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利有弊,重要的是权衡利弊,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而不是脑子一热盲目行动。“利”大于“弊”就应该勇往直前,“弊”大于“利”就应该敢于放手。成功者需要权衡利弊的智慧和策略,权衡利弊才能进退有度。
人生如棋,进退有度
人生就是一盘棋,对手就是命运。有的人任由命运时局摆布,如同木偶;有的人则能进能退,他们是命运的主人。进退自如需有超强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只有镇定自若,从长远考虑,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才能进退自如,才能下好人生这盘棋。
魏末,爆发了六镇起义。年轻的宇文泰随父参加了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不久,鲜于修礼为葛荣所杀,宇文泰又成为葛荣的部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尔朱荣杀死了葛荣并取而代之。
尔朱荣早就注意到宇文兄弟与众不同,担心智勇双全的宇文兄弟会成为自己的隐患,不久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宇文泰的三哥洛生,并设下圈套想进一步加害于宇文泰。面对十分凶险的情况,年轻却有城府的宇文泰不露声色,他将失兄的悲愤藏于心底,面对尔朱荣慨然以对,激昂陈词,不仅打消了尔朱荣担心他造反的疑虑和杀人的念头,而且使尔朱荣对自己敬重有加。
在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你死我活的火并事件层出不穷。一路军的将军被刺杀,使该部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这次事件,为宇文泰的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良机,宇文泰自然大喜过望。不过,一向不露声色的宇文泰并没有马上行动,他还是很慎重地和谋士们权衡了利弊,分析之后认为,对手毫无统军之勇,应该果断地抓住时机接管该部。
对这支部队一直怀着觊觎之心的北魏丞相髙欢,在得到该将死讯后也很快派出了侯景前往接管。于是宇文泰与侯景在途中相遇了。宇文泰豪迈而自信地质问侯景:“岳公(已死将领)虽然死了,但宇文泰尚在,你想怎么样?”侯景面对宇文泰咄咄逼人的锐气大惊:“我只不过是一支箭,身不由己,由人发射而已。”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也就在这一年,北魏孝武帝与丞相矛盾激化,宇文泰趁机率部迎接元修进入长安。进入长安之后,孝武帝以宇文泰有功,任命宇文泰为西魏最高统帅总揽朝中政治、军事大权。从此,宇文泰开始了辅佐天子、号令天下的权臣生涯。
宇文泰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知道在力不如人的时候韬光养晦、不露声色,而在机遇面前咄咄逼人、毫不退让。棋局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稍稍懂棋之人都知道,任何一个棋子用好了都将威力无穷。重要的不是自己是什么身份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关键在于能否进退有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人生的本质就是学会进退。人的一生就是竞争、调和的过程,学会了进退才能成为人生的棋手。漫漫人生变幻不定,难免令人举棋不定。人生如棋,棋中上演人生的起落沉浮。看一看自己手中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收获?
人生如棋局,进退要有度。懂得了人生如棋局,我们才能纵观大局,知己知彼,落子无悔;懂得了进退有度,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想做成自己的事情,但往往因急于求成忽视了某个细节,而致事与愿违。《古文观止》中有一个“小港渡者”的故事,记述如下:
顺治七年冬天,一个书生想从小港进入镇海县城去参加科举考试,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子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萦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两里路。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这个急着赶路的书生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
书生这时才醒悟,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蕴涵了深奥的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
《论语》中也有类似的一个故事。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整体大局。
“欲速则不达”是孔老先生一直强调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都不能超越规律的制约,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寓言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小孩,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回家来,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茧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了。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违背了自然规律,反而让爱变成了害,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到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会让你锻炼得坚强,成功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步步为营,请君入瓮
这世界之所以有竞争,不在于人们有能力,而在于人们有欲望。因此想要减少有害的竞争,其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毁灭其力量,而在于避开其欲望所指,或者使其权衡利弊,放弃使用其力量。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任内的财政部长,将多年政治生涯获致的经验,归结为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一位电机推销员在与某公司的经理洽谈电机贸易的时候,这位公司经理刚拿起产品说明书看了一下,就勃然大怒:“你们公司售出的这种HL电机的质量太差了!上一次差点儿把我的手烫坏了!”
