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他们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却是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的能力是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的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追本穷源,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地在观察和思考上面下工夫。他们不断地扩充他们的兴趣,积累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那你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你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说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你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一班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特”,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2)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收小、说风情,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大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语言学研究工作者李宇明先生在其《改革开放大潮下语言大变幻》一文中,信手举了如下许多例子:
交通:巴士、的士、打的、面的;
通讯:邮政专递、大哥大;
商贸:跳蚤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星期天夜市、皮包公司、倒爷;
服装:牛仔服、文化衫、蝙蝠衫、休闲衫、迷你裙、三点式、时装表演;
娱乐:迪斯科、霹雳舞、贴面舞、卡拉0K、摇滚乐、镭射电影、闭路电视;
教育:电大、夜大、函大、委培、五大生、自费生、博士后、无围墙大学、文凭热、流失生、希望工程;
其他:特区、三资企业、第二职业、炒鱿鱼、停薪留职、打工仔、外来妹、桑拿浴、应召女郎、修长城、电脑红娘……。
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能生成词语的格式,如:“××迷”“××热”“××王”“迷你××”等,利用这些格式可以生成一大批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国外引进,或者是时尚的创造,或者是旧词的复活。有些词语,如AA制、B超、BB机、T恤衫、卡拉0K,汉字与洋文夹杂,就是词典专家也被它们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放在词典中排序。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3)阅读名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自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头语,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会不召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之事。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