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2012)将195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划分为4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3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1992年,是计划经济体制松动而市场经济因素开始注入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从1993年到2001年,是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2002年到2010年,其间中国加入了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分别计算4个时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波动情况(见表8-2),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而另一方面经济波动的幅度却在不断减小,即经济增长的平衡性不断增加。
表8-2 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波动性
单位:%
资料来源: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2》,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表8-2数据表明,调整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波动性会加大,经济稳定性会下降。一般认为大起必有大落;高速增长往往难以持续,因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要以经济波动增大为代价。从中国经济增长的4个时期的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则经济的平衡性也在增强。这表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可能保持相当长的时期。当然过高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必然会导致各个方面矛盾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近20年的年均增速高达10%的高速增长期,而经济波动又远小于以往的时期(4)。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来看,中国经济将从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年均8%左右的中高速。增速下行标志着中国经济面临着进入转型发展的时期,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进入转型发展的转折点,2008年经济增长9.3%,2010年反弹到10.4%,2011年又回落到9.3%,2012年经济增长为7.8%,年均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见图8-3)。
图8-3 200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2014年,国际经济总体趋稳,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预计经济增长略高于7%。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对企业竞争力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世界500强企业用于R&D的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这充分说明积极的R&D活动对保持企业的优势地位有重大意义。《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298.4亿元,比2011年增加1611.4亿元,增长18.5%;R&D经费投入强度为1.98%,比2011年的1.84%提高0.14个百分点。《公报》数据显示,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超过2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10个,这10个行业的研发费用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3.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了1%的行业大类有8个,采矿业的平均R&D投入强度为0.45%,最大值为0.74%,最小值为0.07%;制造业平均R&D投入强度为0.85%,最大值为2.18%,最小值为0.06%。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R&D投入强度为0.77%(分行业情况详见表8-3)。
表8-3 2012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注:本表中工业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划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R&D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是创新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产业与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新只能起源于一个国家的R&D活动,没有足够的自主性创新,国家经济就不能持续高速的发展。从企业自身来看,面对21世纪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日益迅速的科学技术发展,企业只有紧紧把握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积极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方法,在产品品种、性能及生产技术上不断追求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2010—2012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来看,我国企业R&D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总量及投入强度持续增长(见图8-4),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及程度逐渐提升,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责任竞争力能力逐渐提升。
图8-4 2010—2012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经济增长向新常态过渡,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转型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就微观企业而言,核心在于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盈利能力和水平对简单规模扩张的依赖程度下降,盈利模式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六大高成本是当前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挑战。(一)劳动力成本相对劳动生产率过快上涨。企业的主要应对策略是“机器替代人工”,但面临一次性投入过高、市场前景不明等风险,很多企业无力负担。(二)资金成本过高。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资金充裕与价格高企并存,融资难、融资贵成为许多调整、转型中的实体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三)土地成本过高。土地供给不足和价格过快上涨,一些东部地区仅能部分满足大型企业的用地需求,服务业发展也受到地价、房租的制约。(四)流通成本偏高。不仅传统商业运行模式受高物流成本约束,而且网络销售、网店等新模式,也同样受到高物流成本的影响。(五)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过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执行成本过高等问题,很多有创新能力和意愿的企业,因创新产品、新技术容易被仿冒和剽窃,担心创新投入与收益严重不对等而被迫放弃。(六)准入成本依然很高。调查中有38%的企业希望通过进入其他行业实现企业转型,其中,纺织、服装、化纤、有色等行业超过50%的企业有转行的意愿,但普遍反映看好的行业门槛依然很高,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政府干预依然过多(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