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冲压操作者,并不仅仅是能操作冲床(压力机)就够了,因为生产的冲件的品种多种多样,而一个制件又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就需要一副模具。因此,对于模具的安装与调试,也是一名合格的冲压工需要掌握的技术。
一、冷冲模的安装
1.安装要求
冷冲模的安装,对压力机有一系列的要求,其具体的要求如下:
(1)压力机的选用要求。压力机的选用要求如下:
①压力机的顿位应大于冲模的工艺性,即工作时的冲压应小于压力机额定压力。
②压力机的制动器和离合器各操作系统等机构健全,并工作正常。
③压力机必须具备足够的刚性、强度和精度。
④检查方法:按下压力机启动手柄或脚踏板,滑块不应有连冲现象。若发生连冲,经调整后再安装冲模。
(2)压力机工作台面要求。工作台面与模具面要清理干净,不准有任何污物及废屑,安装前必须先用毛刷和棉纱,擦拭干净。
(3)冲模的紧固要求。冲模的紧固要求如下:
①安装冲模的螺栓、螺母和压板,应采用专用件,最好不要代用。
②用压板将下模紧固在工作台上时,其紧固用的螺栓拧入螺孔中的长度,必须大于螺栓直径的1.5~2倍,其检测方法有目测或量具测量。
③压板的压制应使压板的基面平行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不准偏斜,其检测方法可用百分表检测,如图5.33所示。
(4)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要求。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要求如下:
①冲载厚度小于2毫米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不应超过0.8毫米。
图5.33 压板的压制
②对于硬质合金模具,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应不超过0.5毫米。
③对于拉伸模和弯曲模,应采用试压的方法来确定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
2.检测方法
弯曲模试冲时,可将样件放在凸、凹模之间,借助试件确定凸模进入凹模的深浅。
拉深模在调试时,可先把试件套在凸模上,当其全部进入凹模内,即可将其固定,试件的壁厚应大于被冲零件的厚度。
3.凸模与凹模的相对位置要求
(1)冲模安装后,凹模的中心线应与凹模工作平面垂直,可利用角尺检测。
(2)凸模与凹模间隙均匀,利用塞尺或试件检查。
二、安装前的准备
1.熟习冲模
看懂冲压零件图,了解冲压加工工艺,熟习冲模结构及动作原理,确定安装方法。
2.检查冲模的安装条件
(1)模具的闭合高度是否与压力机相适应,冲模柄直径与压力机滑块安装孔径是否适应,是否需加衬块。
(2)压力机的公称压力是否满足冲模工艺能力的要求。
(3)冲模的安装槽(孔)位置是否与压力机一致。
(4)顶杆直径、长度和下模座顶杆孔的位置是否与压力机相适应。
(5)打料杆的长度与直径是否与压力机上的打料机构相适应。
3.检查压力机的技术状态
(1)检查压力机的刹车、离合器和操作机构是否工作正常。
(2)检查压力机上的打料螺钉,并把它调整到适当位置,以免调节滑块闭合高度时,顶弯或顶断压力机上的打料机构。
(3)检查压力机上的压缩空气垫的操作是否灵活可靠。
4.检查冲模表面质量
(1)了解冲模对调整和试冲有无特殊要求。
(2)检查冲模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根据其结构,考虑试压程序和前后工序的关系。
(4)检查工作部分和定位部分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5.安装方法
压力机上安装冲模的步骤及方法如下:
①开动压力机,把压力滑块上开到上极点,为保证安全,可用手搬动飞轮。
②把压力机滑块底面、压力机台面和冲模上下面擦拭干净,必要时可用平整油石除去表面损伤处的凸起。
③把模具放在压力机台面规定的位置上,采用压力机行程尺,检查压力机滑块底面至冲模上平面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压力机行程。必要时,调节滑块高度,以保证该距离大于压力机行程。