推销员听到后并没有对他的抱怨加以解释,也没有与他辩论,而是微笑着对这位经理说:“经理先生,如果真如您说的那样的话,那么我不但该向您赔礼道歉,而且还应该马上给您退货,并赔偿您的公司因此而受到的经济损失。”
这位经理听了这话,态度温和了,也没有说话。这位推销员开始连连发炮:
“大家都知道,任何电机在工作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热,但是发热不可能会超过全国电工协会所规定的标准,您说是吗?”
“是的,要是那样的话,根本不会通过质量检查。”
推销员接着问:“按照国家标准,电机温度可以比室内温度高5摄氏度,是这样吧,经理?”
经理说:“是的,但是你们的电机温度实在是太高了,我当时摸了一下,真的差点儿把我的手烫坏了。”
推销员说:“那真是太对不起了,不过我想请问您一下,您公司车间温度比室外温度大概要高多少?”
“大约7.5摄氏度。”
推销员笑着对经理说:“若是那样的话,我们假设室外气温35摄氏度,这已经够高了,加上室内与室外的温差7.5摄氏度,再加上电机与室内的温差5摄氏度,共计47.5摄氏度。如果您将手放进50摄氏度的水里,您的手会不会烫伤呢?”
经理无话可说。
推销员说:“那么,您对我们HL牌电机还有什么其他意见吗?”
经理无奈地说:“没有了,我们再购几台电机吧。”
在这则事例中,推销员巧妙地将经理引到无话可说的地步。正是利用一些小问题推导出经理自己所说的话自相矛盾,最后不得不又购几台电机。
当人们的某些主张、要求被对方拒绝的时候,总会觉得浑身很不自在,作为必须要表示拒绝的一方,如果想要把拒绝留给对方,一般应先用一种同情的语气去表达意思,以防止对抗心理的发生。即便是你的下属,对抗的心理一旦在他心中扎根,就会给你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更不用说是领导和同事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他的言语中找出易于突破的缺口。然后,步步为营,请君人瓮。同时,让他有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满足,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寻找机会,趋利避害
机会和陷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机会让我们走向成功,而陷阱让我们损失惨重。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它们往往是一对相互伪装的“朋友”。让人很难分清楚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我们需要有分辨机会和陷阱的智慧。很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看上去对自己十分有利的机会很可能就是敌人设置的陷阱和圈套;而一个看上去明明是陷阱却反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很多有谋无勇的人为错失它而后悔一生。三国时司马懿把诸葛亮摆的空城计误为陷阱,错失了攻占空城的机会,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狼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动物,而老猎人讲述的一个故事更让人佩服这种动物身上所具有的生存智慧。两个年轻的猎人在非洲狩猎,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收获。一匹老狼成为他们的目标,经过长时间的跟踪和周旋,猎人决定在一个“丁”字形的岔道上,捕获这个猎物。两个猎人分工,他们决定分别从两边包抄老狼,他们还在剩下的第三条路上设上了陷阱。这样只要老狼进入了捕猎区,就只能成为猎人的猎物。
一切都在猎人的计划之中,觅食的狼进入了捕猎区。两个猎人几乎同时行动,从两条路包抄,他们一人端着一支枪,把狼夹在中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狼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岔道逃掉,二是迎着猎枪冲过去。
只见那只狼丝毫没有犹豫,就迎着其中一个猎人的枪口冲过去。很明显它准备夺路而逃。猎人原以为狼会选择岔道,这样就中了陷阱,没有想到老狼竟然迎面冲了过来。猎人急忙之中开枪,可是都没有打中飞奔过来的狼,狼越冲离猎人越近。
猎人手忙脚乱,虽然连开了好几枪,但是都没有打中。最后一枪的时候,狼与猎人擦身而过,当猎人转身追赶,已经为时过晚。狼就这样跑出了两个猎人精心设计的埋伏。
猎人们回到自己的住处,心中很是迷惑,为什么狼没有选择另外一个没有猎人的路口,而选择夺路而逃。他们决定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老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是遇见了一只老狼。老狼知道只有夺路成功才有生的希望,而选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是死路一条,因为那条似乎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
老狼之所以能够逃生就是因为它在危险中能够区分机会和陷阱。如果它选择了没有猎人的一条路,它只能成为猎物。它选择了和子弹赛跑,结果在铤而走险中找到了生路。老狼在危机的时刻还能分辨形势,在陷阱面前找到了伪装的机会。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也很可能成为性格弱点。那些与机会擦肩而过的人往往是因为缺少分辨机会和陷阱的智慧。或者因为贪婪,或者因为不敢尝试,于是丧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分辨机会和陷阱,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其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却伪装成陷阱。不管是面对机会还是陷阱,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分辨挑战和机遇,才能在进与退之间找到成功之路。
别为小事斤斤计较
