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计算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加强计算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利益驱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然灾害、偶然事故、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信息战等方面的威胁。自从1987年10月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的发展速度。到1997年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高达15000种之巨。计算机病毒一旦与网络联姻,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就更大。

某人的汽车遇窃,该案被报送执法机关的数据库。后来汽车找到了(或许是在另一个辖区),并交还失主。但找还一事却没有被载入数据库,于是在车主驾驶这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汽车时被捕。处理结果当然是无罪释放,但由于在作了被捕记录后却未根据最终结果将逮捕记录从数据系统中清除,于是车主便很可能“拥有”一份因“盗窃汽车”而被逮捕的记录。日后,或者因为系统缺乏安全性,或者因为雇用单位需要查看个人档案,该车主便可能信用受损,甚至名誉、人格、尊严也要受到伤害,从而其个人隐私遭受严重侵害。

——摘自www.cmic.zju.edu.cn/cmkj/web-xwp/g/g_2/g_...15K2002-11-6

 

计算机职业道德是指在计算机行业及其应用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伦理关系下,调整计算机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和他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由于职业道德能起到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能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能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的重要作用,所以计算机职业道德在计算机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包括计算机实体安全、信息处理过程的计算机运行安全、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攻击的信息安全、计算机工作人员安全等方面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利益驱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然灾害、偶然事故、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信息战等方面的威胁。再加之人为的针对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攻击,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遭到破坏。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存在这样那样的危害,我们要加强对我们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保护有7个层次,即信息,安全软件,安全硬件,安全物理环境,法律、规范、纪律,职业道德和人,所以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计算机信息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开发,通常采用的是提高信息运行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因素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因为技术的改进虽然能解决一部分信息安全中出现的问题,但在客观现实中,却时常出现信息技术在与黑客的较量中,号称坚不可摧的技术频频告急的情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信息安全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二是要加强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商业资源之一。先于竞争对手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及评估的企业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信息技术(IT)系统的目标之一就是高效率地将大量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有用知识,但对于许多企业(包括一些IT)而言,这些技术是非常昂贵的。为了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会出现用非法手段来获取有益自己的信息或破坏竞争对手的信息,这种用计算机犯罪获取信息的方式虽然受到法律的强制规范,但并非靠法律一种手段能解决的。作为自律范畴的道德正是法律行为规范的有益补充。另外,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广泛,已经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们不仅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而且要加强我们的计算机道德规范意识,增强道德观念。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高科技,需要研究、应用它的个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之相平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越是迅速发展,越是要求相关联的个人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职业道德。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全球性、快捷性、及时性、交互性、平等性、虚拟性、隐匿性,及信息容量大,内容广泛等特点,在真实与虚拟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道德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以及网络经济的繁荣,需要一个系统的环境,不仅包括技术的发展,技术的支持,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伦理等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网络伦理环境或网络伦理生态。

所谓伦理生态是指人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伦理环境或道德环境。这种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所谓的“网络生态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污染。网络色情、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等严重污染网络环境。这不仅有碍网络的纯洁,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而且这些有害、虚假信息占用大量宝贵的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网络运行的效率,也使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诚实信用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病毒。自从1987年10月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的发展速度。到1997年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高达15000种之巨。计算机病毒一旦与网络联姻(即网络病毒),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就更大。

(3)黑客及黑客行为。黑客也许是人类社会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一群人,他们有时扮演网络侠客的角色,有时就是网络罪犯。今天,把大多数的黑客称为骇客,也许更为准确,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发展到了故意进行数字破坏的程度,对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构成了巨大威胁。

(4)网络犯罪。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性犯罪、网络洗钱等网络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它的危害程度最大,是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

(5)侵犯隐私。入侵电子邮箱、私自穿越防火墙、私自解密入侵网络资源等侵犯隐私的行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互联网也许是侵犯隐私最合适的温床,这使得人们在网络的大门前常常驻足观望。人们渴望获得网络的方便、高效和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但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无端泄露,在毫无觉察之中已被人所窥探。

(6)网上侵犯知识产权。互联网为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诸如软件、专利等提供了便利。在现实的网络生活中,复制、下载别人的文本、程序、软件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比比皆是,可以说是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由于网络活动的便利性与弱控制性,使这种不良现象很难加以有效的控制。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面对网上侵犯知识产权者变化莫测的手法,仍然收效甚微。

(7)信息膨胀与信息资源短缺。无用信息、过时信息、垃圾信息的激增致使信息交通拥挤。信息高速公路越修越宽,但依然跟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我快被数据淹死了”的呼声中,却又难以觅得真正需要的信息。

(8)文化多样性的危机。知识霸权、文化帝国主义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构成的威胁,已引起人们密切关注。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一样,文化多样性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关键。

1.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

计算机网络没有中心,不存在隶属和服从关系,网络的非中心化、多元化、表面化、无终极目标等特点,正符合道德相对主义产生的条件,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在网络中,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3.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情感的疏远

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与人在交往中较少有感情的全面投入,人的内心世界被掩藏起来。同时,个人主体的更加凸显使人既可以有选择地拒绝他人的网上访问,也可以通过网络一夜之间寻访到成千上万的朋友。不过这种关系的建立,往往只是片面的,网民不需暴露太多的自我真实面貌,即能在网民社群中进行“社交活动”。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网络社会”中,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大为减少,网络世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人际道德情感的冷漠。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极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4.对传统民族道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世界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对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产生了冲击,促使强势文化更快地侵蚀弱势文化,使西方价值观得以借其语言优势抢占更大的营盘,对民族文化、道德存在合理性的否定,对传统民族道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挑战现实道德规范

在网上,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对道德的作用在淡化,内心观念的作用在增强。少数人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洋洋自得为本领过人。而针对网络电脑黑客行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其影响甚微,维护真理、服务社会、忠诚老实、善待他人的基本道德规范面临严重挑战。

网络生态危机使人们对网络安全充满忧虑,“网络生态危机”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对于网络发展尤其是对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洁净亮堂的“网络计算环境”、“数字化神经系统”和适宜的伦理文化环境是网络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网络生态伦理意识”,增强研究和建构网络伦理的紧迫感,加快网络伦理建设的实践步伐。这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伦理责任。由于网络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使得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而且对于经常使用网络的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