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

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他的职业兴趣理论基本上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指价值观在职业上的体现,也可称之为择业观。同时,探讨了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上有何异同,以及它们对择业标准会有什么影响。对不同职业兴趣类型者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二、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霍兰德(Holland)在1959年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是目前国外职业兴趣研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该理论建立在长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实践的基础之上。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他的职业兴趣理论基本上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该理论的特征是,从事同一职业的人存在共同的人格特征,并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他从整个人格的角度来考虑职业选择的问题,霍兰德的理论超越了心理学和非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包含了各种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理论。

霍兰德首先提出六种职业环境,即现实的、研究的、艺术的、社会的、企业的、常规的。环境的性质是其所属成员典型特性的反映,它提供了相应人格类型的人发挥其兴趣与才能的机会,并强化相应的人格特质。基于这一理论,他提出四种假说:多数人都适用于上述六种类型中的某个类型,并且以上六种人格类型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划分为带有上述六种特征的环境模型(各种环境是由同一人格类型的人所占据);人们寻求能发展自己技能和能力的环境,并且寻求能发展他们态度和价值观的环境;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人格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可以划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由此简称为RIASEC理论。这6种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现实型(Realistic)。这类人喜欢以物、工作、机械、动物等为对象,从事明确、有序、系统的活动。爱好以机械和物为对象的现实性职业。其性格是顺应、具体、朴实、老实的。

研究型(Investigative)。这类人喜欢根据观察而对物理的、生物的、文化的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这类人数理能力强,喜爱科学家、医生等专业性职业。在人格特征上是分析型的、智慧的、有探究心和内省的。

艺术型(Artistic)。这类人以形态和语言来创作艺术作品。具有音乐、美术等天赋,适合于作家、音乐家、画家、演员等职业。其人格特征是想象的、独白的、情感性的、没有秩序的。

社会型(Social)。这类人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适合于教师、咨询、社会工作者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性、乐于助人的、善解人意的。

企业型(Enterprise)。这类人喜爱实现组织目标,或为获得经济利益而操纵人、驱动人的活动。有较强的与人接触能力和说服能力,适合营销、经营管理类工作。其人格特征是冒险的、精力充沛的、社交性的、自信的。

常规型(Conventional)。这类人喜爱记录、整理档案资料、操作办公机械、处理数据资料等活动。适合事务员、会计师、银行职员等工作。其人格特征是守规则的、慎重的、自控的、顺从的。

霍兰德把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简称VPI)和自我导向搜寻表(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VPI以职业条目作为量表的项目,SDS是在VPI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活动潜能和自我评估等分量表项目,两者均是具备RIASEC理论构想的量表,可对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做出有效评估。该理论也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分类体系之一。

为研制适合中国人的职业兴趣量表,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于1994~1995年参照霍兰德的理论框架,研制了“霍兰德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简称H-C职业兴趣量表,该量表具备霍兰德六种职业兴趣类型的理论构想,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分类体系的特点,信效度检验良好。

(二)职业价值观

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指价值观在职业上的体现,也可称之为择业观。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个人的择业标准和对具体职业的评价集中反映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Martin Katz、唐纳德·舒伯以及其他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价值观,更确切地说是职业价值观在生涯选择中有何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确实是生涯决策制定的一个影响因素,它还与日后的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水平相关。如果人们遵循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感和自尊感。

唐纳德·舒伯等人(1986)从价值观角度对工作重要性(work salience)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并不十分重视工作,他们更看重为人父母与家庭生活、与配偶和伴侣的关系,看重休闲和娱乐或者学习和深造,所以,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存在困难。

然而另一位心理学家马丁·凯茨找出了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澄清从职业中获得的回报和满足。20世纪60年代末,马丁·凯茨(1993)对250种职业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以确定如何用十种职业价值观来对它们进行评定。现在使用的价值观有高收入、社会声望、独立性、帮助他人、稳定性、多样性、领导、休闲八种。马丁·凯茨最终还创造出一套用于计算机职业生涯制导系统的价值观澄清练习,该指导系统名为交互指导信息系统(System for Interactive Guidance Information,简称SIGI)。

凌文辁、方俐洛(1995)用他们自制的“霍兰德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探讨了我国青少年的职业价值观的内部结构,以考察1990年中期我国青少年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同时,探讨了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上有何异同,以及它们对择业标准会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最多的5个项目是: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是否收入高、是否能提供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而最不看重的5项是:工作单位规模是否大、是否易成名成家、单位级别是否高、是否有出国机会、单位知名度是否高。由此可知,如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已不看重虚名,而更关注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高低。

对不同职业兴趣类型者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实务型和常规型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上是一致的,艺术型与前两种类型也基本一致,社会型较重视某些“发展因素”,企业型则更重视“声望、地位”因素,最突出不同的是研究型,这类型的人最看重的都是与个人发展有关的项目,这一结果也与我国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者的实际情况相符。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霍兰德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效度是理想的。

(三)职业价值观与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睡眠、性的需要;安全需要,如对稳定、秩序、免受恐吓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被所在的群体接纳,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关心、爱护、支持和异性爱等;尊重的需要,包括对实力、成就、优势、胜任、自信、独立和自由的需要,对地位、声望、荣誉的需要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需要。

人们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生的需求。所以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人生需要之重视程度的反映。方俐洛等人认为,从需要理论去看待职业价值观,才能解释我国青年择业标准的变化和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

凌文辁、方俐洛将职业价值观分为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与人的四类需要相对应,即“声望地位”因素与尊重的需要相对应,“保健”因素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相对应,而“发展”因素与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的因素结构大致与人类的基本需要类型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