成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来完善自己的性格及心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会用苦难来告诉我们。有句谤语说:不幸的事情总会不断重演,直至有所领悟为止。这是说,我们应该从生活的苦难中得到启示获得收益,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个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踩脚所发出的“砰砰”的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也会怕那么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骚扰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天神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我就认为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狮子从遇到的烦恼中学到了该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的确如此,不论多么强大的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与其为那些不如意的小事斤斤计较,倒不如换一种心态去看这件事情。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写的:“你要感激欺骗你的人,是他增加了你的见识;你要感激遗弃你的人,是他教导你应自立;你要感激绊倒你的人,是他在强化你的能力;你要感激斥责你的人,是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所有的一切,你都应该能够从中学习到好处。”
进退的分寸与勇气
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如果它们双方都选择前进,那就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果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那么后退的一方就失了面子;如果双方都选择后退,那么双方都失了面子,但都没有损伤。
也就是说,即使在对抗条件下的动态对局中,双方可以通过向对方提出威胁和要求,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至于因为各自追求自我利益而无法达到妥协,甚至两败俱伤。
但是这种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出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试探,甚至是激烈的争斗后才会做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一方前进,一方后退,这也是符合斗鸡定律的。
因为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的强弱的话,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而在试探的时候,既要有分寸,更要有勇气。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人士,那么你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对局,一定是围绕薪水进行的。
有人总结说,薪水结构可以均分成三等份:一份是被老板骂的“遮羞费”,一份是对客户赔笑的“坐台费”,另一份是加班“卖肝”赚的钱。听起来很幽默,但仔细想想,还真的很辛酸。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弥补呢?
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让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对局策略都没用。
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
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过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为了培养一下这种试探的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
一般人请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会降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
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看得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其实,在你与老板之间形成的一个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即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两种不一致的看法。
但是,如果你不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对局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这是在斗鸡对局中如何在避免两败俱伤的前提下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智慧,正如本节开头所说的,在需要勇气的同时,更需要揣摩与试探的策略。
洞察大势的进退之道
一个能够洞察大势的人必定是智者。因为他能够把握大环境的变化,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大环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能够洞察大势的人,不会判断错了方向,他们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说的就是大趋势,如果没有天时的配合,就是没有了成功的大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选择一个有利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成功。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在某个时期,拥有了一个成功的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会进退就是学会洞察大势,学会选择和改变自己的环境。
秦国的丞相李斯未发迹时,在其家乡上蔡县衙当差。作为小吏,李斯被人呼来唤去,受了不少的屈辱。李斯胸有大志,不满现状。
一天,李斯去茅厕方便,看见茅厕中的老鼠又瘦又小。他又在仓库中见到了老鼠,不同的是,这里的老鼠却个个膘肥体壮。李斯于是受到了启发:老鼠有胖有瘦,只因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有尊有卑,只在于人们的环境高低有别。老鼠本没什么区别,人也没有本质的差异,如此反差强烈,全在他们对于大环境的把握。
于是,李斯暗怪自己不求上进,贪图眼前小利。他又悔又恨,于是辞去了小官拜荀子为师,开始学习帝王之术了。在研究了当时的各国实力之后,李斯准备到秦国去发展。
李斯的目的是游说秦王赢政,他利用宫廷侍从官的身份多次向赢政分析当时的局势。有一次他这样劝说秦王:“没本事的人总是失去机会,而成就大业的人能够掌握趋势,不给他人可乘之机。现在秦国实力渐强,大王如志在一统天下,现在就该采取行动了。”
秦王采纳了他的计策,李斯因此被任命为长史,离间六国的君臣关系。李斯总是能对大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谏言不断。秦王越来越重用他,很快又提拔李斯当上了客卿。
