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下属把你的事办好,必须把你的事情、你的欲望,变成下属自己的欲望、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托下属办的事,他才能积极地、主动地给你办成、办好。而要想达到上述目的,你必须重新认识你的下属,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维上不维下的思想。可以说,那些不考虑下属利益,不关心下属喜好,单靠走上层路线而发迹的人由于没有下属支持,多半不能长久,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聪明的领导事实上是很在意下属的态度的。时刻注意下属的态度变化并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是一项明智而长期的投资。因为下级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使上司获益或至少不受损害。或者说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司办了事。
(1)下级是工作成绩的真正创造者
虽然,领导的谋划水平对政策的成败至关重要,但是要使其成为现实还离不开下级默默无闻的细致工作。如果上司的成绩像座长城,那么每个下属的辛勤劳动就是一块块砖石。如果上司是舵手,那么下属便是发动机、便是螺旋浆。
虽然领导可用威胁等高压手段迫使下级去服从、去工作,但它肯定会使下级产生逆反心理,进行消极怠工和暗中抵制,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而最高明的办法则是像日本企业那样,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加班、去奋斗。而要达到这种管理境界,领导就必须注意及时地了解下级的需求、情绪、态度等等,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下级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认识到:为领导工作便是他们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选择。
有些时候,某些政策的制定还必须听取下级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人物的意见。不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领导就很难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而且,当一项工作最后不了了之以后,领导的威信就会受到很大打击,这是领导最大的失败,也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局面。
日本的企业就是非常注重关心员工对公司的态度的,企业的老板和管理人员想方设法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有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出气室”,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对上司不满的员工能够将怒气发泄出来,从而使他们能以平衡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出气室”中,设有每一个领导的模拟像,心怀不满的员工可以走过去将之暴揍一顿或大骂一通,直至觉得怒怨已消。可见,日本企业的领导者对员工态度的体察和反应已到相当细致和微观的地步,难怪日本企业能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创造出第一流的生产效绩呢!
(2)下属手中握有选票
确如《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所唱的那样:“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砰砣是老百姓”,领导若想坐稳位子,就必须真正地关心下级,注意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因为他们手中握有选票。
现在,在干部制度中正在推行一种民主评议制,其做法就是由群众来投票,作为考核和升迁的标准之一。如果领导不注重与群众搞好关系,那么关键时刻就很可能造成对领导不利的局面。
群众的态度有价值了,可以对领导形成一定的制约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领导会越来越重视下级的态度,而下级也会对上级形成更多的制约。选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领导政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属可帮助领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俗语云:“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对领导形象的最好宣传莫过于借他人之口,收己之惠。这要比领导自吹自擂有效得多,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而且,下属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还会把这些好名声传送到一个很广泛的范围内。
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社会名誉,会给领导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声名远扬会使领导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重视,从而为其“加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在我们的周围不乏其例。
相反,如果上下级关系恶化,臭名远扬,即使领导的“后台”再硬,终究难犯众怒,逃脱不了狼狈下台的命运,谈不上下级为你办事,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
重视下属可防止“后院起火”
领导为什么要重视下级的态度和反响呢?很显然,他们是最了解领导的,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下级记在心上。当下属感到被冷落、被压制或心怀不满时,他们不仅不为你办事,而且很可能倒向领导的政治对手一边,从而使其腹背受敌,造成形势上的不利。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只有堡垒内部的人才最知道自己防御的弱点,反戈一击常常是致命的。《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死不就是因为他对待兵卒过于粗暴严苛、从而激起部下谋反所致吗?每一个领导都应该记住这一教训。
只有当你真正地理解了上述道理,你这个领导才能真正体会与下属同心的深刻含义。也只有当你真正地与下属同心了,那时你所要办的事,你的下属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你办妥办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