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成本概述

高等学校成本概述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高等学校的成本管理是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高等学校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为了便于会计工作的组织,并且与预算年度一致,《高等学校成本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高等学校成本核算期间按照日历年度计算。高等学校在成本管理中,应当根据《高等学校成本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报主管部门备案。高等学校应当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第九章 成本的管理与核算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理论,可以给成本下不同的定义。与高等教育成本相关的概念有很多,如社会教育成本、个人教育成本、教育机构成本、教学成本、科研成本等。《高等教成本管理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高等学校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教育、科研、管理等业务活动发生的资产耗费和损失。

高等学校的支出、费用、成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费用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成本是指归集在一定对象上的费用。支出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费用和成本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费用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为归集费用,必须以高等学校的支出为前提。所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58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第59条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成本核算是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高等学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

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和受教育者缴费,高等学校的成本管理可以为合理制定财政拨款政策和收费标准提供依据。高等教育属于人力资源投资,高等学校的成本管理可以为评价教育投资效益提供基础信息。

同时,高等学校的成本管理是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高等学校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报告等四个环节。

高等学校成本预算是指对未来某一时期特定对象的成本进行预测的活动。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编制成本预算,可以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为考核成本管理绩效提供标准。

成本预算应当与成本核算在期间、对象、内容、项目等方面保持一致,使成本预算信息与实际成本信息口径一致,为分析成本差异、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成本预算可以在支出预算基础上调整而成,但是成本预算要按照弹性原则编制。成本按照性态不同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要随着成本对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成本预算需要一定的弹性。

高等学校成本核算是指按照核算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高等学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的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二、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按照学年制(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实施,从理论上讲,成本也应该按照学年进行核算。为了便于会计工作的组织,并且与预算年度一致,《高等学校成本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高等学校成本核算期间按照日历年度计算。

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工作,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财务账簿和工作资料等为依据,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高等学校成本控制是指对高等教育活动中各项耗费进行引导和限制,使之符合预算成本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高等学校应当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按照成本效益、全员参与等原则,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高等学校成本控制包括相关的控制环境、事业活动、资产管理和信息沟通等。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和目标(预算)成本法。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结合主管部门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利用成本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管理情况,提出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高等学校成本分析和报告是指将实际成本与相关资料进行比较,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形成书面报告的过程。具体内容见本章第四节。

高等学校在成本管理中,应当根据《高等学校成本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报主管部门备案。高等学校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学校的院系教育成本、专业的教育成本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开展学校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高等学校成本管理工作应当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类核算、注重绩效。高等学校应当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财务、人事、资产、后勤、教学、科研、信息等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1.确定并完善学校成本核算具体实施细则,确定成本核算工作中重大政策与方法。

2.明确各部门在成本核算活动中的职责,规范和优化各部门成本数据收集与提供流程,改进成本核算所需的计量、记录等基础性管理等工作措施。

3.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协调各部门提供满足成本核算所需数据等工作。

4.制定成本预算,明确成本管理目标。

5.根据成本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成本管理等改进措施,建立健全成本绩效评价制度。

1.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实施主体,组织落实学校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

2.拟定本校的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成本管理岗位职责及相关工作制度等。

3.提出成本预算和管理目标方案。

4.负责收集处理成本数据,正确归集或分摊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高等学校成本。

5.负责编制成本报告,开展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和成本管理改进建议,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6.开展学校成本核算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7.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档案工作。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量,在管理办公室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人员。

1.制定本部门的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及相关工作制度等。

2.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现本部门的预算目标,完成与本部门相关成本信息的记录、统计、核对和报送等工作。

3.落实领导小组决定,加强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分析。

4.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