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菜篮子虽小,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菜市场规划是保民生的规划。
菜市场现状
早在1988年开始推行的“菜篮子工程”,是由产 — 供 — 销三个层面产业构成的系统工程。菜市场是工程的终端,更是市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上海菜市场配置,从马路菜场到室内菜场,近几年又出现了生鲜超市、网上购菜和自动售菜机等模式。由于室内菜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种类多、包容性大、选购自如方便,菜市场仍然是主导业态。
近些年菜市场的配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新建居住区或旧区改造过程中,菜市场建设不同步,出现服务盲区;二是原有菜市场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购物环境拥挤;三是菜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备,如没有停车场、部分菜场无防疫设施,管理不够规范,食品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菜市场的配置也需要与时俱进,统筹、合理规划。
规划布局要求
为了使得市民买菜方便、便宜、安全,上海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上海市菜市场布局规划纲要》和《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对全市菜市场布局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一是菜市场规划建设要实现“总量合理,确保落地;布局科学,便民利民;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规划指导,建设同步”的目标要求。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地区菜市场的业态提出规划要求。三是规范相关规划指标,如菜市场按120平方米/千人为控制指标,以500米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合理配置。这些都为菜市场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规划依据。
规划布点落地
浦东新区与原南汇区合并后,面积达到1 405平方公里,504万常住人口,覆盖36个街道和镇,现有菜市场和农贸市场有249处之多,既有标准化的,也有临时性的;既有按规划建设的,也有自发建设与规划相矛盾的;既有适应服务要求的,也存在服务盲区。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买菜方便、便宜、安全的需求,为此亟需编制浦东新区菜市场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
这是一项问需于民、服务民生的规划,规划编制坚持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为更好地开展编制工作,选取了4个街道和5个镇,发放450份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市民使用菜市场中的具体问题。规划编制实事求是,力求对策务实。菜市场布点既按照控详规划,又加强现场复勘,采取合理对策。例如沿江地区因用地限制增设限时菜场、需要调整的菜市场采取过渡办法。规划初步方案完成后,多次与街道、镇和市民代表沟通、座谈征询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十轮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完稿后,向社会公示听取意见,最终形成规划成果。
为保障菜市场布点落地,专项规划布点与控详规划紧密结合,并纳入控详规划。为适应管理的需要,同时绘制街道和镇范围内菜市场布点和设置规划要求图则,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菜市场的建设名单,建立相关部门与街道、镇“条块协同”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切实保障菜市场布点的落地。目前,航头下沙菜市场迁建已落地,塘桥限时菜场已试点开张。
浦东新区菜市场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