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州本土上市公司责任竞争力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温州本土上市公司责任竞争力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关于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的文献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分析企业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了解温州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现状及程度,以温州本土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企业R&D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国外的学者兹维·格里里奇(Zvi Griliches)(1979)提出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来估计R&D投入和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模型的改进得出的结论是产出与R&D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apon、Farlev和Hoening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是R&D投入强度与企业的销售增长和盈利性都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也有另外一些专家,例如Hitt和Hoskisso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除此之外,Gerpott和Walter的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与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一种曲线关系。国内关于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的文献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分析企业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梁莱歆、张焕凤(2005)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贡献偏小。程宏伟、张永海(2006)对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水平低,研发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R&D投入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但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张济建、李香春(2009)以我国71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的R&D支出和企业业绩有正向相关性,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没有滞后影响。陆玉梅、王春梅(2011)认为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滞后影响。

这些研究结论对于研究企业R&D投入和企业业绩的关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一方面,我国对企业R&D的披露非强制,使得数据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研究时所选择的样本的年度、行业、地域范围等存在差异,因而造成的研究结果不同。为了解温州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现状及程度,以温州本土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企业R&D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自身的智力资源、掌握核心的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就成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以R&D投入为基础,这是创新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企业的R&D投入规模与其技术发展水平和增长后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信息技术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企业增长也主要依赖科技所带来的边际利润上升。因此,企业的R&D投入与其绩效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企业的生存及其持续发展。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企业加大R&D投入强度的政府效应差别很大,为了提高分析数据的可比性,本书采用了同一地区的相关数据,以消除政策效应差异。图8-11表明,2012年温州本土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因行业不同有所差异,R&D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为2.92%,最大值为4.09%,最小值为0.77%。企业R&D投入需要企业财力支撑,因而要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R&D投入强度(即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的合理范围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产品、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均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见图8-11)。

图8-11 2012年温州本土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本土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计算。

通过对R&D的投入,企业可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企业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整合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地位。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

假设2: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

另外,研发活动是一个过程,一项研发活动从研发立项到产品研发成功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新产品进入市场后能够拥有良好的反应时,研发所创造的收益才得以在公司业绩中得以体现,因此,研究中应该考虑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滞后影响。梁莱歆、张焕凤(2005)认为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陆玉梅、王春梅(2011)认为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滞后影响。周江燕(2012)认为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一年的滞后性,滞后期较短。赵喜仓、吴军香(2013)认为电子业和医药业R&D投入存在滞后性和累积效应,而机械设备业和信息技术业R&D投入不存在滞后性和累积效应。解学梅、戴智华、刘丝雨(2013)认为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水平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R&D资本投入增加值具有滞后性。汤美妮(2014)认为电子行业R&D投入对当期企业业绩和滞后一期企业业绩有促进作用,对滞后两期企业业绩没有显著影响。周倩婷、许敏(2014)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正且具有滞后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为正。

我们以温州本土上市公司2012年、2013年度财务报告为依据,在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之后,从中选取9家披露R&D投入经费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最终得到2012年的样本数为9家,样本总数11家。所有的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报告年度会计报告,以及国泰君安数据库,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

变量选择具体如下:

1.被解释变量“企业业绩”。在考察企业业绩时,通常会选取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考察的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综合表现,企业R&D投入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一般来说,企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但该指标是通用指标,适用于反映所有类型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受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本书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ROE(杜邦公式)=净利润/净资产=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财务杠杆)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盈利能力)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营运能力)

权益乘数=总资产/净资产    (偿债能力)

2.解释变量“企业R&D投入强度”。在现有研究企业R&D行为的文献中,对R&D投入的衡量指标主要有3种:R&D投入/总资产,R&D投入/营业收入,R&D投入/企业市场价值。由于我国企业的市场价值难以准确计量,本书没有选用R&D支出/市场价值作为变量。另外,本书主要研究R&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因此选用R&D支出/营业收入作为衡量企业R&D投入强度指标。

3.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在创新研究中具有不同的优势,通常认为大公司在资金、市场、高新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小公司具有优势,而小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尽管相关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果,但都认为企业规模对R&D投入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与变量说明,设计如下回归模型:

OPE(t)=β0+β1+R&D(t)+β2SIZE(t)+ε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见表8-18。其中,OPE(t)是指第t年度企业的利润率,R&D(t)是指第t年度的R&D投入强度,SIZE(t)是第t年度企业规模。

表8-18 变量定义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温州本土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表8-19显示出模型的拟合情况,复相关系数R为0.604,决定系数R2为0.365,0≤R2≤1,说明自变量x1,x2,…,xm能够解释Y的百分比,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决定系数R2为0.365,表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可由R&D投入强度和企业规模来解释。

