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舍有得,才是真的生活

有舍有得,才是真的生活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一本名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书在市面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讲哈佛的图书馆每天凌晨四点半就会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里面疯狂地用功读书。但是,这本书出版没多久就被人戳穿了谎言,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被“打脸”了,因为书中所描绘的“凌晨四点半”,就如同多年前广为流传并且被很多人奉为至理名言的“哈佛二十条校规”一样,都是子虚乌有的。

以前在看报刊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些介绍成功人士早年经历的文章,里面常常会提到白天上学,下课后需要打两三份零工维持生计之类的故事。文章中也会写主人公有多么的疲惫,但最终还是会有时间在生活中制造一些关于美德和勤奋的小故事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似乎文章中的主角就犹如一台高度精密的机器,可以永远全面而有序地运行着。2012年,一本名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书在市面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讲哈佛的图书馆每天凌晨四点半就会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里面疯狂地用功读书。但是,这本书出版没多久就被人戳穿了谎言,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被“打脸”了,因为书中所描绘的“凌晨四点半”,就如同多年前广为流传并且被很多人奉为至理名言的“哈佛二十条校规”一样,都是子虚乌有的。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塑造一些“高大全”式的形象呢?似乎要想成功,就必须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其实这也恰恰反映了一部分人的错误心理。

一位心理学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带着自己五年级的孩子来寻求帮助,说孩子太懒,不愿意学习;老师反映他上课的时候总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而晚上回家写作业时又非常慢,通常要写到十一二点。起初,心理学家以为只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在仔细询问之后,他发现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据这位家长说,为了将来能够顺利考上大学,他们决定提前让孩子学点艺术类的东西,每天下午放学后学习一个小时书法,礼拜六上午跳拉丁舞、下午练习钢琴,礼拜天则用来复习功课并且完成作业……专家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建议这位家长把那些所谓的兴趣班都取消了,只保留一项孩子自己喜欢的即可。可这位家长却不愿意,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定能行。

显而易见,这次谈话明显是不太成功的,因为这位家长只要求解决表面上的问题,却不愿意深入探求根本性的原因。人们常说小孩子总是很有活力,似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精力十足的样子。这当然是因为小孩子杂念少,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之后,就会比大人更加专注。但是,更加专注的结果就是更加消耗精力,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劳逸结合,精力十足的时候去学习,精力不足的时候就要放松、恢复。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几乎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了,却完全没有想到,孩子需要恢复精力,需要睡个懒觉,然后在家里面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对孩子来说是这样,对成年人同样也是如此。人们总会觉得自己应该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要有所涉猎:工作要做到最好、为了升职必须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每个同事都必须相处得很融洽、饭局不能少去,还要学一两门“绝活儿”可以在朋友面前露两手……却从来不去考虑自己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想要面面俱到,最后很可能面面俱“倒”。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有选择地去安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把精力充沛的时间留给重要的工作或者功课,这样就能用良好的控制力使自己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当我们精神疲惫的时候,就要适当地给自己一些放松和恢复的机会。有的人会觉得,自己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实在腾不出时间,就需要有所取舍。如果一味地给自己增加工作,也就相当于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压力,令意志力一直处于临界点。如同上面故事中的小孩子一样,不是他变懒了,而是长期疲惫的心理得不到恢复,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垮了下来。由此可见,意志力不足会直接导致自控力减弱,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孩子自然无法专心地听课,成年人会无法高效率地工作。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有所取舍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