时由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也促使她们走出家门,进行旅游活动。从80年代起,女性赴海外进行旅行的人数在逐渐增加。近几年,日本妇女外出旅游的人数增长率就已经超过了男性。

成年人中单身者的比例将会扩大,无子女夫妇的比重也将增加。这些人没有抚养子女的负担,大多数花费用于娱乐、旅游、餐饮等方面。单身者比那些结婚的同龄人旅游的次数要多。另外,晚婚趋势的出现,使年轻人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工作与学习,从而在婚前积累了一定的收入,可作结婚旅游之用。在一些国家旅游结婚、外出度蜜月的趋势也在增长。

受教育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外出旅游的兴趣也有一定影响。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更喜好旅游。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兴趣也在提高,在美国,主人未得到高中文凭的家庭,只有50%外出旅游;有高中文凭的家庭外出旅游数占65%;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外出旅游数达75%;得过学位的家庭外出旅游数高达85%。

2.闲暇时间变化的趋势

时间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不但要有钱,而且要有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将增加。据统计,美国在1850年,平均周工时为70小时。40年后这一指标缩短到53小时,再后来为50小时,日工作时数从12小时减到8小时。而现在每周工作日从7天减到了5天。美国还制定了统一的星期一假日法案。每年增加了4个3天的周末假日,3天周末假日在全球也有逐渐流行的趋势。有的国家(如英国)还规定有带薪假日。更长的假期,更多的假日,更短的周工作时间,对旅游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退休的年龄也将会提前,这一切都会大大增加人生中的自由时间。

3.人们旅游观念变化的趋势

社会的发展,必然使人们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的要素之一。未来的旅游,已不再是单纯为了娱乐和消遣,而将成为个人阅历的显示和增长知识的需要。有人认为,旅游经历往往比实际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特别是今天,更强调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在旅游活动中强调个性化与自我参与将是未来旅游需求的主要趋势。

4.旅游需求本身的变化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的进步,在旅游业发展中也将产生新的需求变化。这种新需求变化主要表现为:①产生新的需求总量。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许多逐步富裕起来的经济后发国家的居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会像发达国家居民一样,产生并增加旅游需求,旅游将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将造成显而易见的需求总量的扩大。②产生新的需求类型。从现在看,国际上传统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并为众多的旅游者所接受,但一些新的需求,如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海上旅游等会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出来,并逐步增长其比重。甚至在科学昌明、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太空旅游、深水旅游等新的旅游需求也会出现。③产生新的需求质量。在新世纪,人们追求新奇和个性化的心理特征将更突出,对旅游的心理预期有所提高。在旅游需求方面,除保证安全外,新鲜感和心理满足将起更大的决定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人口的变化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未来旅游的需求在量上必然是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强调个性的发展,必然导致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质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一些人收入趋高,他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豪华的设施,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但是旅游的高质化趋势不等于超豪华趋势,而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如交通的快捷安全,通信的方便畅通,吃、住的舒适安逸、价格便宜,使客人获得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满足,这些都是高质量的需求。总之,多样化、高质化的旅游需求将是未来旅游需求的一大趋势。

(六)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世界局势的缓和,使世界避免爆发全球性毁灭战争成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地区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将随时对旅游发展形成局部威胁。在具备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唯一能使旅游者放弃旅游计划的因素就是对安全的顾虑。旅游者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旅游目的地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旅游者只有对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确定无疑后才会启程。因此,各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愈来愈重视安全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求从每一个环节把好安全关。针对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安全因素为游客预先代办保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游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将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减小到最低程度。例如,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罕见的大海啸,不仅给沿岸多国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也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灾难,受到海啸严重影响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泰国和斯里兰卡5个国家,其旅游业也因安全问题遭到重创。

(七)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随着旅游的广泛开展,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更加重视对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种文物古迹的保护,以谋求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环境条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活动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福及子孙后代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迈进21世纪,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世界各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体。与此相符,各种绿色酒店、绿色食品、绿色营销及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旅游活动的广泛发展,必将促进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旅游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上中国的南北跨度大,东西纵横长,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将被确立

