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居住体验与切身利益,是市民最关切的话题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状况较为直接地反映了该区域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其分布与构建还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空间布局结构。
类型和目标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各类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影剧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目标是建立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市民就医、上学、运动、娱乐和休闲等基本需求。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
层级和标准
按照上海市的规划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市、区和街道(镇)三级行政管辖范围。其中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别按全市和各行政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市民要求,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依据社区人口规模、为满足本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需要而设置的行政管理、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幼托、中小学等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主要依据,包括规划居住人口、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规划居住人口指规划期末该区域内的居住人口数量。千人指标指每一千居民需配置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服务半径指该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
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其配置标准也各有不同。按照上海市的配置标准,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依据全市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综合考虑行政区面积、设施服务半径以及设施运营规模的基础上,统筹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总规模。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兼顾千人指标与服务半径,每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不得低于标准设定的最小规模。如每2.5万人必须配置一所规模为28个班级的小学,用地面积不得小于21 7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得小于10 800平方米。
当前关注的重点
目前上海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布局的不均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矛盾较为突出,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新城、新市镇和农村公共设施相对缺乏;新建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未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使每个市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适度超前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可为将来的入住居民树立良好的预期。二是根据市民反映的迫切问题,重点解决基础教育、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养老院等公共设施的短缺问题。三是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教育和医疗设施向新城、新市镇和农村地区拓展延伸,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上海图书馆
上海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