然而李斯的为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以修建灌溉水渠来耗费秦国人力物力,使其不能东侵。这个阴谋被发觉后,秦王大怒,发布了逐客令,把侨居秦国的外国宾客一律驱逐出境,身为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之中。
李斯想来想去,他分析趋势之后决定主动上书力争,这就是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信中指出,秦国方面统一大业未成,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完全违背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趋势。这封洞察大势、分析精辟的书信到了秦王的手中,令秦王大为感动,当即派人追回已在被逐途中的李斯,并废止了逐客令。就这样,李斯不但官位得以保全,而且受到秦王的赏识。接着,秦国兼并天下后,李斯又高升为丞相。
李斯的成功之道在于对趋势的把握,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投靠日渐强大的秦国。又通过当时位高权重的吕不韦,成为秦王的身边的要人。在不断的努力下,他一直攀登上了事业的顶峰。因为能够把握大势所以才能平步青云,因为把握趋势才能化险为夷。洞察大势就是李斯的进退之道。
一个不懂得洞察大势的人会非常痛苦,因为即使他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方向错了,即使再怎么搏命,也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人们的每一次选择,既反映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更影响着人生的走向。人生有时候就是那么关键的几步,假如一步走错,有可能步步皆错。在走出这关键的几步之前,一定要洞察大势的变化。
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
身处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在为如何找到工作,或者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奔命,却忽略了该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金子在哪儿都会闪亮,而狐假虎威只能逞一时的威风。那些大力吹嘘和标榜自己的人,名不符实,或许能得到人们一时的认可,但是大浪淘沙,没有任何实际本事的人终归还是要被淘汰掉的。而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终究会有被认可的一天。
大学生钟欣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工作。按惯例,新来的人都要先到基层网点锻炼。在基层网点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操作性的工作,在业务技能上,一个本科生不比一个高中生有多大的优势。
一天,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子来取一笔大额存款。钟欣一看支票发现那张定期存单没多久就要到期,提前支取将损失一大笔利息,于是就提醒了这位储户。但这位储户说自己实在没办法,因为他预订的住房已到了交款的期限。于是她问清了他订房的楼盘,按照这个楼盘开发商的付款方式及相关的政策,为他设计了一套更合理的交款办法,这不但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也让他获得了一大笔利息收入。
储户惊异于钟欣如此年轻,却有这么精到的理财头脑。同时,钟欣的服务也是绝对的热情周到,为储户想的办法很周全。钟欣也感到很开心,因为知道自己的知识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她也为自己能有用武之地而欣喜。后来,她似乎已经将这件事情遗忘了,仍然继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突然有一天一家报社的记者采写的一篇关于她的报道上了报纸,这篇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来,那个急着取钱的人是那家报社的主编。银行领导顺势而为,利用她的知名度,组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理财工作室,顺应社会上开始出现的投资理财的新需求,使这家理财工作室在全市储户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银行创造了颇丰的收益。
其实接待那位报社主编时,钟欣并没有把他当做特殊的客户,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机会,她只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储户着想。这件事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并让她深刻体会到:善待工作和顾客,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是啊,成功有的时候是需要机遇的,虽然你现在还不能得到满意的工作或者较好的收入,但机会通常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有能力,并且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充实自己,机遇一定会有眷顾你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如果做好本职是100分,你要想着做到101分,这成功的机遇就是你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机遇才能降临到你身上。
进退是一次心理战
在商谈中,卖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买方则会提出种种借口,以图达到最高利益,此时,以退为进的战略便会大奏奇效。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他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両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购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国人喜爱古董的习惯,不能肯定他一定会买下那最后一幅画而去烧掉前两幅如果最后美国人没有买那幅画,印度人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你退一步,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对方的心理,对方愿意采取令你满意的行动,你的“以退为进”才能达到目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天才就是有能一眼看见本质能力的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掌握这种规律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的本质。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地权衡利弊,这样才能做到进退自如。
