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者投资方式的畸变

投资者投资方式的畸变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绝大多数新入市的投资者不是选择在市场的低点入市,往往都是在市场最疯狂、股价最高、风险最大、身边人全都“赚钱”的时候入场。这就是过度投机于所谓“价值投资”的严重后果。  真的是十年一轮回,只要属于被价值投资忽悠而下手晚了一点的投资者,都无一例外地成为该理念最大的牺牲品,股价最终均从天上逐步回到人间。

  由于国人参与各项投资的时间并不长,加之市场本身还很不完善与规范,导致大家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得很不成熟,追求暴利、一夜致富成为大家入市的第一目标,这种严重畸变的想法,直接导致最终操作上的冲动与失败,使大多数人不但无法获利,反而成为惨败的亏损者。

  以股市为例,投资者投资方式的畸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市时机不对

  绝大多数新入市的投资者不是选择在市场的低点入市,往往都是在市场最疯狂、股价最高、风险最大、身边人全都“赚钱”的时候入场。一般刚入市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入市—小赚—被套—死守—深套—绝望等待。市场真正跌得面目全非而股价极低的时候,处在外围的人反而不会想到进入股市寻找机会,一般都是等到下次市场到达高位的时候,才在身边人的蛊惑下无法自控地正式入场。

二、炒作之风盛行

  不管是市场规模还是大盘点位,中国股市都只用短短2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股市要超过100年才走过的道路,各方面的不规范随处可见,其中上市公司不分红便是最大的特色。由于投资者无法从上市公司分得利润,只有将目的放在追求价差上,小资金如此,大资金同样如此,使得整个市场都以炒作为主,股价的上涨和下跌都不需要理由,只要有资金进出即可。炒作的结果是恶劣的,要么股价高得离谱,要么股价低得吓人,使得中国股市的波动幅度成为世界之最。

三、跟风

  绝大多数炒股者不具备任何投资知识,更不懂得投资技巧,全凭感觉行事,只要有人公开说好,就不加分辨地跟进,不管市场究竟处于什么阶段,更不管股价到底是高是低。不少人在菜市场或超市消费都知道砍价或货比三家,但在股市里面却表现得十分大方,几万元的投资决定显得何等随便和自然,往往一瞬间就可以做出,这是对自己多么不负责任的做法,很多人却浑然不知。

四、小道消息

  在国内流行这样一句话:炒股靠消息。每每入场,只要愿意去听、去看,可谓消息满天飞:某公司要重组了,某公司的什么品牌被什么公司收购了;或者干脆来得更直接,某只个股被某家私募机构看上了,准备连拉三个涨停板,这样的消息,不胜枚举。当然,长期来看,一切消息都是真假难辨,谁也不知道到底消息出自何处,消息是否真实。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不相信的往往就是对的,而一旦相信的往往就是错的。

  在各种消息中,有一种需要特别指出,那就是来自官方的消息,这也是国内股市的一大特色。大家都知道,很多国家的宏观政策或微观调控不但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会立即在股市产生反应。非常奇怪的是,在这些消息公布之前,多数时候股市都会提前做出反应,似乎市场中总是有人提前预知消息,从而始终在股市中处于领跑的地位。这也是股市需要规范的地方,发布消息者理应在发布之前严格保密,绝不能提前泄密于市场,要还投资者一个真正公平的场所。

五、“价值投资”

  只从字面看,价值投资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投资股市就是要寻找最有价值的板块或公司来进行投资,寻找有价值的股票来买入,何况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一直依靠价值投资理念,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价值投资本身没错,也是大家应该推崇的,但事实上如果将其当作炒作概念的话,对当今的中国股市不但不适用,反而害人最深。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个“价值投资”里面的“价值”没有理解到位,而是一股脑地认为“有价值”就是指“好的公司”,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至少是极不周全的(为此,作者曾在博客专门发文研讨过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价值是指股票价值,而不完全是公司本身,公司好不一定股票好,公司不好不一定股票不好,这在中国股市历史上得到了广泛证明。由于中国股市迄今并没有几家上市公司可以成为大家动辄可以放心持有10年、8年甚至一辈子的公司,也就注定了所谓的“价值投资”仍然属于一种供大资金炒作的概念。从历史上看,最著名的一次“价值投资”出现在1997年,当时以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为首的一线蓝筹股撑起了市场的大半边天(其中长虹可以连续3年大幅送股分红而仍然保持每股2元以上的年收益),于是在一片赞美声中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值投资行情。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如果在其最为疯狂时买入,虽然当时上证指数只有1 500多点,而直到2007年最高点位达到了前者4倍之多的6 124点时,在“山顶”上买入而一直持有四川长虹的股东下场是,仍然被套50%!如果再考虑这10年中GDP的增长及人民币贬值的话,结果就更惨了。这就是过度投机于所谓“价值投资”的严重后果。

  另一次与价值投资相关的浪潮则发生在2005~2007年的大牛市之中,特别是在2007年“5·30”之后,在国内所有媒体及管理层、券商、基金管理人的集体“教育”下,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入民心,于是在“好公司”股票的共同努力下,相关个股的上涨用“疯狂”来形容都远不能及,大盘指数被推向一个完全脱离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的6 124点,两市最高股票价格不断被刷新,最高达到了300元。最终的实际结果如何呢?最有代表性的是云南铜业(600878),经过一年时间从最高价98元一度跌到了6.81元的最低价!

  真的是十年一轮回,只要属于被价值投资忽悠而下手晚了一点的投资者,都无一例外地成为该理念最大的牺牲品,股价最终均从天上逐步回到人间。真的那么有价值的话,股价不至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回到起点位置,当然也绝不应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上涨几十倍或上百倍。这两次教训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真谛是寻找有价值的股票,而绝不是只要哪家公司好就不管其股价多高都要去追捧。务必记住这一点:绩优公司的股价高到一定程度就同样迈入了垃圾股的范畴!相反,只要不是面临退市风险的问题股,股价跌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迈入优质股的范畴。也就是说,按照作者的划分法,市场上的个股可以分为绩优公司优质股、绩优公司垃圾股、绩差公司优质股和绩差公司垃圾股四大类。我们需要去寻找的,就是绩优公司优质股和绩差公司优质股,着重点都在个股股价上,而不简单地在公司本身的业绩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