表8-19 模型汇总表b

a.预测变量:常量,R&D投入强度,企业规模。

b.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

表8-20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与R&D投入强度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规模也存在正相关。

表8-20 相关性分析

表8-21是企业R&D投入对当期盈利能力影响的回归检验。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R&D投入强度、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度高。

这一结果与假设1、假设2相符,说明R&D投入能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高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对于R&D投入的回归系数为3.480,即企业当年R&D投入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净资产收益率将增加3.480个单位,这对企业R&D投入有着积极的意义。

表8-21 回归分析

a.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Y。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温州本土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其中,因变量采用2013年数据,表8-19显示出模型的拟合情况,复相关系数R为0.813,决定系数R2为0.661,0≤R2≤1,说明自变量x1,x2,…,xm能够解释Y的百分比,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决定系数R2为0.661,表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可较好地由R&D投入强度和企业规模来解释。

表8-22 模型汇总表

a.预测变量:常量,R&D投入强度,企业规模。

b.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2013)。

表8-23表明,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与R&D投入强度具有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规模也存在正相关,也不显著。

表8-23 相关性分析

表8-24是企业R&D投入对当期盈利能力影响的回归检验。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R&D投入强度、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α=0.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度高。

表8-24 回归分析

a.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2013)。

这一结果与假设3相符,说明R&D投入能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高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但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净资产收益率对于R&D投入的回归系数为6.736,即企业当年R&D投入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下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将增加6.736个单位,这对企业R&D投入对下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说明了R&D投入强度对企业业绩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上文以温州本土上市公司2012年的R&D投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企业业绩与R&D投入强度的关系。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正相关,且具有滞后性的特征。本研究选择温州本土上市公司2012年作为研究样本,并未对企业类型进行分类,因而样本中既有高新技术企业也有普通企业;温州企业的R&D活动更多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模仿、吸收、改进和再创新,或者说,温州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二次创新,企业的R&D活动主要集中在创新研究的中期和后期,因而投入产出周期短,见效快。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意识到R&D投入强度对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仅仅靠引进和改进先进技术,企业难以拥有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样也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由于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有悖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企业不愿意加大R&D投入力度。应该强化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意识,通过加大对R&D投入力度,合理配置R&D资源,注重对创新初期即基础研究的投入,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企业应该针对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推出新产品并实现产品的市场化,从而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力度,增强政府科研经费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税收政策,调整税制结构,激发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另外,政府还应该规范企业财务报表中R&D的披露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企业披露R&D信息并对披露方式规范化,通过财务信息导向作用激励企业R&D投入。如2013年8月温州市委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目标任务,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大量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创新指标全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今后5年,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市R&D经费支出额、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等“八倍增”,力促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两提高”(13)

(三)坚持“温州模式”的政府治理是有限、有为、有效,在市场出现失灵、缺失的时候,政府该补位的补位、该到位的到位。制定政策措施填补市场机制在研发创新链薄弱环节的自我调节缺陷,创造条件便于和有利于企业扩大R&D投入;完善研发创新环境,培育资金、知识、技术及研发人员自由转移和流动的市场机制,优化研发创新资源配置,促进企业R&D投入;整合各项经济社会创新政策,协调、研发创新体系前中后衔接,形成研发创新利益共同体,变研发创新资源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增强企业R&D投入积极性;创办风险、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基金,资助成果转化和公共平台建设,改善风险分摊、利益共享机制,吸引企业R&D投入;探索市场运作机制下的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模式,尝试公共资金一次性投入为反复多次良性循环投入的新方式等,刺激放大全社会R&D投入,等等。

————————————————————

(1) 殷格非:《企业责任竞争力概念的再思考——责任竞争力论之七》,《WTO经济导刊》2011年第5期。

(2) 殷格非:《责任竞争力时代——责任竞争力论之一》,《WTO经济导刊》2010年第7期。

(3) 李健:《技术创新外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5期。 

(4) 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2》,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

(5) 刘世锦、余斌、陈昌盛:《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1月5日。

(6) 刘世锦、余斌、陈昌盛:《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1月5日。

(7) 周大正、舒展波:《温州首创民企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温州商报》2009年11月2日。

(8) 芮文正:《温州民企履行社会责任受商务部肯定》,《温州商报》2012年11月4日。

(9) 案例引自《2012华峰氨纶社会责任报告》。

(10) 案例引自《2012正泰电器社会责任报告》。

(11) 案例引自《2012浙江东日社会责任报告》。

(12) 案例引自《2012森马社会责任报告》。

(13) 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温州日报》2013年9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