但是要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本质谈何容易,这绝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只要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我们就能比别人领悟得更快,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能取得成功的人一定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福尔摩斯在这方面绝对是个高手。
有人给福尔摩斯出了一道难题,这人拿出自己的一块表对福尔摩斯说:“我听说你非常聪明,现在请你从这块表上面找出它的旧主人,以及他的性格和习惯。”
仅仅只有一块手表怎么能找到它的旧主人,而且还要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和习惯。这几乎是故意刁难,仅靠这么一块表如何能回答这么多问题。但是福尔摩斯没有拒绝,他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福尔摩斯接过表,在手上认真观察,慢条斯理地说道:“这只表是你父亲留给你哥哥的。”那人大吃一惊,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就能知道?”
福尔摩斯继续开始了他的逻辑推理:因为表上刻有他父亲名字的英文缩写。
而按照习惯,这类贵重的东西,多是传给长子的;长子又往往袭用父亲的名字。这位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所以这表应该在他哥哥手里。
接下来的分析更加精彩:福尔摩斯认定这表的主人是个放荡不羁的人,而且常常生活潦倒,但偶尔也会有不错的境况。此人最后因为好酒而死。
福尔摩斯继续解释:我说你哥哥生活不检点并不是诬蔑他,请看这表,不仅上面边缘有裂痕两处,整个表上面还有无数的划痕,这是习惯于把表放在钱币和钥匙一类硬物东西的口袋里的缘故。对一块价值50英镑的表这么不经心,足以说明此人生活不检点。
伦敦当铺的惯例是每当进一块表,必定要用针尖把当票的号码刻在表里面。用放大镜仔细看,我发现了这类号码至少有四个。这样就可以说明你哥哥的生活常常窘困;同时有时可能较好,这样才能去赎回。最后注意这个钥匙孔里盖,围绕钥匙孔有上千个伤痕,这是由于被钥匙摩擦而造成的。醉汉的表没有不留下这样痕迹的。
这都是从表上可以看出来的,那人完全惊呆了,他奇怪眼前的这个侦探竟然有如此的神通。福尔摩斯以善于推理而闻名于世,他能够在蛛丝马迹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一个拥有超人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的人可以厉害到让人生畏的地步。可是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却有必要锻炼自己的这项能力。如果对问题的认识只流于表面,常常会犯头痛疗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不能从根本上寻找原因的话,忙得焦头烂额也不能将问题解决。
只有那些能够掌握事物本质的人,才能更准确地权衡利弊。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才真正对自己有利,什么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事情很多时候并不像它表面上那么简单,或并不像它表面上那般复杂。我们需要学会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是学会进退的关键一步。
认清形势,适应环境
中国古人有“因敌而制胜”的说法,也就是凭借着对手自己所提供的条件取胜的意思。《孙子兵法》中指出:古时候的用兵高手,先设法让自己不可被对手战胜,再等待对手可以被自己战胜;不可被对手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可以被自己战胜的主动权在对手手上。
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力量已经衰微,虽然名义上其他诸侯国都是附属国,但它们的眼中已经没有这个宗主国了,既不向它朝贡,也不听它的指挥。
然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齐桓公却举起了“尊王”的大旗。
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似乎已经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但是管仲指出:周天子毕竟是传统上的“天下共主”,仍有号召力,如果公开抛弃他,取他的地位而代之,必然遭到各国诸侯的共同反对,不如表面上打起“尊王”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攘夷”是因为在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面前,一些较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需要大国出面联合各诸侯国共同进行抵抗。
于是,齐桓公开始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他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自己,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在随后进行的“葵丘会盟”中,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这就等于是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从而使齐国的称霸行为名正言顺了。所以历史学家认为,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也是他霸业的顶点。
齐桓公成为事实上的霸主,比成为“天下共击之”的篡权者,是一种更为美妙的结局。这种结果的获得,包含了深刻的以退求进的对局策略。这一策略,其实也是后代无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或军阀经常采用,并且颇为见效的选择。
对局高手能使自己不失败,未必能使对手一定失败。所以说:胜利虽然可以预知,却不可以操控啊!在对手不可战胜的时候,防守;在其可以取胜的时候,进攻。防守则可使力量常保有余,攻击则力量常因耗损而不足。
