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每次行经持续3~5天,失血量为30~100毫升。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是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它可分为3个时期:
增殖期(排卵前期、卵泡期)
从月经停止起至排卵止,即月经来潮后第5天到14天左右,称为增殖期。此期,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逐渐增殖,血管及腺体上皮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至此期末,卵巢内有一个卵泡成熟,就会出现排卵。
分泌期(排卵后期、黄体期)
从排卵起至月经前,即月经来潮后第14天至第28天左右,称为分泌期。此期,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与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血管扩张、充血,腺体迂曲,并分泌黏液,在此期内如果受孕,黄体即发育成妊娠黄体,其继续分泌孕激素与雌激素。子宫内膜在上述两种激素作用下,继续增厚形成脱膜。如未受孕,黄体将萎缩,遂进入月经期。
月经期
从月经出血到血停止,历时4~5天,称为月经期。在此期间,由于黄体萎缩,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含量迅速降到最低水平。子宫内膜由于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而发生崩溃、出血,从而进入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形成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分泌有关。在一个月经周期开始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处于低水平,对下丘脑反馈抑制作用消除,血中促卵泡刺激素稍升高,接着黄体生成素也增高。在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卵泡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入血。到排卵前1周,血中的雌激素明显升高,此时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从而使腺垂体卵泡刺激素分泌减少,在血中浓度相应降低,而黄体生成素仍稳步上升。需要注意,血中卵泡刺激素虽处于低水平,但由于雌激素有加强卵泡刺激素促卵泡合成雌激素的作用,所以,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仍然增加。到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此时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促进下丘脑大量释放激素,后者促进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尤以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最明显,形成了血中黄体生成素高峰,促进了排卵。
排卵后生成的黄体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分泌大量雌激素及孕激素。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与孕激素反馈抑制激素的释放,使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减少,其血中浓度相应下降。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子宫内膜便会剥落而出血,于是就进入月经期。与此同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已解除,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逐渐增加,促进卵巢中新卵泡发育,于是开始了新的周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