(一)对旅游的有效需求为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和优势

现在,决定旅游业能否发展成为一个支柱产业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旅游供给能力,因为社会的供给能力已经很强。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32638家,比上年末增长7.7%,具体构成是:旅行社149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460家,国内旅行社13467家),星级饭店10888家(客房123.79万间),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业6823家。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也在旅游需求的刺激下,不断有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最大的优势,需求则是最大的资源,关键是要形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从目前来看,社会对旅游的有效需求是各个领域中最突出的一部分。这主要表现在:①旅游需求的特点非常突出;②旅游需求的规模非常大;③旅游需求的包容量很大;④旅游需求是社会的最终需求。

(二)旅游发展的经济指标及其预测证明旅游业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判断旅游业是否是支柱产业时,需要用到一个指标,即旅游业的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逐步增长的,但增长的速度并不太快。1993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1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到200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686亿元和4.32%。旅游发展初步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这两个指标分别达到14000亿元和8%,估计实际将超过此目标。而世界旅游理事会于1998年发表的《中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专题报告认为,到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一个主要旅游中心,旅游业将为中国创造庞大财富和更多就业机会,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的入境旅游者,而且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居世界第四位。可见,外国人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即使按照中国自己的规划目标,到2010年也可以确立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现在就全世界来看,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平均值是11.7%。一些旅游经济发达国家,如西班牙,这项指标已经达到17.8%;一些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这项指标为10%。

(三)旅游业的多种功能为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

旅游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这就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一系列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旅游具有多种功能,即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体育健身功能等。其中,旅游的经济功能是最基本的,由于旅游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够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它不仅能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而且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加经济活力,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等。旅游的社会文化功能是指旅游对旅游地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引导。旅游的环境功能是旅游进一步发展必须追求的功能,旅游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在遭到外界干扰和破坏后容易引起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并且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个区域旅游的发展有可能促成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保护,但也有可能造成其原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因此,要保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发挥旅游的环境功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真正的“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旅游的其他功能是旅游活动本身就会发挥的功能,关键是在旅游开发和经营中应充分利用。旅游的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将全面拉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二、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观念将深入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

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等各方面将逐渐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是旅游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和最重要基础,也是旅游的主要卖点之一。例如,泰山,如果不是各种植被为其增添色彩,而是光秃秃的几块石碑,是卖不出去的。虽然从道理和规律来看,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是必然的、内在的,但人们即使对这一简单的道理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仍然需要转换观念,树立旅游发展中的绿色观念。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将培育一代新型的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这一代新型的旅游者将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追求生态旅游的强烈愿望,他们对可持续发展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们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促进、形成和实施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者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代替急功近利思想作为管理思想的基础,不仅注重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而且十分注重旅游的环境效应,自觉保护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旅游经营者将进一步认识到,旅游经营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杀,所以也将在经营活动中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二)绿色开发将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要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绿色开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所谓绿色开发就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以追求开发效益来替代传统的追求规模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从现状来看,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普遍处在追求开发规模的阶段,深度开发、深化利用不够,这种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必然会导致旅游景点遍地开花而缺乏精品,这样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较短,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深化利用、追求效益和延长生命周期,是一种必然趋势。

旅游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切可以吸引游客的东西都可以视为资源。因此,应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于分散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的组合,形成有效的资源,对于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的发展来提高其附加值。例如,现在正在兴起的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和深化利用,这种利用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比如酒厂过去是生产酒之后去卖酒,而现在很多酒厂都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从选料工艺到最后的勾兑,游客都可参观游览。这样游客不仅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体验,还宣传了酒文化,同时也提高了酒厂产品的知名度。可见,这种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产品的绿化趋势

所谓旅游产品的绿化是指服务于旅游的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交通以及服务于旅游者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促销等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上,突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观念,不破坏环境。

