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秘书学建设中经验性研究的地位问题

关于秘书学建设中经验性研究的地位问题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验总结法是秘书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自从秘书学创建以来,经验性研究一直在秘书学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有些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秘书学与秘书工作贴得越近越好,这样便于直接指导秘书工作实践;也有学者认为偏重于经验性研究会成为秘书学发展的障碍,只有加强秘书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高秘书学的档次,促进秘书学向常规科学转化。而且特定时期秘书工作的重点,往往成为经验性研究的热点。

经验总结法是秘书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自从秘书学创建以来,经验性研究一直在秘书学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秘书学研究历来侧重对秘书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探讨笔者曾对某秘书学专业杂志1993—1997年所发表的论文选题作过统计,其中应用性研究占总选题的89.34%[114],大量的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对秘书工作展开研究。对此,有些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秘书学与秘书工作贴得越近越好,这样便于直接指导秘书工作实践;也有学者认为偏重于经验性研究会成为秘书学发展的障碍,只有加强秘书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高秘书学的档次,促进秘书学向常规科学转化。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秘书学发展中大量的经验性研究呢?

一、经验性研究在秘书学学科建设中的价值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态、属性、过程和规律的体验和感受,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一种认识形式。科学经验本身固然不能告诉人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它却是科学认识发展所不能超越的阶梯。

1.秘书学的创立缘于对秘书工作的经验总结,没有对现代秘书工作的经验性研究,便没有秘书学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于经验。”中国的秘书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为适应新形势下秘书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为满足对秘书人员实行岗位培训的需要。最早的秘书学的开拓者们大都来自秘书工作的第一线。为了满足当时秘书业务培训的需要,一些既富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资深秘书开始系统地总结秘书工作的经验编写讲稿,走上秘书教学的讲坛。如编写《秘书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的李欣,编写《秘书学与秘书工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 149 8年4版年)版的)吴的熔王千,以弓及编,编写写《《实机用关秘秘书书学工》作(福概建论人》(民安出徽版教社育出l98版6社年版)的孙锡钧等,均为长期从事机关秘书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秘书部门领导人。他们的著作主要是对秘书工作的经验总结,内容大都涉及起草和办理文件,调查研究工作、协调工作以及会议组织、信访接待等工作。正如李欣所言:“当初,我没从学术角度去想过,只是在搞业务工作总结时才想写书的。”[115]而正是李欣这部搞业务总结时所写的《秘书工作》,被稍后的研究者们奉为秘书学的开拓之作。也正是由于这些秘书活动的实践者对秘书工作的直接感受和认识作了系统的总结,才使秘书学的诞生成为可能,由此我们可以断言:没有经验性研究便没有秘书学,经验性研究是秘书学研究不能超越的必经阶段,尤其是秘书学发展的潜科学阶段,经验性研究是秘书学研究的基本形式,经验总结法是秘书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经验性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秘书学的应用性,密切了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学科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

经验性的东西大都是人们在实践中直接获得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大量的秘书学著作及秘书学专业杂志的文章看,涉及秘书工作的经验性成果大都具有直接感受性(即直接记录人们的感性印象)、可描述性(即对客观事物的特性、过程的如实反映)及可类比性等特征。例如,围绕如何提高办公厅的整体工作水平、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办公室的信息工作、如何提高会议服务工作的质量等问题进行研究就具有以上特点。而且特定时期秘书工作的重点,往往成为经验性研究的热点。比如1990年1月召开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确定把督促检查工作列为秘书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此后不久,关于办公厅(室)如何加强督查工作的经验性总结便成了秘书专业杂志的重点话题。由于这些经验性成果有较强的直接感受性和可类比性,因而就对相关秘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性,也较好地体现了秘书学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基本价值。

3.秘书学的经验性研究中渗透着理论的成分,经验性研究的成果既为秘书学理论提供了素材,又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秘书学理论的价值

经验性研究虽然着眼于对特定事物的认识,有些内容尚未上升到对事物普遍性的认识,然而人的认识总是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的,秘书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其理论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秘书学中的应用理论部分,更与秘书工作的经验性研究息息相关。比如总结当代企业秘书工作的个案性经验,就可以为企业秘书工作理论的建立提供素材。同时,经验性的东西相对于科学理论是“第一性”的东西,但是相对于具体的实践它又是“第二性”的东西,既然是经验研究就必定对其观察所得的东西有整理、分析和概括。事实上,秘书学中的经验性研究绝非仅仅是对“如何接电话,如何收文件,如何搞会务”[116]的描述。从近二十年来数千篇经验性研究文章以及有关著作来看,无论是督查协调、信息沟通、调查研究、公文办理方面的,还是信访、会务、保密工作等方面的,均不乏有相当理论内涵之作。

