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热门考点
1.心理学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2.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3.意志的特征:目的性、克服困难、自我调节和控制。
4.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5.动机的分型:双趋、双避、趋避、双重或多重趋避。
一、心理学的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2.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①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②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三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自我意识系统。
(2)心理活动的分类如下。
①认识过程: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体验和表情。
③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控制行为的心理活动。
④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⑤人格倾向:世界观、人生观、信念、需要、动机、兴趣。
3.心理实质的内容 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认识过程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1)感觉的概念和特征: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特征:感受性、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等。
(2)知觉的概念和特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外部相互关系的反映。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记忆的概念 个体对其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及以后的在现的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3.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三、情绪过程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内心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情感分为。①道德感: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想法和意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②理智感:人对认识和追求合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情感体验;③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2)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具有情境性、短暂和不稳定性,是低级的,人与动物共有。
(3)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稳定的内心体验,是高级的,只有人具有。
3.情绪的作用 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生理变化而影响健康,严重的可导致疾病,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和长寿,而严重的负性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状态。
四、意志过程
1.意志的概念与特征 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行动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2.意志品质 指构成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
五.需要与动机
1.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2.动机定义与分类 动机即推动个体投入行动达到目的的心理动力。它是以需要为基础,并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3.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人有相同的吸引力,无法同时实现,两者必择其一时的冲突。
(2)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威胁,产生同等程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形势只能择其一时的冲突。
(3)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矛盾的动机,既向往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
六、人格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气质的概念、类型与意义
(1)气质的概念: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人的生理素质有关,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分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3)气质的意义:无好坏之分,与能力大小及成就无关;但与健康、职业选择及教育等有关。
3.性格的概念与分型
(1)概念:人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的核心。
(2)分型:内倾型、外倾型、中间型;理智型、情感型、意志型。
4.人格形成的标志 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程度。
试题精选
1.对心理的实质的正确全面的理解是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2.心境的特点为
A.短时间猛烈暴发的情绪
B.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的情绪
C.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
D.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
E.与感知有关的情绪
3.情绪由哪三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A.心境、环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D.认知、反应、环境刺激
E.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4.不良意志特征不包括
A.自觉性差
B.果断性差
C.坚韧性差
D.兴奋性差
E.自制力差
5.某职工,竞争意识强,总想胜过他人;老觉时间不够用,说话快、走路快;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常与他人意见不一致。其行为类型属于
A.A型行为
B.B型行为
C.C型行为
D.AB混合型行为
E.BC混合型行为
6.某男,40岁。经常盲目行动,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办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这种一贯行为特征为
A.行为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态度特征
E.意志特征
(7-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态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E.生理心理学
7.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的属于
8.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的属于
9.研究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的属于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焦虑
B.退化
C.猜疑
D.期待
E.愤怒
10.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复杂情绪反应为
11.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为
12.缺乏根据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为
答案:1.A 2.D 3.C 4.D 5.A 6.E 7.D 8.C 9.B 10.A 11.B 12.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