如果模具有顶杆(拉深模、成形模顶出缓冲系统),则应先按图样位置,将其插入压力机台面的孔内,再把模具位置摆正。
④将滑块降到下极点,并调节滑块高度,使其与冲模上平面接触。
⑤用螺钉将上模固定在压力机上,并将下模初步固定在压力机台面上(不拧紧螺钉)。
⑥将滑块稍微往上调一点(以免冲模顶死),然后开动压力机,把滑块上开到上极点,松开下模安装螺钉,让滑块空行程数次,再把滑块降到下极点停止。
⑦拧紧下模安装螺钉(对称交错进行),再开动压力机,使滑块上开到上极点位置。
⑧在导柱上加润滑油,检查冲模工作部位有无异物,然后开动压力机,再使其空运行数次,从而检查导柱和导套配合情况。如果发现导柱不垂直,或与导套配合不合适时,应拆下冲模进行修理。
⑨进行试冲,同时逐步调整滑块位置,使相对高度适当,再调节压力机上打料螺栓位置,使其能正常工作(如果冲模使用气垫,就应该调节压力)。
⑩复查模具和压力机,确定无误后即可进行工作。
三、冲模安装要点
1.无导向冲模的安装要点
(1)冲模应置于压力机平台中心处。
(2)将压力机滑块螺母松开,人力转动飞轮,使压力机滑块到模具上模板接触,并使冲模柄进入滑块安装孔内。
(3)将模柄紧固在滑口上,注意是否加装衬块。固定时,应使滑块两边的螺栓交错旋紧。
(4)在凹模的刃口处,垫上铜皮或其他材料,其厚度相当于凸、凹模的单面间隙,并使之间隙均匀。
(5)间隙调整好后,压紧下模。
(6)试冲几次,检测冲件是否合格。
2.有导向冲模的安装要点
(1)将闭合状模具置于压力机台面中心位置。
(2)分开上下模,用木块或垫铁支撑。
(3)将压力机滑块降至最低位置,并调整到使其接触上模板。
(4)分别紧固上下模,将滑块调至上板点时,凸模应在导板型腔内,或导套下降距离不应超过导柱长度的三分之一为止。
(5)紧固牢后进行试冲,并调整上模高度达到要求值。
(6)拉深模与弯曲模安装时,其凸、凹模之间应垫上试件,便于间隙的调整。
四、冲模的拆卸及保养
1.拆卸方法
(1)用手或撬杠转动压力机的飞轮(大型压力机应开启电源),使滑块下降,使上下模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2)松开压力机上夹紧螺母,使滑块与模柄松开。
(3)将滑块口开到上极点位置,并使其与上模分离。
(4)卸开下模压紧螺栓及压块,将模具取下。
2.卸模时的注意事项
(1)卸模时,在上下模之间最好垫上木块,使卸料弹簧处于放松状态。
(2)在上升滑块前,应用铜棒或其他软榔头敲打上模板,以防上模随滑块上升后重新落下,损坏或造成伤人事故。
(3)在拆卸冲模的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尽量停止电机转动,防止事故发生。
3.模具的保管
(1)卸下的模具应及时完整地交回库房,或在指定地点存放。
(2)暂时不用的模具,要及时擦拭干净,送到冲模存放规定架上,并在导柱顶端贮油孔中,注入润滑油,再用纸盖上,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导套内。
(3)凸模和凹模的刃口部位及导柱面上应涂一层防锈油,防止锈蚀。
五、冲模的调试方法
模具必须通过压力机提供的压力才能进行生产。为了保证正常生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装模具的同时,必须进行调试,使其定位正确,避免废品的产生,做到卸料通畅及凹凸模的相对位置正确,具体来讲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凹模、凸模刃口及其间隙的调整
(1)冲模的上下模要吻合。保证其上下模的工作零件相互吻合,深度适中,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以冲下合格的零件为准。具体方法是调节压力机连杆长度来实现,如图5.34所示。
图5.34 压力机的滑块机构
如图5.34所示,为压力机的滑块机构。滑块的上下移动是靠曲轴连杆传递的,滑块下方有一竖直孔,称为模柄孔。模柄装入该孔后,由夹持器将模柄夹紧,如果模柄过小,应加衬套或衬块(习惯上称为“瓦块”),上模即可固定在滑块上。
压力机连杆由连杆和调节螺杆组成。它通过转轮机构,旋转调节螺杆,即可改变连杆长度,从而达到调节压力机闭合长度的目的。
