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工厂化育苗
(重庆市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8月16日发布,2000年8月30日起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橘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柑橘中的锦橙、夏橙、哈姆林甜橙工厂化脱毒苗的生产和销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方应探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40—85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GB 9659—88柑橘嫁接苗分级及检验
DB 5102/T008.2—1995柑橘嫁接苗
3术语解释
工厂化育苗是指在严格的保护条件下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植物生长条件进行人工调控并大批量生产苗木的方式。
4苗木培育
4.1 培育方式
在严格保护条件下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植物生长条件进行人工调控并大批量生产苗木。
4.2 场地选择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病源,采光好的地方。
4.3 育苗设施
4.3.1 温室
根据育苗多少设计温室的大小。
温室的顶部呈“人”字形或拱形造型。
温室的主体结构采用轻型镀锌钢,具有足够抗压、防风、防锈、抗腐蚀的能力;屋顶及东西南三面护墙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农用透光材料——聚碳酸酯瓦楞板或玻璃板,前者厚度为0.8毫米。
温室运用水帘蒸发降温,燃油热风或水升温。温室内设置通风机、空气循环风扇、水帘、卷帘电机、微电脑温控器、人工光源等,通过这些设备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室内空气循环。强制通风、人工补光、遮光、自控温度,使温室内保持柑橘生产所需要的适宜条件。
4.3.2 网室和采穗圃
网室顶部呈拱形,主体结构采用热浸镀锌钢;屋顶采用以色列进口太阳膜,这种膜具有抗紫外线、防结冰、防结露、防雾和冬季保温、透明度高等特点;网室四周采用以色列进口50目网室和聚乙烯保温膜,相应设多个通风机。采穗圃可专设,亦可设在温室、网室内,主要提供嫁接穗条。
4.3.3 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有播种器、育苗桶两种。播种器一般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加工注塑而成,其体积和外观设计无固定模式。如施格兰公司设计使用的播种器长67厘米、宽36厘米,设96个种植穴,穴深17厘米。每个播种器可播96株苗,能装营养土8~10千克,耐重压,寿命5~8年。育苗桶由线性聚乙烯吹塑而成,其体积外观无固定格式。如施格兰公司设计使用的育苗桶高38厘米,桶口宽12厘米,底宽10厘米,梯形方柱,底部设2个排水孔,能承受3~5千克压力,使用寿命为3~4年。
5容器育苗技术
5.1 营养土
5.1.1 营养土配制
泥炭土、砂、谷壳按体积配制,要求具保水、透气、排水、保肥性,再根据苗木生长需要进行配方施肥。
5.1.2 营养土消毒
有蒸汽、紫外线、化学消毒几种方法。如施格兰公司将混均匀的营养土放入到由3个各200升分隔组成的消毒箱中,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消毒,每个消毒箱内安装2层蒸汽消毒管,消毒管每隔10厘米打孔径0.2厘米的孔,消毒时间为每次40分钟,升温到100℃大约需10分钟,蒸汽温度保持在100℃需30分钟。然后将消毒过的营养土堆在堆料房中,待冷却后即可装入育苗容器。
5.2 接穗、砧木来源
接穗、砧木从美国加州引进,砧木以枳、枳橙为主,极少量柠檬、来檬、酸橙、酸橘。接穗品种为哈姆林甜橙、夏橙(品种群有奥林达、德尔塔、子夜、康拜尔)。引进苗木要求生长健壮,无检疫病虫害。
5.3 种子消毒
播种量是所需苗木量的1.2倍。播前将种子用50℃热水浸泡5~10分钟,捞起后立即放入用漂白粉消毒过的清水中冷却,捞起晾干备用。
5.4 播种方法
播前把温室、播种器和工具等用3%来苏水和1%漂白粉水消毒一次,把种子有胚芽的一端置育苗容器营养土下,播后覆盖1.5厘米厚营养土,一次性灌足水。
5.5 砧木苗移栽
当播种苗长到15~20厘米高时移栽。将育苗桶装入1/3营养土,剪掉砧木弯曲根,将砧木苗放入育苗桶中,主根直立,边装土边栽苗边摇匀根土,压实,灌足定根水,第二天施0.15%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4~7天即可发新梢。
5.6 嫁接方法
当砧木直径达0.5厘米时,即可嫁接。采用美国T字形嫁接法,嫁接高度离土23厘米左右,其下的叶、刺、芽全部剪掉。嫁接前对所有用具和操作者的手用0.5%漂白粉溶液消毒,嫁接后每株挂上标签,写明砧木和接穗品种,防止混淆。
5.7 嫁接后管理
5.7.1 检查成活
嫁接后3周,用刀在接芽反面解膜,此时嫁接口砧穗结合部已愈合并开始生长。
5.7.2 处理砧木
解膜3~5天后把砧木顶端接芽以上的枝干反面弯曲过来。
5.7.3 集中补接
把未成活的苗移到苗床另处集中补接。
5.7.4 剪砧
接芽萌发抽梢自剪并成熟后剪去上部弯曲砧木,剪口最低部位不低于芽的最高部位。剪口与芽的相反方向呈45°倾斜,以免水分和病菌入侵,且剪口平滑。
5.7.5 扶芽、除萌
由于容器育苗生长快,嫁接后砧木萌发嫩芽多,应及时抹除。
5.7.6 扶苗、摘心
容器嫁接苗嫩梢长势快,极易倒伏弯曲,需用长80厘米、粗1厘米的竹条或小圆竹扶苗。时间掌握在嫁接苗自剪后插柱,位置应在离苗木主干2厘米处,不致伤根。用塑料带把苗和扶柱捆扎成“∞”字形,随苗生长高度增加而增加捆扎次数,一般捆扎3~4次,使苗直立生长而不弯曲。苗长至20厘米时摘心,使每株有2~3个分枝。
5.7.7 肥水管理
由于苗木处最适生长条件,生长很快,因此对肥水要求较高,一般每周用0.3%~0.5%复合肥或尿素淋苗一次(移出露地育苗除外)。此外,追肥可视苗木生长需要而定。
5.7.8 病虫防治
因温室、网室温湿度调节较好,肥水跟上后苗木长势不错,土壤经过消毒且不重复使用,所以室内病虫害较少。一般情况下幼苗期喷3~4次杀菌剂防治立枯病、脚腐病、流胶病、炭疽病等。虫害防治主要是螨类、蚧类(室外有潜叶蛾),可在温室或网室设置黑光灯捕虫和化防等。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施行严格消毒措施防止人为带进病虫害。
6苗木出圃
6.1 出圃前的准备
充分灌水、抹去幼嫩新芽、剪除幼苗基部多余分枝,便于运输和定植;清理并核对品种标签,记载出圃时期、定植去向、品种品系,入档保存。
6.2 出圃规格
选择生长健壮无检疫病虫害,根颈离土高70厘米以上,嫁接口上方2厘米处直径达1.2厘米以上,有2~3个分枝,每分枝有2~3次梢,分枝以下主干高40厘米以上的苗木,同育苗桶一同运到定植的地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