1.旅游工业的绿化

旅游工业随着旅游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所需的上游供应商越来越多而形成的一个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大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供应旅游企业所需的产品的工业部门,二是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工业。其中,第一部分提供给旅游企业的产品应尽可能地不危害环境;第二部分工业所提供的产品应该是所用材料广泛,以手工劳动为主,地方特色鲜明的天然绿色产品。

2.旅游农业的绿化

旅游农业是直接服务于旅游企业,间接服务于旅游者。旅游农业提供给旅游企业的产品应该追求新、特、土、绿,即新品种、特色品种、土产、无污染源农药产品,这本身就是绿色产品,包含了环保的概念。

3.旅游交通的绿化

旅游交通包括陆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城市观光交通和索道交通,其基本功能是运输,但旅游交通还具有观光、娱乐以及特种旅游的功能。比如游船,其主要目的不是运输,而是为了满足游客的观光、度假需求。旅游交通的发展趋势也将是逐步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少地排放“三废”,甚至是采用一些原始的交通工具,如马车、轿子、三轮车等,或者提倡徒步旅行,以减少对旅游环境的损害。

4.景区的绿化

在各类景区中,都要大力加强绿化和美化,形成优美的环境。

5.旅行社的绿化

一方面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应该是绿色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滑雪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等;另一方面旅行社在组织旅游的过程中,应注重宣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和教育旅游者自觉维护环境。

6.旅游饭店的绿化

目前,绿色饭店已经崭露头角,也很快会在全国推广,并形成一种普遍的趋势。在“绿色浪潮”的影响下,绿色饭店的创建起初是企业的一种自发行为,各地都有一些饭店自行运作。而浙江省旅游局则及时抓住这一动向,把其上升为一种有组织、规范化的行为。浙江省旅游局与环保局、技术监督局以及能源部门等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创建绿色饭店的标准,来检查和督促饭店企业的绿化。这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饭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使饭店形成了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形象,有利于旅游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产业结构渐趋完善

结构优化本身就是生产力,即使在规模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结构的优化也可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因此,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是我国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1.行业结构渐趋优化

行业结构的优化就是通常所讲的食、住、行、游、娱、购这六大要素之间的优化。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80年代这六大要素是全面制约旅游的发展,而后始终存在短线制约,最初的制约点是饭店,后来是交通。进入90年代,短线制约大大缓和,现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薄弱环节仍然存在。目前,购物虽是消费弹性最大、边际效益最高的,但它反映出一种停滞状况,是我国旅游行业的薄弱环节。目前,大家都已认识到这个薄弱环节,但还未找到更有效的措施。江苏省旅游局已经设立了旅游纪念品开发专项基金,泰安组织了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奖赛,并准备召开世界性的旅游纪念品博览会,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2.市场结构渐趋优化

优化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市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局限于单一市场或少数市场是不够的,不仅风险大,而且容易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多元化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者之间的市场结构优化。二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各自内部的市场结构优化。从前者讲,我国国家旅游局已经明确指出,总的方针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从后者看,须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如抓重点市场促新兴市场,抓老客户促新客户等等;对于国内旅游市场,各地都有市场优化问题,应形成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距离市场的多元格局。

3.产品结构渐趋优化

产品结构优化的目标是产品的多样化,包括两个方面:

①大的产品结构的优化,即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这三大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这个结构还不尽合理,主要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刚刚开始,特种旅游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规模不足。因此,今后追求的目标和发展趋势,就是这三种产品平衡和协调发展,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的比重应逐步上升,而观光旅游的比重则将相对下降。②从质量角度分类的四类旅游产品即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之间的结构优化。现在,我国的旅游产品是普品较多,特品和绝品有一些,而精品缺乏。这是因为我国有很多独特并令人称绝的资源,而我们缺乏精品,是由于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没有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精”字上下工夫。

四、区域旅游将协调发展

协调并不是均衡,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县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应该说,协调意味着各个地方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国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东西部旅游的协调发展