高明的对局者如管仲和齐桓公,往往先发现并且站立在不能被打败的地方,因而不会丧失打败对手的良机。这些,都是在适应对局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行动前请权衡得失
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定是我们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则。权衡利弊之后才能分辨孰轻孰重,才不会因小失大。在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一书中这样告诫世人:
“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这句话对犹太人的成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聪明的犹太人都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他们不会盲目行动。
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沙迪的高级间谍伊莱·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担任了顾问要职,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
有一次,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拉德马赫尔匿藏在叙利亚。由于在战时,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灭绝犹太民族,因此,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费朗茨简直是残害了无数犹太人的刽子手,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将能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
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摩迪沙,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迪沙却下令给科恩:“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并不是摩迪沙有意放过这个刽子手,他自己非常清楚,因为除掉了费朗茨,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当时,中东形势非常紧张,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叙利亚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两者相比,摩迪沙当然宁可牺牲一个次要目标,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心犹不甘,所以再次请示:“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恐吓他一下。”
摩迪沙仍旧指示:“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科恩没有冲动地盲目行事,他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后来他发现在戈兰高地,叙军正在修筑强大的工事,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
不久,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
如果科恩当时图一时痛快刺杀了纳粹分子,从此在叙利亚他无法存身了,也就不可能再获取后来的重要情报,暂时放弃刺杀纳粹分子的行动却为中东战争胜利而继续努力,这还是非常值得的。英明的摩迪沙正是权衡了利弊才能坚决放弃小目标,最终成就大目标。
当可能“失去的”要比“能得到的”更重要时,就应该克制自己不采取盲目行动;当可能“能得到的”比“失去的”更重要时,就应该勇往直前。权衡利弊就是进退的准绳,取舍之间包含的是人生智慧。
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困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有人奉行“万事不求人”的处世原则,认为向别人求助很丢面子,也许还会招来别人的讥讽。因此,他们宁愿一人默默承担,也不开口求助。这种追求独立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它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有时,一味地遮遮掩掩只会使自己事倍功半。聪明的方法是坦承地说出自己的困难,恳请他人帮助。这虽然看起来有些笨拙,但是却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陶是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艺术类报社工作。一天,他正校对稿件,突然接到编辑部主任的电话。主任对他说,今天晚上在市美术馆有一个国际平面设计展的开幕式,届时一些业内的顶尖设计师将到场。由于报社专门负责平面设计工作的记者正在外地出差,所以编辑部决定派他去采访展览,并赶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通讯,明天早上交稿。还没等小陶回答,主任就挂了电话。
小陶犯了难,他不是学美术的,对平面设计一窍不通。他去资料室找了几本平面设计类的杂志,刚看了几页,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对一个门外汉来说,怎么可能写出专业水平的文章呢?他想找个借口拒绝,但是刚才主任的口气是那样坚决,况且,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外出采访,第一次接任务就临阵逃脱会引来其他人的嘲笑。于是当天晚上,他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了市美术馆。
美术馆里人潮涌动,其他媒体的老记者们和那些设计师正聊得热火朝天。小陶则怯生生地在馆里踽踽独行,每遇见设计师就赶紧躲得远远的,生怕对方发现自己是一个外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些老记者已经完成了采访任务,踏上了回家的路,而小陶却连一点头绪都没有。他想,照这样下去,报道肯定是写不出来了,这可怎么向主任交代呢。一时间,他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差点哭出来。
正在这时候,他看见一个与他年纪相仿、挂着采访证的女孩径直走到一位设计师跟前,对设计师说:“您好,我是一位实习生,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您能不能介绍一些相关的情况。”那位设计师非常和蔼地向她介绍了业内的发展动态,并给她引见了一些设计师。
小陶眼前一亮,原来那女孩也是一个实习生。她都敢坦然地承认自己“无知”,壮着胆子去采访,自己为什么不行?
