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产品烟熏过程也是一种干燥杀菌过程。熏烟的温度与熏烟中的酚类、醛类、酸类物质具有协同杀菌作用,温度越高,热杀菌效果越显著。在熏制过程中,当温度达到60℃时,微生物的数量下降到原数的0.01%。同时,由于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而形成的蛋白质变性膜,既防止制品内部水分的蒸发和风味物质的损失,又可阻止微生物在制品表面的繁殖及侵入制品内面。另一方面,在熏制过程中,水产品表层的水分蒸发,降低了制品的水分活度,而且随着水溶性成分的迁移,表层食盐浓度增加,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熏烟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主要成分为酚类、醛类、酸类及酮类等挥发性有机物质,烟熏后这些物质仍残存食品中,不仅赋予淡水熏制品具有特殊的色香味,而且具有杀菌、抗氧化作用,延长淡水烟熏制品的保存期。
(1)冷熏法。冷熏法是以贮藏为主要目的,进行低温(15~30℃),长时间(10~20天)熏干的方法。为了防止熏制初期的变质,淡水原料采用高浓度的盐溶液盐渍再脱盐,使肉质易干燥。脱盐的程度常控制在最终产品盐含量为8%~10%,制品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0%左右。冷熏法生产的产品储藏性好,可保藏1个月以上,但风味不及温熏制品。
(2)温熏法。温熏法是将熏室的温度控制在较高温度(50~80℃),进行短时间(2~12小时)熏制的方法。温熏制品的重量损失少,产品风味好。由于制品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5%~60%,盐分2.5%~3.0%,因此不耐贮藏,一般为4~5天。
(3)热熏法。也称为焙熏,是一种高温(120~140℃),短时间(2~4小时)熏制方法。由于熏制温度高,鱼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制品表面很快形成干膜,阻碍了制品内的水分外渗和熏烟成分向制品内部渗透,故制品的含水量高,盐分及熏烟成分含量低,储藏性差。
(4)液熏法。将阔叶树材烧制木炭时产生的熏烟冷却,除去焦油等,其水溶性部分称为熏液。预先用水或稀盐水将上述熏液稀释3倍左右,将淡水原料放在其中浸渍10~20小时,也可将熏液直接喷洒在原料鱼上,然后干燥即可。该法熏制时间短,便于实行熏制过程中的机械化、连续化,可广泛用于水产品加工中。为了改善制品的色泽及提高干燥效果,有时也与普通的熏制法并用。
(1)烟熏淡水鱼制品。
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盐渍→脱盐→沥水→风干→烟熏→包装→冷藏。
2)操作要点。
原料处理:原料以青、草、鲤鱼为主,也可选用鲢、鳊鱼。洗净鱼体表面黏液和污物,然后去鳃、去内脏、血污和腹腔内黑膜,洗净,沥干。
盐渍:将洗净的原料鱼投入饱和食盐水中盐渍,盐渍时间依据气温和鱼大小而定,一般盐渍数小时至1天。
脱盐:脱盐的目的是除去过剩的食盐和容易腐败的可溶性物质。采用流水脱盐的效果最好,夏秋季节气温高时可用5%左右的稀盐水。脱盐后沥干表面水分。
风干:背开的鱼最好采用挂晒,小杂鱼或鱼块可放在竹帘上晒,经常翻动,避免暴晒。风干至七成干左右。
烟熏:烟熏在烟熏室中进行,选用含树脂较少的阔叶树为熏材。背开鱼采用挂熏法,在20~40℃下熏制,温度逐渐增加,熏至水分含量为45%左右为宜。
包装:熏鱼充分冷却后,分等级包装。用木箱包装或用塑料袋真空包装。
3)质量要求。成品要求剖割正确,大小一致,无破伤、色泽金黄,无盐霜,肉结实,有特殊香味。产品水分一般控制在45%左右,盐分不超过10%。
(2)烟熏鳗鱼。
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盐渍→烘干→烟熏→包装→贮藏。
2)操作要点。
原料处理:选用新鲜或解冻后的鳗鱼,经去头、去内脏后洗净,然后沿脊骨剖成两片,去脊骨,按鱼片大小厚薄分级。
盐渍:用8波美度的盐水进行盐渍,浸渍时间按鱼片大小、鲜度及气温情况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盐渍后用清水冲洗,沥干。
烘干:将鱼片挂在60℃烘房内烘2小时左右,干燥至鱼片表面略硬为宜。
烟熏:在温度为60~70℃熏房内烟熏1小时左右,熏至鱼片呈淡茶黄色即可。
贮藏:冷却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冷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