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贪污公款人民币2176万元的前广东韶关某银行行长官××于2001年12月20日被韶关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时年52岁的官××是广东曲江县人,中共党员,案发前任广东发展银行韶关分行行长。官××于去年二月至十月间,指使本银行下属部门,将巨额公款多次汇往无任何业务往来的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的一些公司,兑换成港币后再转入澳门某些赌场指定银行账户,先后贪污公款人民币2176万元。这些公款都被官××在澳门狂赌殆尽。因其在澳门某赌场不止一次下过单注最高上限100万港元的赌注而名声大振。
——摘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监察局编写组:《银行业案件防范警示教育材料》
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是人类社会金融职业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以往历史上优良的金融职业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对国外金融职业道德优良成果的借鉴和吸取。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是广大金融工作者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既有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一面,又有体现社会主义金融工作纪律性的一面,具有行政约束力。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出发点,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始终。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确定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应从社会主义道德所反映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当充分体现党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方针、政策;再次,应当从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职业特点出发,使之成为规范金融工作者职业行为和进行金融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
基于上述要求,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廉正守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原则,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金融职业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它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廉正守信”是对金融职业基本特点和要求的高度概括,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原则加以确认;“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则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
所谓“廉正”即廉洁、正直。“廉”意为清白,与损公肥私和贪污相对立;“正”为守正不阿,要求金融工作者必须严格按制度、原则办事。所谓“守信”即遵守信用,这是金融工作者必须履行的道德责任。信用对于金融业来说,是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金融工作者自觉维护客户的利益,讲究社会主义金融信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削弱、破坏金融信誉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以增强金融的吸引力,更好地开展金融业务活动。
顾名思义,“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即要求金融工作者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竭尽全力搞好服务工作。这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金融部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反映。这里的“服务”不仅是帮助客户解决有关金融方面的各种合理要求,不断改进信贷、结算、储蓄、保险、证券融资等服务工具,而且还应包含优质服务等内容。要做到优质服务,就必须敬业爱岗,精技勤业,做到“一准、二快、三安全”,做到金融服务的规范与创新。
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定,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就其表述的形式和反映的深度而言,随着认识的深入,是可以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深化的;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和金融道德实践的总结、提炼和抽象。
第一,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利益的要求,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本原则中的“客户”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利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金融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求,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把职业活动建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点上,忠诚实践“廉正守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职业宗旨,为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正是这一客观要求的体现和反映。
第二,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反映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要求,体现了金融工作者应有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要求金融工作者应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或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来调节上述关系,把客户利益、职业群体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以至金融事业的发展,虽然在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没有人们那种体现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所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为支撑。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目前,我国金融工作者所受的教育层次还是较高的,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其先进性就在于具有为发展人民金融事业而艰苦奋斗、积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反映了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体现了金融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灵魂。在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各道德规范是对金融职业活动各个侧面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实践的归纳和概括,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这些道德规范及其具体要求,既体现了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又分别从不同侧面落实这一基本原则。因此,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廉正守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这一基本原则,既是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共有道德要素和共同道德本质的反映,又是统帅金融职业道德规范及其要求的灵魂。
对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和实质的深入理解,是金融工作者形成金融职业道德心理的认识基础,是进而形成金融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起点。
首先,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廉正守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这一基本原则,要求金融工作者在自己业务实践中做到“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没有这两个“极端”和一个“精益求精”,“廉正守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便成了空话。金融工作者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金融工作,立志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事业,在实际工作中无私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证明,金融工作者只有具备了热爱金融工作的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在本职岗位上发扬负责到底的精神;就会克服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错误思想;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体验到金融工作的无穷乐趣。金融工作者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金融业务活动,在职业内部和对外部业务往来人员之间建立起真正同志式的相互合作关系。这也是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金融工作者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人民群众极端热忱,既是金融工作者应尽的社会义务,又是金融工作者可享受的社会权利。因为,金融工作者一方面在为别人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并得到别人的服务,既是“服务员”,又是被服务的对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其次,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要求每个金融工作者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就必须通过刻苦学习,包括向实践和书本学习,去掌握金融业务和操作技能,只有业务精,才能真正搞好金融服务工作。业务精通是金融工作者实现其职业道德责任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如果没有熟练的金融业务技能,就无法实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客户极端热忱,从而也就无法使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贯彻。另一方面,如果金融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不熟悉,就是容易出差错、犯错误,甚至不知不觉地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使国家和人民蒙受损失。尽管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各不相同,但明知不好好学习,不努力提高,会给人民利益造成损害,若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是不道德。再一方面,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特别是在金融管理知识方面及计算机应用方面,如不刻苦地学习和掌握,势必会影响或耽误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一种“失职”,而付出劳动刻苦学习本身就具有道德的价值。
职业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因此,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也必然与资本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根本标志就是前者的金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体现的是集体主义,后者则建立在利己基础上。两者主要区别在以下几点。
资本主义金融职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尤其是在帝国主义阶段,少数大银行垄断了整个金融业,支配着绝大部分资本家和小业主的资本,并同工业垄断资本联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是为了保证金融寡头的垄断地位,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而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并为公有制经济服务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在政治上是平等自由,在经济利益上是根本一致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我们革命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信用关系中,无论是贷者,还是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至于借贷款的利息,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再分配,不包含剥削的内容。社会主义的信用关系,其核心是集体主义,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作用和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有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道德规范是一定阶级的指导思想和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资产阶级思想和个人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所体现的是个人或集团的利益要求。而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无产阶级思想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所体现的不仅是金融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融行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提出讲求信用、竭诚服务等口号,另一方面却又把对客户的义务完全建立在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上,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瓜分剩余价值。为了这个目标,银行资本家甚至可以采取一切卑劣手段,以欺骗客户,吞并企业,壮大金融资本。可见,资本主义银行讲信用,往往只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面纱,掩盖金融资本剥削的实质。由此,资本主义金融业可以遵守道德规范,也可以违背道德规范,这就使得资本主义金融道德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表里不一和庸俗虚伪的特性。而社会主义金融行业真正做到了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在根本上统一起来,从而使金融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的一般道德规范相一致。
资本主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形成主要是在与行业内外的关系调整中自发形成的,其职业道德规范只是一些外在的规定,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客观依据,人们往往缺乏履行这些规范的自觉性。社会主义金融职业道德既是金融职业生活和劳动要求的反映,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本行业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起来的;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的实践,教育启发广大金融工作者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遵守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