于是,小陶鼓起勇气走到一位面容和蔼的设计师跟前,向他自报家门,说明了自己面临的困难,坦诚地向他求助。他说:“实际上,我是在请您给我指点怎么写这篇文章。我想,您是会帮助我这名新手的。”那位设计师望着他,笑了笑,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打开了沉默的坚冰,接下来的采访就顺利得多了。小陶也像那些老记者一样,奔走于设计师之间,既坦诚地说明自己的情况,也大胆地向他们提出问题。很快,他的采访本上就记录了许多设计师的观点,报道的角度也变得越来越清晰。闭馆前,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腹稿。一回到家,他马上坐在电脑前,将构思好的文章精心写了出来。
第二天早上,他按时把稿子交给了主任。主任看后,连连夸奖小陶的采访能力。下午,小陶的文章就刊登在他们报纸的专版上。几天后,小陶才知道主任把那个任务交给他,就是想考验一下他处理难题的能力。现在看来,他已经顺利通过这一关了。
后来,小陶不断地运用第一次采访的成功经验进行采访,加之他的刻苦钻研,写出了许多很有分量的报道。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便成为报社平面设计部的专职记者。几年后,他成了设计界公认的资深评论员。
小陶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在遇到困难时能大胆地向他人求助。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难解决的问题。当困难降临时,不要怕说“帮帮我”,因为别人的帮助能够使你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主动舍弃,以退求进
在人生对局中,经常会遇到很麻烦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麻烦,即使你有成千上万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可是别人不买账。这时,你就需要以退求进的智慧。
这样的智慧,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
一个叫安东尼奥的年轻人,为了帮朋友,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钱,夏洛克则给他提了一个可怕的条件:如果三个月还不了钱的话,就要从安东尼奥的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安东尼奥朋友的商船遇到了风暴,没有及时回来。安东尼奥无法按时还钱给夏洛克。可是合约还在,贪婪的夏洛克一定要趁机威胁他。他与朋友们整日想对策,想企求夏洛克宽限几天,可是夏洛克根本不同意。看来是没有任何好的方法了。
但该剧到最后,问题竟然一下解决了。鲍西亚小姐——安东尼奥所帮的那位朋友的妻子,突发奇想,为何不可以接受夏洛克的这一苛刻条件,而反制夏洛克呢?于是,她以律师身份,在法庭上与夏洛克对质,同意由于安东尼奥没有还钱,夏洛克可以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来。
但是,这也有一条件:夏洛克不能多割一点,也不能少割一点。
夏洛克没有办法,只能认输。
鲍西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以退求进法的高度体现!
此策略的最难处在于能够取得部分成功的时候,或者已经取得部分成功的时候,能够主动回头退却。能否在这时主动退却,成为能否取得全面成功的因素。
因此不管遇到怎样复杂的局面、怎样让人难以割舍之事,也要冷静回首,主动舍弃。人一般是难以这样大步退却的,但是,假如逼自己一定退却,再重觅应对之策,说不定峰回路转,恰恰这一退,有了对付问题的最佳良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