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几个常犯的小毛病

几个常犯的小毛病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谈时,一般人常犯些小毛病,虽然不很重要,但也可以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至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设法加以纠正才好。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一个字当做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这山好,水也好!”像这些多余的字句,最好小心地加以避免。

交谈时,一般人常犯些小毛病,虽然不很重要,但也可以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至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设法加以纠正才好。

①咬字不清。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一个字当做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②用字笼统。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是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呢?是材料很结实呢?这人是很老实呢?还是很爽朗呢?还是很能干呢?还是很愿意跟别人接近呢?还是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这两个字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③多余的字句。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话里面加上许多不必要的字眼,例如,三句话里面,就用了两次“自然啦”这个词。又有的喜欢随意加上“不过”这两个字。有的人又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么?”“你说是不是?”……像这些多余的字句,最好小心地加以避免。

④说话有杂音。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里面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好像给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⑤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也有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一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样做法是极端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的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就使你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了。

⑥矫揉造作。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头;有的人又喜欢引用几句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⑦琐碎零乱。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把所要讲的事物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许多不大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夹杂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起劲,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