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是首先要处理好的。从现状来看,东部地区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基地和主体。西部地区则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在。因此,东部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多出精品;西部的主要任务是创新,多出绝品、特品,目前的发展重点是扩大发展规模。实际上,我国东西部旅游的发展是互补的,互为资源市场,互为客源市场,这种互补关系有利于东西部旅游的协调发展。

2.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形成了一种以中心城市为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使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农民旅游也在悄然兴起,从1998年国内旅游的抽样调查来看,农民旅游的增长率和消费的增长率都超过了城市旅游。因此,在区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也很重要。

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城乡互为旅游资源。城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了都市旅游,其产品形式主要是文化旅游和专题旅游,如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等,这对于乡村的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乡村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其产品形式主要是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这是长期生活在嘈杂都市的城市居民所向往的旅游趋势。②城乡互为旅游市场。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城市居民将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而乡村居民将成为都市旅游的主要客源,这能促进城乡旅游双方的发展。

3.区域旅游是一种发展趋势

旅游的经营规律的特点要求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建设一批发达的旅游区域。这是完全有条件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在逐步形成,今后,这种发展趋势将更明显。建立区域旅游主要有两种形式:①邻近区域的结合。以这种方式,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几个旅游发达的地区,如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江浙沪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②以产品、线路为依托的结合。如已经形成的长江三峡游、丝绸之路游都是这种区域旅游形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两种形式的区域旅游都将有较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态势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局面,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成为一种必然。

五、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改革开放20年来,旅游发展基本上是靠外延的扩大,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支撑的。因此,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企业效益高,反之企业效益下降。普遍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缺乏真正的竞争力。所以,完成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今后最重要的一个任务。这种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

1.大规模投入的势头减缓

所谓旅游业“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创汇多”的神话在一定时期内对投资起到了一些刺激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些误导作用。旅游业在经过了短期内的几个黄金时期之后,一方面因为行业效益欠佳;另一方面,从发展角度看,大规模投入的势头必然减缓。

2.市场开拓的力度普遍加大

不仅是各级旅游局和各个旅游企业,也包括各个旅游城市的政府都会大幅度增强市场开拓的力度,开拓客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就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3.效益观念普遍加强

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大家效益观念都较弱,以为只要埋头工作,效益就来了,而现在市场环境不好了,效益差了,效益观念就会普遍增强,各类应变措施将被普遍采用。

六、旅游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知识化管理

旅游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经济,至少是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行业。因此,旅游管理应走向知识化管理。而知识化管理既意味着对知识经济的管理,也意味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是建立在旅游业良好的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并且超越了信息中心或专业内部网络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业的知识资源,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论和科技,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运用科学管理技术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盈亏平衡分析、辅助决策等。其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旅游局对各级旅游事业的管理,其知识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级旅游局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知识应用的程度;二是企业管理,就是各类企业对各自事业的管理,其知识化程度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现在两个层次都存在不足,因此,加强知识化管理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趋势。知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新知识,培训人才。旅游领域的知识创新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决策创新,即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要有科学依据;②管理创新,网络经济带来了组织结构和管理架构的革命性变化,垂直型将为扁平化所取代,这就导致管理科学的革命;③旅游理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产业的成熟与理论的成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的创新更需要理论的超前创新;④技术创新,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技术创新,如旅游信息技术在营销网络化方面的开拓技术、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规划技术、旅游环境的保护技术等。旅游人才的培训应注意如何面对实际、面对发展、面对知识经济的需要。

七、旅游竞争的文化性越来越突出

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际上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的旅游本质上就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从旅游企业在市场上的运作来说,竞争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文化竞争。其中,价格竞争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更普遍的竞争方式,而文化竞争则是更高层次的竞争。因此,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性竞争将越来越突出。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其次要注重文化形式的表现,同时还要注重过程和细节的文化性。

