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负债累累的心灵

负债累累的心灵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我们暂且不论,主要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岳不群们”的嫉妒上。“岳不群们”不光有着满心的嫉妒,还有着比不过后起之秀的自卑,而嫉妒和自卑往往就是相生相伴、合二为一的。只有真正地正视这些情绪,才会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至于因这些情绪的不良影响而负担过重。如此,才能把这些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化为动力,以轻松、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给心灵松绑。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三字经》的开篇之语,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们“人性本善”的道理,与此同时,另一位大儒荀子却大声疾呼“人性本恶”的观点。我们暂且不去引经据典地辩论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性之初,本就蕴藏着“善”与“恶”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外化。而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嫉妒就是人本性的一种外化。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嫉妒的心理,即使自己口头上不肯承认。在这里,必须首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嫉妒是可耻的。嫉妒本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无关对错,也无关荣辱。可耻的并不是嫉妒本身,而是产生了嫉妒之后的那些不恰当甚至是愚蠢、错误的做法。就如同喝酒一样,同样是杯中酒,有的人喝了就会诗兴大发,李白的美酒一下肚,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也有人喝了就会站在街头破口大骂,搞得路人避之不及。所以,你不能凭借人们喝酒以后的反应来判断酒本身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对于嫉妒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嫉妒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大家真正想过诱发嫉妒的原因吗?据心理学家分析:被嫉妒的对象一般都是身边的人。正如大家不会去嫉妒王思聪说的“一般人都没有我有钱”,但却会嫉妒同事这个月的工资比自己多发了50块;正如大家不会去嫉妒巴菲特喝着几十万一口的红酒,却会嫉妒今天妈妈给弟弟多夹了一块红烧肉……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你嫉妒的并不是对方令你望尘莫及,而是对方让你的优越感受到了威胁。那个工资比你高50块的同事可能刚刚上班不到一个月,而你已经在单位呆了两年;从前弟弟还不会吃红烧肉的时候,妈妈总是会把所有的红烧肉都夹给你。正因为他们威胁到了你原先拥有的优越感,所以,你才会产生嫉妒心理。当然,即使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不要紧,因为从心理学上讲,嫉妒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不必内疚,也不必觉得自己如何不堪。

那么在产生嫉妒之后,人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行为呢?有些人在产生嫉妒后,总会下定决心找回面子。这是应对嫉妒的一种方式——迎头赶上,保证自己的优势。在这种心态之下,嫉妒就如同李白口中的酒,咽下去之后,不仅不会撒泼骂街,反而会出口成章,流芳百世,于是,嫉妒成了人们前进的动力。

但也有人在产生嫉妒后,不仅没有迎头赶上,反而越落越远,自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对他人充满了恨意,岳不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令狐冲的天赋和机遇让岳不群这个做师傅的生出一种深深的嫉妒,于是,他对自己的徒弟开始了无情的扼杀。当然,还有一些纯粹见不得别人好的恶意嫉妒的人,他们存在着更大的人格缺失。在此,我们暂且不论,主要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岳不群们”的嫉妒上。“岳不群们”不光有着满心的嫉妒,还有着比不过后起之秀的自卑,而嫉妒和自卑往往就是相生相伴、合二为一的。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停止与这些人的比较。压力的确可以转化为动力,但如果压力太大,就成为实实在在的阻力了。与看起来比自己风光的人攀比,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是自己的虚荣心。因为就算你真的超过了他,依然会有比你更强的人出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基本上不可能会赢,毕竟没有一个人可以面面俱到。所以,与其一直和别人比较弄得自己一身狼狈,还不如索性“三省己身”,只和自己比较,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进一步。这样既能保证自己不断进步,又能避免不恰当的比较,进而令自己变得不再虚荣以及减轻压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豁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嫉妒,就是因为别人得到了我们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所以,不妨让自己的心变得豁达一些,眼界变得开阔一些。比如一份自己想得到的工作竟然被别人得到了,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放下,转而把目标放在新的工作上。告诉自己,别人得到是因为他比我有能力、有资格,而不是别人把自己的机会抢走了。如果自己能力足够的话,谁也不可能抢走;而如果是自己的能力不够,那就终究会失去。

再者,在让自己变得豁达的同时,也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嫉妒,只有承认之后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不断地掩饰,弄得自己精疲力竭,最后心态失衡,得不偿失。

当然,以上内容并不是要为嫉妒辩护和开脱,而是说我们可以正视嫉妒这种情绪,使之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除了嫉妒之外,还有贪婪、自大等所谓的负面情绪,我们一样要坦然面对,理性解决。只有真正地正视这些情绪,才会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至于因这些情绪的不良影响而负担过重。如此,才能把这些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化为动力,以轻松、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给心灵松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