(2)凹模、凸模间隙要均匀。对于有导向零件的冲模,其调整比较方便,只要保证导向件运动顺利而无发涩现象,即可保证其间隙值;对于无导向冲模,可以在凹模刃口周围,衬以铜皮进行调整,也可通过透光或用塞尺的检测方法,在压力机上调整,直到上下模的凸模、凹模互相对中,间隙均匀后,再将之紧固在压力机上进行试冲。
2.定位装置的调整
(1)切边模和打孔模的定位件形状,应与前工序形状相吻合。在调整时,应充分保证其定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检查定位销、定位块、定位杆是否定位、稳定和符合要求。假如位置不合适及形状不准,在调整时应修正其位置,必要时要更换定位元件。
3.卸料系统的调整
(1)卸料板(顶件器)形状是否与冲件吸贴。
(2)卸顶料的弹力是否足够。
(3)卸料板(顶件器)的行程是否足够。
(4)凹模刃口应没有倒锥。
(5)漏料孔和出料槽应畅通无阻。
(6)打料杆和推料板的推出应顺利无碍,制件完好无损。如发现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六、弯曲模的调试
1.调试要点
(1)上下模在压力机上相对位置的调整。有导向的弯形模,全由导向装置来决定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无导向装置的弯形模,在压力机上的相对位置,一般由调节压力机连杆长度的方法来调整。调整时,应使上模随滑块到下极点,既能压实工件,又不发生硬性顶撞,或在下极点时,不发生顶撞及咬住现象。
在调整试压时,最好把试件放在模具工作位置上进行调整。
(2)调整间隙。模具在压力机的上下位置粗略调整后,在上模与下模之间垫一块比工件硬度稍大的垫块,调节连杆长度,多次用手搬动飞轮旋转,直到滑块能正常地通过下极点而没有阻滞时为止。
上模与下模的侧向间隙,可采用加垫片的方法(垫片厚度为料厚),以保证间隙均匀。
固定下模板,试冲并合格后,可将各紧固零件再拧紧,检查无误后,可投入生产使用。
(3)调整定位装置。弯形模定位零件的定位形状应同坯件吻合,在调整时,应充分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利用定位块和定位销时,应注意其准确性。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正,必要时,应进行更换。
(4)卸、退料装置的调整。顶(推)出件运动灵活,不能有卡死现象。卸料系统应有足够的行程。卸料和顶推系统力量要适当,作用力应均匀,以保证制品件的平整和表面质量。
2.调整方法
(1)如果弯形件产生裂纹,则应:
①更换属性好的材料,如条件许可,可将板料退火。
②减少弯曲变形量,选择毛刺的一边,放在弯曲内侧进行弯曲。
③分次弯形,首弯时可采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④加大滑料的圆角半径(凸模)。
(2)如果尺寸形状不合格,则应减少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弯曲前将配件退火,以减少回弹,必要时应增设压料装置,以改变定位方式。
(3)弯形件底面不平。应增加卸料杆数量,使其受力均匀,增加预压力。
(4)表面擦伤,壁变薄。应加大凹模的滑料圆角,并对其抛光,加大间歇,减少预压力。
(5)产品出现挠度或扭转。应对产品整改校正,材料在变形前应进行退火处理。
七、拉深模的调试
(1)凸缘起皱且零件壁部被拉裂。应加大压边力。
(2)壁部被拉裂。应减小压边力,增大凹模圆角半径,加润滑剂,用塑性好的材料,采用中间退火。
(3)凸缘起皱。应增大压边力,适当加大厚度。
(4)边缘呈锯齿状。修整前道工序落料刃口,使其有均匀的间隙,减少毛刺。
(5)制品边缘高低不一致。调整定位,使坯件中心与凸模、凹模的中心线重合。更换材料,修整凸模、凹模半径,使其光滑圆润,每处都一致,调整间隙,使其均匀。
(6)制品底部不平。平整毛坯,改善顶料装置结构,更换弹簧或橡皮。
(7)盒形件直壁部分不拉直。放大凹模与凸模角部间隙,减小直壁间隙值。
(8)制品壁部拉毛。研磨修光模具的工作平面和圆角,清洁毛坯,使用干净的润滑油。
(9)拉深深度不够。可采用放大毛坯尺寸,调整间隙,加大凸模圆角半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