不可否认,无论高校的秘书学教学理论工作者还是秘书岗位的实践工作者,都以经验分析法作为秘书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经验性研究并不只是秘书学学科创建初期或者说是潜科学时期所独有的,经验性研究必将伴随着秘书学的发展而成熟。

二、经验性研究在秘书学发展成熟中的局限

秘书学是一门比较典型的应用科学,经验性分析是其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门正向常规科学过渡的科学,秘书学中占绝对优势的经验性研究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提出:“大量经验形态的铺陈,代替或掩盖了对秘书本质和秘书工作原理的理论探讨,妨碍了秘书学理论的创造性突破。”[117]正因为如此,迄今仍有人否定秘书学的学科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对秘书学的经验性研究要有一个比较客观和辩证的认识,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其局限性。

1.经验性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经验性研究无法脱离表象特征,因而具有盲目性、狭隘性且缺乏预见性。特别是对秘书工作的某些操作程序和技术作纯粹性描述的文章及教材往往缺乏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科学是一种探索性的认识活动,自然界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其本质和规律并不总是浮现在现象的表面上,在未发现规律之前,人们只能描述现象、搜集客观材料、积累科学经验,这些经验性的东西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人们一旦获得了经验认识,就往往会形成一种惰性的思考方式,其弊端是难以使事实“升华”,很难捕捉到隐藏在事实后面的奥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大胆地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由此可见,在科学活动中,经验性研究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秘书学中的经验性研究也是如此,如许多专业杂志刊登的有关督查工作、协调工作、信访工作以及接待、值班等事务性工作的文章,其内容大多是对某一级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性成果在概括上的直接性必然导致其适用范围狭窄、缺乏理论上的共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秘书服务对象已呈多元化趋势,秘书工作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使一部分经验性的东西不再适用。如果在新的形势下仍以这种经验性成果替代学科理论体系并广泛加以推广,就很容易造成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经验性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其次,实践经验有待于发展成为科学理论。只有把秘书学中的经验性成果发展成为科学理论,它才能成为秘书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对新时期秘书工作大量的经验性探讨并不等于秘书学理论的突飞猛进,秘书学的成熟有待于理论性研究的加强。

科学研究不能超越经验阶段,但又不能停留在经验阶段。虽然经验性研究导致了秘书学的诞生,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理论研究,没有高校理论界的介入,就无法构建秘书学理论框架,对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等基本问题更是无从认识。可以说,没有理论研究的支持,秘书学要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学科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有研究者呼吁:要发展秘书学,就必须以强烈的理性意识把这门学科的研究引入理论本质阶段,使之逐步完成由经验总结向理论科学的飞跃。

纵观这些年来秘书学的研究轨迹,经验性的探讨和总结确实主导着秘书学的论坛。这种研究现状也确实无益于学科理论的突破。特别是在秘书学正处于向常规学科过渡但又缺乏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关键时期,尽快提升研究层次、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才是秘书学界的当务之急。

2.经验性研究的对策

结合秘书学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必须辩证地看待秘书学界对经验性研究的“偏爱”外,还应该对此现象进行积极引导,把研究的重点引向对秘书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探讨,从而在继承党和政府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吸取新形势下商务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工作、私人秘书工作新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秘书学理论体系。

首先,秘书学离不开经验性研究,但必须注意在经验性研究中融入理论的成分,提高经验性成果在秘书学科中的价值。在科学研究中,加强科学知识对感性认识的渗透,有助于将经验性的东西转化为理论性的东西。因此,秘书工作者在经验性研究中应注意,在描述一些琐碎、片断的现象时,多运用秘书学或者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剖析其规律,这样才能使对秘书工作的经验性描述发展成为有条理的、较系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经验知识,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法使之上升为经验理论,从而成为秘书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广大秘书实践和理论工作者要在经验性研究中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和科学方法的功能,善于从经验中提出问题、提高经验性研究的档次。理论思维在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理论思维有助于把握微观现象的本质。凭借秘书工作的实践,我们可以获得微观领域的某些经验材料,但是要统率这些经验材料,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同时理论思维还有助于建立现象之间的整体联系。经验形态的东西转化成理论必然要经历一个理论思维的过程。另外,我们在作经验性研究时还要注意充分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以加速经验向理论转化的进程。

最后,结合秘书学学科发展现状和目前的研究热点,有关秘书学科的研究组织和有关秘书学的专业杂志应该对秘书学的研究作适当的宏观调控,即在肯定广大研究者对秘书工作所作的高层次经验性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秘书学,从而把秘书学研究的基点和热点引向揭示秘书活动的本质和秘书工作的原理方面。为此,我们呼吁广大秘书学研究者加强对秘书学基础研究的投入,把热点集中到对秘书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期早日获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使秘书科学日趋成熟、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