八、旅游发展模式的国际化趋势

旅游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模式一般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入境旅游,而后发展出境旅游。而我国旅游发展所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国是以解决最短缺的外汇收入为起点,超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国际旅游。20年来的发展,达到了设想的初衷,但也不可避免地遗留了一些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长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开始兴起,并迅猛发展。近几年,出国旅游方兴未艾,使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为我们在新世纪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将出现以下趋势:

1.环境建设亟待加强,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就在于环境质量。因此,我们的旅游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强环境建设,改善环境质量,营造一个愉悦的旅游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必须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体、清爽的市容。在社会环境方面,首先要有安定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改变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认识与态度,并进一步改善他们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旅游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居民带来的冲击及其对具有较高旅游资源价值的民风民俗的影响。另外,要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

2.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为了与国际旅游接轨,我国旅游经济业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旅游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趋势。在这里主要是要处理好市场化的旅游经济体制与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体制之间的关系。“政府主导”不是“政府主宰”,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首长拍板的指挥模式来管理属于经济范畴且关联特别广、竞争特别强的旅游业,因为这样会行政关卡过多,地域限制过严,违背市场经济的长官意志盛行。“政府主导”也不是“政府包办”或“政府主财”,而是由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规划,创造环境,开拓市场,并对企业进行宏观引导。而旅游发展本身是一个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政府也必须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来对其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

(2)企业运营体制的国际化趋势。这主要体现为旅游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趋势,即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旅游企业逐步形成一种国际化的运营机制以及发展政策的国际化趋势,即采用国际上惯用的和成功的发展政策来激励旅游投资和企业的发展。

(3)竞争体系的完善化趋势。现在,各国的旅游竞争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体,以国家直接参与和组织竞争为龙头。为了使该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正常发挥作用,管理要素在其中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企业的微观管理在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政府宏观管理较通行的做法,一是增加投入,二是组织国家级的大型活动,三是全面调整企业结构,加强对运行秩序的调控,促进质量和形象的改善。

(4)营销机制的海外联动趋势。现在我国各个机构和部门的驻外机构很多,但是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不足。实际上各种驻外机构都应该具有宣传中国、宣传旅游的职能,如将这种力量组合和凝聚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海外联动的营销机制,这将很有力地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九、法制体系的规范化趋势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规范的法制体系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

1.旅游立法体系化

旅游立法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法律和规章:

(1)国家大法。国家大法现在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很多,如公司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这些大法对旅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旅游法。国家旅游局一直在积极执行,但是和国家最急需的那些大法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现在更多的是依靠国家大法。

(3)国务院法规。目前,涉及旅游业的只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法规操作性很强,其相关条例的建立可以为旅游法的出台创造条件。

(4)地方旅游管理条例。现在已有20个省市出台了旅游管理条例,基本上形成了省级法制体系,这也为全国性的旅游法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旅游部门规章制度。

(6)其他部门的相关法规。这六个方面的法律和规章,互相补充,互为基础和条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旅游执法权威化

旅游执法是最薄弱的环节,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1)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体系较完整的三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作为授权管理的执法队伍,在逐步发挥作用。

(2)旅游警察制度。这是一些地方学习泰国采取的一种创新方式。旅游警察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将形成一支机动的旅游执法队伍。但是这种方式能不能普及,还有待研究。还有的地方建立了旅游流动法庭制度,现场解决纠纷。

(3)部门联动的执法方式。由于旅游执法力度弱、手段少,所以需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即旅游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联合执法。实际上是借助工商的法规和公安的手段来加大旅游市场的执法力度,对治理旅游市场的秩序起到了作用。

今后上述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将形成旅游执法权威化的发展趋势。

十、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

大中华旅游圈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地和香港、澳门组成的现实层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一旅游圈已经形成。从数量看,1998年三地旅游创汇的总收入是250亿美元,已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6%。第二层次是中国内地和港、澳、台所组成的需进一步发展的旅游圈。这一层次加在一起,旅游创汇大约为300多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第三层次是世界华人经济圈,即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总共约有6000万人,拥有两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构成了一个大范围的大中华旅游圈。

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形成和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创建大中华旅游圈也是中国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